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商业资本对娱乐产业的不断渗透、造星模式的改变使得粉丝社群的组织运作有了明显的变化。粉丝社群作为趣缘群体,在没有强利益关系的牵绊下,粉丝对偶像的情感投射成为了社群集体行动的根基。官方粉丝后援会作为动员主体所带有的权威性色彩促使粉丝接受其领导地位并响应号召,同时通过对成员灌输并强化群体身份认同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积极反馈以及满足个体物质情感需求的激励方式鼓励群体成员参与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2.
广州粥文化流传至今,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人们寄托情感和联系感情的重要载体。粥文化载体记录的经历和典故,加深了人们的情感记忆和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以伍湛记状元及第粥为代表的广州粥文化发挥着对人的调节、维系功能,以及对地域身份的认同作用。广州人对粥文化载体在情感或信念上达成了一致,这种认同感是群体的共同心理感受及对社会行为的共同认识,并逐渐形成一种饮食文化群体影响和改变其成员的社会助长和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球鞋文化是一种小众的青年“自组织”圈层文化。由于近几年“炒鞋”事件的接连曝光,鞋迷群体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媒体连篇累牍的挞伐。实际上仅通过“炒鞋”现象并不能准确地呈现网络环境下鞋迷的生存状态,鞋迷在购买、收藏球鞋的过程中,与线上其他鞋迷和圈层内各主体积极互动,在网络社交活动中形成了稳定的线上网络文化社群。这个过程形塑了社群内部成员的审美方式、消费行为和互动模式,鞋迷因而在网络上建构起专属文化身份与群体认同,网络鞋迷社群成为共享“我们”意识的网络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在后亚文化视域下,“亚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身份选择。以文艺青年群体为主要分析对象,他们在基于自反性的个人叙事中进行身份选择,并在“新部落”的社交仪式之下达成身份认同。在新媒介场域中,文艺青年对主流文化的矛盾表现出从空间到技术的仪式抵抗升级,又由于融媒体的态势与其自身的意义追求,具备与主流文化身份融合的可行性。因此,该文从认同的传播理论出发,主流文化需经过传播机制的“破壁”,文化符号的“出圈”,并联结个人叙事为集体记忆,融入“新部落”的情感机制中,来建构与深化文艺青年群体的主流文化身份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传播媒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成员,进而通过国家意识和文化的传播,影响族群成员的身份认同。以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为代表的传统阅读媒介提供个人单向阅读,与此不同的是,互联网作为网际互动网络与大型信息服务系统,成为"新的互动传播媒介与阅读媒介",成为了人们感知和构建自身认同的公共场域,少数民族在互联网中寻求自我存在并证明自我存在。以网络为研究场域,分析虚拟空间的族群认同,不管是对于族群在网络这一新兴媒介中认同的全新构建,还是对把握网络时代族群认同的变化趋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粉丝群体是基于共同的爱好形成的趣缘群体,共同的审美趣味使得粉丝群体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且借由审美趣味排斥与群体意见或趣味相左的人或事物,这是粉丝群体审美免疫的表现。随着媒介的发展和审美文化的演变,粉丝群体的"免疫系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粉丝逐渐将审美免疫的主动权让渡给了媒介,造成了粉丝群体审美趣味的异化。对此,要加强粉丝群体的引导,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力,重塑审美"免疫系统",自觉抵制不良审美趣味的侵蚀。  相似文献   

7.
闲暇是主体在个人化时空中的自在性居留及其自我快适感。诗歌中的闲暇书写,即指诗人在作品中较充分地表现了这种生活状态场景和思想情感认同。闲暇对士人实现自我、完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它成为士人某种群体化的积极认同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反映到诗歌等文学艺术创作上,闲暇书写也有一个由微至著的过程。《诗经》中已出现一些初步的类型。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等叙志型文学的繁荣则体现了"闲居以养志"逐渐得到了士人的认同。从汉魏之际直到陈隋,闲暇书写在诗歌史中的表现愈益丰富,在仕隐关系、身份认同、空间场域与景观、风格与类型等方面形成了一些传统,这对文学史、思想史而言都是有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伴随数字媒介技术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成为全球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机遇和可能。在技术可供性视角下,社交媒体在底层架构、算法机制和界面形态三个维度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具有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等作用。在以“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为核心环节的文化传播模型中,可供性的“多元可能性”特点和用户关系网络、技术感知等因素,对我国媒体利用社交媒体技术可供性开展文化传播的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在技术赋能下,要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情感联系为纽带,制定和优化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宗韵  吴宣德 《文化学刊》2008,(2):155-155
科举以一个较小的代价(将稀少的向上流动机会赋予社会下层群体)换来了社会成员对当时分层秩序合法性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但是,社会分层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是蕴涵着社会流动的动态平衡。科举制下社会成员的地位改变体现为特定成员的地位变化,  相似文献   

10.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扶贫的重要方式。因为地理空间的改变,扶贫移民面临生计资本、社会网络资本、社会文化资本的断裂,远距离扶贫移民尤其明显。移民新村建成后,村民为了更好地生活,主动寻找以往生活的痕迹,重建自己的舒适区,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新村的认同。以甘肃D村为例,移民村充分发挥主体性,以集体记忆的传承和延续重构了新村社会关系网络、居住空间和仪式习俗,形成了共同的身份话语,达成了一致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认同,促进了这一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的到来带来了全新的互动环境——虚拟社区。这样一种新型的交往环境区别于传统的互动而呈现出现新的特点,而表情亚文化就是其重要特点之一。表情亚文化由身处其中的各个后现代个体构建而成,其演变和发展历史体现出个体逐渐成熟的心理认知机制;与此同时,网络亚文化在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对个体的人际互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分析表情亚文化对人际互动的影响,并发现表情亚文化对个体人际互动产生以下三种作用:补充文字的不足,增强情绪的表达;更新传统话语体系;创建群体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肖楠  杨连生 《文化学刊》2012,(3):134-138
大学学科文化是学科的深层理念与文化精髓,其凝聚功能的充分发挥是激发学科成员积极性与创造性以促进学科发展的必要选择。学科对其成员的包容性是不同学科文化凝聚功能的共同表征,而且优势学科与集约型学科文化具有更为强大的凝聚功能。另外,学科文化凝聚功能的实现动力一则来自情感趋动下学科成员产生的对学科价值的认同,一则来自学科文化中蕴含的利益元素趋动下学科成员对学科迁移代价的思考以及据此做出的理性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加给它的,而是国家民族在长期群体参与互动中,历史地形成并认可的。如果把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划分为文化心理与文化观念两部分,那么,文化价值观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而文化精神则是超越欲望、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一类文化心理,上升到无欲的形而上学高度,  相似文献   

14.
将海南文化发展视为中原文化"洗礼"的产物,是以往海南文化史研究中习以为常的认识,这种认识凸显了中原政权对海南文化发展的单向影响,然而,这只是部分学者所建构的海南文化史。冼夫人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历史真实表明,海南文化的发展绝非被动接受中原文化"洗礼"的过程。在与中原政权的互动中,海南先民主动寻求了中原文化地方化的变革。这种历史真实的存在,不仅证明国家认同与区域认同之间完全可以实现和谐统一,也诠释了中华文化形成中民主的"多元"最终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文明而言,这恰是海南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粉丝文化成为国内青年亚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元,且呈现出诸多与传统影视时代粉丝文化的差异.对国内粉丝文化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发展研究,不仅利于增进官方对青年亚文化话语体系特性的了解,同时对理清当代青年追星行为背后的情感动机与价值取向有一定的意义.该文结合亨利·詹金斯的文本盗猎理论,以粉丝社群常用个人理财A...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发展进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注重开展品牌文化传播活动,讲好中国企业品牌故事,深刻影响着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精神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认同。面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有力促进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中国企业在全球发展过程中,通过高质量的国际传播行为让世界读懂中国企业,理解认同中国。以“范式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本文尝试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传播中形成的品牌传播范式、公共外交范式、跨文化融合范式、国际传播范式等四种范式,初步形成了针对中国企业全球传播范式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郭瑞玲 《职业圈》2011,(33):16-16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的精神源泉。它涵盖了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经营战略、宗旨、人才观念,质量方针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在不同学科及文化领域内人们之间借助文学实现情感和信息互动的可能性,它的出发点是促进各种文明群体间的理解,以此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宽容。虽然起步较晚,但对于目前的文学理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把握其发展动态对于研究现代文学价值巨大。本文结合我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情况,详细分析其动态研究的现状,对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医院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在医院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逐渐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文化.优秀的医院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辐射等多种功能,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提高员工素质与竞争力的内在驱动力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战略传播体系支撑,身为系统地基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是重点发力方向。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采用系统论视角,在服务全国战略传播大局的定位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着力平衡区位传播与全国布局、地方性传播与全球化融入关系,围绕“传播交流+社会服务+理论研究”的复合功能,形成了理性能力培育、感性情感认同两类发展路径。前者关注“硬件+软件”的传播能力系统升级,加快推进平台化基础建设、地方性话语创新;后者聚焦情感的双向流动与群体共鸣,呼吁“地方感”重塑与共同体意识构建,以情感代入赢得价值认同。地方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不能固守既有思路。未来,各机构应遵循“战略目标选择—路径落地优化—传播效能评估”动态流程,以发展眼光调整建设路径,切实推动国际传播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