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主义促进了女性对身体话语权的追求,继而推动了两性平等建构的社会阶层的实质性改良。曾获布克文学奖的《逃离》,是爱丽丝·门罗的著名短篇集,其揭示和展现了女性在追求主体自由时的困境。女性主义视角对《逃离》中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的中译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芭拉迪·穆克吉是美国少数族裔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印度裔女作家,小说《茉莉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茉莉花(Jasmine)从印度到美国的移民历程。《茉莉花》表面是一个关于主人公名字的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关于女性主义旅行话语的书写,折射女主人公在新环境中重塑自我的信念。该文从旅行书写中时间、地域空间的转换和由此引发的精神体验两个层面,讨论旅行书写中的女性主义,分析主人公在时空流动转换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以及探讨主人公流动身份建构在其名字改变中的体现,阐述旅行书写视域下《茉莉花》主人公实现女性主体建构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加全方位地了解《飘》中斯嘉丽的形象,该文在女性主义视角下,针对《飘》这部文学作品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飘》的创作背景与故事梗概,介绍小说中塑造的斯嘉丽女性形象。其次,阐述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斯嘉丽,从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追求婚姻自由与自主、直接面对现实承担责任、为了保护庄园艰难创业4个维度,阐述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最后,总结斯嘉丽新女性形象分析得出的启示,深入体会作者在《飘》这部作品中注入的情感与思想,通过塑造“斯嘉丽”这个女性人物,让读者感受当时社会环境及女性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易,旨在为今后深入剖析《飘》这部作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海的女儿》已有多角度观照,然并未穷尽对这篇经典童话作品内涵的诠释。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重读这部经典,尝试从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视角,来分析女性和自然之间独特的联系,揭示童话中深刻的生态意识和女性关怀,即作者意在重构一个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王祖友 《文化学刊》2015,(1):193-195
艾丽丝·门罗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3位获该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其人·其作·其思》(2014年)是国内研究艾丽斯·门罗的第一部专著。作者周怡的同构型写作、分享式评论和开拓性研究让人耳目一新,该书的出版为国内的门罗研究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作为国内第一部全息解读门罗及其作品的脍炙人口之作,《艾丽斯·门罗》对于推动包括加拿大文学在内的边缘国别文学研究,无疑将起到开拓、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艾丽丝·门罗的作品以描写普通女性的日常生活居多,而短篇小说《阿尔巴尼亚圣女》似乎是个例外:小说中讲述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且和宗教相关的爱情故事。《阿尔巴尼亚圣女》看似是由一书店老板转述,关于一位加拿大知识女性洛塔尔误入阿尔巴尼亚北部荒蛮部落,机缘巧合下成为圣女,后来成功逃回文明社会的故事。实则是一份关于女性怎样在男权社会中从无知走向觉醒,从依赖丈夫走向思想经济独立的行动指南。该文试跟随洛塔尔和书店老板两位女性的独立之路,解析小说中不同女性人物身上体现的女性意识。其中包括未受教育的部落女性对女权思想的集体无意识,洛塔尔等的依附意识,以及书店老板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7.
丁玲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在她一系列以富于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现代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充溢着追求个性独立、维护人格尊严、与封建道统和男权社会绝不妥协的抗争进取意识,表现出鲜明而深刻的女性主义倾向。这种倾向构成了丁玲女性主义小说创作最主要的魅力和最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围绕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丁玲作品中女性主义意识表现的特点、丁玲作品中女性主义风格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家》主要讲述了从战场上归来、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男主人公弗兰克解救自己的妹妹,并和她一同回家的故事,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拯救女性"的模式。但是,其中的女性叙事却展现了女性拯救者形象的建立、男性拯救者形象的消解和共同达到自我救赎的多元拯救模式。本文依托多视角叙事、罗宾·沃霍尔的"未叙述事件"的概念,以及莫蒂默的"第二故事"来探析《家》中的女性叙事,发掘作品中的女性声音和独特的女性叙事对于打破传统的"男性拯救女性"模式、建立多元的拯救模式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人群,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开始了近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进城成为重要的社会现实。对此,关注这个题材的优秀作品老舍《骆驼祥子》和贾平凹《高兴》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相同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两部小说主人公逃离乡村、进入城市,最终被城市拒绝的悲剧历程,全面反思城乡文化的隔膜,批判城乡二元体制和权力主导下的社会发展模式,期望通过"人本"、"平等"来化解城乡文化沟壑,实现社会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沉寂已久的女性文学创作再次获得新生。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国作家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译介还是自身的批评实践,都为女性主义文学研究题材的拓展以及形式的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官场女性"这一题材就是在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视角日益生活化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范小青的《桂香街》很好地开拓了写"官场女性"的题材,立足女性视角,描写不仅深入最基层干部的灵魂深处,而且在传达人文关怀、展现情感记忆诸方面都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1.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对她的塑造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思想的解放,并促进了女性主义的觉醒。本文将首先介绍《威尼斯商人》及鲍西亚,随后介绍女性主义的内涵,最后从她在剧中精彩的三段表现分析她身上体现的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2.
李碧华以其怪诞诡谲的小说风格和凄美独特的语言模式成为我国香港文坛中不可忽视的一章。《青蛇》作为其代表作,是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为蓝本而进行的饶有新意的重写,李碧华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女性叙事视角,特殊性别叙事有助于构建她亦真亦假的爱情幻世。本文通过对《青蛇》文本的性别叙事分析,发现其在叙事过程中展现在人物形象和主题上的性别意识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刘畅  张志刚 《文化学刊》2012,(4):141-146
本文从女性导演、男性导演与同性恋阴性气质的导演关锦鹏三个方面结合具体导演及作品,对导演性别与女性主义电影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女性导演的作品不一定就是女性主义电影,一部分女性导演所拍的电影与在导演人数上占优势地位的男性导演别无二致的主流电影,而女性导演一旦表现起女性主义电影来就具备男性导演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大部分男性导演所拍的女性题材电影难以跳脱男性视角的束缚和父权意识的局限.男性导演唯有在影片中消除了男权中心的叙事视角才能拍出女性主义电影:而关锦鹏导演“第三类视角”的电影实际上是他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找寻,难以被复制?因此,导演性别与女性主义电影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相似文献   

14.
生态女性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萨拉·奥恩·朱厄特的《尖尖的枞树之乡》是美国现代重要的生态女性主义作品。文章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英国当代知名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其作品《时间之间》中将弃儿的爱与家的回归作为主题。基于女性主义的关怀,作者将具有"救世主"角色性质的女性人物安插在男权的婚姻与家庭关系中,使其成为大团圆结局的重要人物,以此彰显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心经》是一篇以“恋父”情结为主体内容的短篇小说。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出发,剖析作品中3个女性的自我救赎之路,以及在精神维度上所展现的超越传统女性形象塑造的特征,可见:许小寒是恋父者,更是“本我”投射下具有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疯女人”;许太太是“超我”压抑下处于夹缝中的旧式妇女,但她不同于“曹七巧”式的母亲形象,而是具有隐忍智慧的女性;段绫卿是与许小寒互为镜像关系的“天使型”人物,在“本我”与“自我”意识的交替中生存,体现出张爱玲早期创作中的现代女性主义意识。而《心经》本身亦可看作是张爱玲童年经历和女性作家身份焦虑在文本书写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象征主义是常见的文学作品表达方式,通过对意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及性格特征。在《逃离》中,艾丽斯·门罗对小羊弗洛拉进行了大量地描写,即通过对弗洛拉的出现、失踪、再次出现、再度失踪的描述,来展现女主人公卡拉的命运变化。本文基于《逃离》中弗洛拉的意象分析,从卡拉梦中的弗洛拉、弗洛拉与克拉克的关系变化、弗洛拉的失踪、失败的逃离来阐述卡拉的逃离过程。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最早起源于西方社会,这也是西方作家们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对女性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思想启蒙,促使女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作者劳伦斯表达了他对女性的看法和思维变化。基于此,笔者简要说明女性主义,说明现代女性所处的困境,并就现代女性的未来之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赛博女性主义最具影响力的是唐纳·哈拉维的研究成果《赛博格宣言:20世纪晚期的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该文选取了一篇含有赛博格形象的小说并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试图证明该科幻小说的创作印证了赛博格宣言中的论断。该文认为,虽然威廉·吉布森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父权写作框架,但是小说中对赛博格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中关于赛博格形象的描述,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的二元对立结构,这对于女性主义未来的发展、挑战传统的写作模式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钱德拉·莫汉蒂的代表作《在西方的注视下:女性主义与殖民话语》从发表至今一直被奉为经典,广泛收录于各种西方文化批评论著。莫汉蒂在该文中批判的,是西方女性主义学术话语中建构的"第三世界差异";而本文则从电影媒介入手,考察莫汉蒂"第三世界差异"在电影媒介中的个案表现和普适性,以此审视西方白人女性和第三世界女性在媒介话语生产层面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