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跨文化交际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基于此,如何实现跨文化的融合是做好交际翻译的关键点之一。为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以及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翻译的质量和效率,需要翻译者提升自身的翻译技巧,并对翻译过程中出现差异的部分进行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跨文化翻译。本文针对当前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跨文化交际翻译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2.
壮族文化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含壮族神话传说、宗教文化、始祖文化、歌谣文化等内容,在其不同文化的文本中也包含着一系列的专有名词、文化意象、句子结构形式、修辞方式,充分反映出壮族民族文化的价值信仰、思想与行为方式。基于此,在壮族文化典籍跨文化翻译、对外传播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壮族典籍不同章节的序歌、语篇内容,搜集与挖掘其中蕴含的专有符号词汇、文化意象,并依据目的语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作出现有文本涵义、文化意义的归化与转换翻译,以此推动壮族典籍的语义交际翻译、跨文化语用传播。  相似文献   

3.
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所处文化环境下隐形权力话语的操控,译语所传达的意识形态上的信息要符合源语意识形态的要求。因此翻译活动不仅是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是在权力操控下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政论文翻译是以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递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具有权威性、政治性和严肃性。翻译质量关系到对外传播的效果和国家形象的建构。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借助权力话语理论,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翻译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在权力话语理论视域下分析译文中如何使用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加注法等多种方法,增加译文话语权,全面展示政论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日语和英语翻译来进行考察,得出日语和英语翻译中的主要形式的不同,并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特点、翻译原则和技巧等来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大量的元素及象征意义。理解并翻译谚语对外语学习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中国和葡萄牙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一些谚语很难被准确翻译。本文解释和对比了若干两国的谚语,分析影响中葡谚语互译的主要困难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红色旅游正在向国际化发展,这对外宣工作,尤其是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的跨文化文本重构应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在分析外宣资料的文本特点、明确翻译目的的基础上,探讨红色旅游外宣译本在词汇、句法、篇章和修辞层面的特征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外宣翻译是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但外宣文本中的军语泛化易引起外国受众的误解。该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政府白皮书为文本素材,重点分析外宣翻译中非专业类军语的翻译策略,分析发现,译者要充分考虑受众的认知习惯和理解能力,根据不同的文本主题及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语言交流能力或素养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电商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对于其从事跨境电商行业有重要的影响。在跨境电商活动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交易双方在语言沟通、价值观、消费观、审美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只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正视文化差异,促进贸易达成。该文首先介绍了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其次分析了跨境电商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跨境电商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指标,最后提出了相关策略,旨在提升电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是宣传民族文化的窗口,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博物馆翻译是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一环。该文选取上海博物馆的导览介绍手册和文物相关资料的日语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语料的搜集和分析,指出日语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类,并尝试修正这些日语译文中的偏颇之处,进而探讨其对博物馆翻译中的日译研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传播"的英文名称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更为准确的翻译是"文化间传播"。但在中国,它对应的名称很多:跨文化沟通、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对话、跨文化研究,等等,这反映了对学科的定位还没有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而跨文化效力则是陈国明教授所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模型的三个组成要素之一。本研究旨在针对Portalla和陈国明教授所开发的跨文化效力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在本研究中,笔者对跨文化效力量表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确认性因子分析,从而得出了该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内部一致性和结构效度的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越发频繁.通过课程思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翻译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意识形态切换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已作为基本要求纳入其专业能力培养范围之内,对其进行智育的同时,必须对其加强德育工作,以培养其批判性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来讨论南京旅游标识语英译的现状,认为旅游标识语的英译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由于缺乏统一的参照标准以及翻译水平的参差不齐,南京市各旅游景区均存在很多标识语英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这不仅会给国外游客带来误解和不便,更直接影响南京的涉外旅游形象。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要素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旅游标识语英译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误把对应的语言、文化或行为等值化,没有考虑到语言、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由此而产生误解和冲突。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等值语言翻译、非等值文化、非等值非语言行为等成为影响等值沟通的障碍,其根源涉及语言理解、模式固定化、文化敏感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因此,等值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促进跨文化有效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不断深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出现了交际和文化输出两个比较明显的重点方向。这表明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是一种文学交流的方式,更是不同文化的移植和扩散行为。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格外重要。本文将结合我国文学十大名著之一的《儒林外史》英译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儒林外史》的翻译如何在中西文化差异中实现跨文化翻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翻译应该保留所译文化的异质性,保留其异域文化色彩,并还原该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流失部分的真实面目。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经典戏剧,是文化交流中的主要交流对象之一,但在其英译的过程中却存在较多文化缺失的现象。为此,通过对我国戏剧典籍英译本中缺失的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进行文化补偿,从而开发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渐紧密,外宣翻译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该文立足于广西特色茶文化特点和内涵,以广西茶文化外宣文本为语料来源,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三维转换”为原则,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广西茶文化外宣翻译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加注法、增减译法、释义法等翻译方法在此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促进广西茶文化的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广西茶产业的对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梁欢 《文化学刊》2022,(2):32-35
宣传是一个国家对外塑造和传递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地位具有一定意义,而外宣翻译尤其是跨文化传播下旅游行业的外宣翻译则在对外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项特殊的传播行为,旅游方面的翻译不仅要从语言形态着手,实现文本异化,还要对译语受众的反应加以考虑和权衡,及时进行增减、变形,尽可能使译语受众产生预期感受,确保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衡量了我国外语语言教育的能力,也是我国教育面向全球化、现代化改革的选择,因此当代高校要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语言学科为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教育面向未来、面向全球、面向现代的转变。而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语言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主观态度有着深刻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外语学习情况和跨文化交际的自我认知进行调查,以找到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该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以期帮助高校找到语言教学改革与调整的方向,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罗先丽 《文化学刊》2023,(1):202-205
壮族典籍外译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用顺应论是指话语发出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根据特定的交际情境、交际对象或交际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对典籍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本文以语用顺应论为指导,旨在寻求壮族典籍跨文化交际外译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