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采用尤金·A·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系统分析北海市涠洲岛南湾鳄鱼山景区的名称英译中的误译情况,并从功能对等视角探究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策略。译者可使用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音译法等翻译方法,实现译文形式和内容上的良好呈现,以期规范旅游景点的英译,推动北海乃至广西的旅游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贵州省内的公示语日译案例逐渐增多,但其中仍存在着不少翻译错误。该文全面搜集了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内的公示语汉日双语文本,依据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将其分为信息型、表情型、感染型3类,并总结分析各类文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类公示语的日译策略。研究发现,信息型公示语为了直观传达主要信息,宜采用直译;表情型公示语重在传达意境,因富于修辞效果的汉语词句往往难以找到日语同义表达,故多用意译;感染型公示语要起到提醒、警示作用,应尽量转换为符合日语表达习惯及日本受众熟悉易懂的表述方式。该文期望为今后公示语的日译实践提供参考,提升公示语的信息传递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越来越注重提高文化软实力。湘漓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相关资料的外宣翻译质量对我们是否能讲好中国故事有重要影响。湘漓文化史料中的文化负载词众多,如何贴切地将它们翻译出来是译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该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元视角出发,结合具体案例讨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直译法、意译法和音译加注法,力求寻求最佳的翻译方法。该研究旨在提升湘漓文化相关文本的翻译质量,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参考,并通过此次研究,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典籍名句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领导人讲话中得到广泛应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加强了文化自信。典籍名句的翻译难度高于其他词句,因此,研究典籍名句的翻译意义重大。该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中的目的论为指导,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的典籍名句及其德译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典籍名句的翻译需要考虑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同时运用适宜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使其更好地传达其意义和价值。该文的研究为典籍名句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德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翻译应该保留所译文化的异质性,保留其异域文化色彩,并还原该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流失部分的真实面目。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经典戏剧,是文化交流中的主要交流对象之一,但在其英译的过程中却存在较多文化缺失的现象。为此,通过对我国戏剧典籍英译本中缺失的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进行文化补偿,从而开发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分析影响我国政论文英译的各种因素,力图找到其英译文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研究发现,从预备规范看,政论文英译在文本选择上,主要受到国家战略和对外宣传的影响,目的是要构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展现良好的中国印象;从初始规范看,译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充分性”,同时考虑到外国读者的习惯,也越来越重视“可接受性”,不同时期的译文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的侧重也有所区别;从操作规范看,译文以遵循源语规范为主,都是全文翻译,没有删节等现象,注重保留有中国特色词汇的特征。该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为理论基础,对我国政论文的翻译展开描写性研究,旨在找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以期对政论文的翻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中心,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环境,选择最佳译文的过程。作为中医文本的基本单位,中医名词术语浓缩和概括了中医学的文化内涵。该文分析了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过程中涉及的“语”“人”和“文”,以及身处生态翻译环境中的译者调整并适应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最终产生适应生态环境最佳译文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文学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之一,承载着蒙古族丰富的历史、地域特色与价值观。在全球化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蒙古族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蒙古族文学作品《流浪的盘羊》为例,文中包含大量蒙古族文化负载词及其中文常用表达,该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通过分析蒙古族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的翻译,结合具体有效的翻译策略,考虑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传达文化的特殊信息,使原语和目的语读者产生相同的阅读体验,以维护生态平衡和文化多样性,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增进世界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过程中,原语文本脱离原语的认知世界和认知环境,转换进入译语的认知世界和认知环境,必然会受到译者认知心理和认知方式的限制,所以正确地理解原语的认知世界和认知环境是译者与原作者沟通思想、形成契合的重要前提。该文从认知隐喻视角探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概念结构,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分别从概念隐喻的三维度,即结构隐喻、本体隐喻、方位隐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总结不同隐喻特点及翻译方法,从认知隐喻视角探究翻译,研究隐喻的工作机制映射,总结出省略喻体、保留喻体、本体式翻译方法,旨为翻译实践提供更多思路,丰富概念隐喻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瑶医药文化是中华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而得来的智慧结晶,在疾病防治与健康养生等方面熠熠生辉。目前,瑶医药文化的英译工作遇到了较大的阻碍,如翻译人才短缺及语料库不丰富等。广西将瑶医药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发展之中,瑶医药文化的英译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该文在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探析了广西瑶医特色草药的术语英译策略及方法。译者灵活地采用了四种翻译方法,即音译+意译、直译、意译、直译+意译,同时遵循准确性、简洁性和民族性三大原则。当既要保留瑶医药文化,又要明确传达瑶医术语含义时,通常选用“音译+意译”法;当译者需付出努力推断其隐含之意,则运用意译法。该文力求在保证瑶族医药文化译文准确且忠实原文的同时,充分体现了瑶族医药独特的文化内涵,不断推进瑶族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1.
翻译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旅游英译文本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以安吉县的生态旅游景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英译文本为例,通过例证分析和实地考察,结合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分析讨论安吉生态旅游英译文本中存在的中式英语、用词不当等翻译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流行词是一种新型词汇现象,反映了某个时期内人们关注的新现象或新思想。在中日交流频繁的今天,流行词也成为展示流行文化的一个窗口。但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如何在保留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生动形象地将其进行翻译是译者面临的新课题。该文分析了流行词的特点,并在关联理论视角下,提出灵活采用直译、音译加注和意译的方法对流行词进行翻译,这些方法对流行语的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给流行词的日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研究流行词的翻译有助于日本民众了解中国社会,促进中日双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权力话语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所处文化环境下隐形权力话语的操控,译语所传达的意识形态上的信息要符合源语意识形态的要求。因此翻译活动不仅是不同文本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是在权力操控下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政论文翻译是以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递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具有权威性、政治性和严肃性。翻译质量关系到对外传播的效果和国家形象的建构。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借助权力话语理论,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翻译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在权力话语理论视域下分析译文中如何使用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加注法等多种方法,增加译文话语权,全面展示政论文本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叙事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外传播活动,通过翻译国家叙事文本来实现,对塑造国家形象、获得国际认同具有战略性意义。该文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为例,以国家叙事目的为切入点对译文进行研究,探索译者在语言与文化层面上所使用的归化和异化策略,阐释并探讨诸如注释、补充、同化、意译、直译、拆分句子、增加衔接词和重构句子结构等一系列翻译技巧。该文可加深人们对政治文献翻译中国家叙事目的的认识,同时也为政治文献翻译实践提供参考,这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来讨论南京旅游标识语英译的现状,认为旅游标识语的英译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由于缺乏统一的参照标准以及翻译水平的参差不齐,南京市各旅游景区均存在很多标识语英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这不仅会给国外游客带来误解和不便,更直接影响南京的涉外旅游形象。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要素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旅游标识语英译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诗对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有许多中外学者都对此诗进行了英译,其中以杨宪益夫妇和许渊冲的译文最受欢迎。笔者拟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角度对杨宪益夫妇和许渊冲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对以后的诗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通过文化输出,尤其以主旋律电影为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十分必要,其中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国家形象的塑造。但是中国在外宣影视字幕翻译的研究方面相对滞后,缺乏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指导,对日输出译作较少,不利于中日文化交流。文章通过分析主旋律电影海外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外宣翻译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探讨《我和我的祖国》字幕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而探寻以主旋律电影字幕日译助力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数量众多是日语的特色之一,这是日本人感性思维比较发达的缘故。在汉译日时如何使译文更加符合日语表达,更加接近日本人的思维,更容易被日本人理解呢?这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极为不易的。因此,在翻译时注重培养日式思维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日式思维指什么?为了使翻译更加本土化,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怎样加强和培养该思维呢?该文主要从拟声拟态词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对日译本《红高粱》(井口晃译)中几处比较典型的翻译案例进行了相关分析,并从脑的差别和民族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日式思维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外宣翻译是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但外宣文本中的军语泛化易引起外国受众的误解。该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政府白皮书为文本素材,重点分析外宣翻译中非专业类军语的翻译策略,分析发现,译者要充分考虑受众的认知习惯和理解能力,根据不同的文本主题及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哈萨克语都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词蕴含着浓厚的民族信仰与特色,展现着独有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将汉语专有名词翻译为哈萨克语时,既要注重汉语所要表达的词汇意义,又要符合哈萨克语语法范畴。基于此,该文主要举例分析《新疆日报》2023年8月至10月哈萨克文版常见的人名、地水名词和团体部门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并简要探讨其在实际问题的运用。该文对汉语中常见类型的专有名词进行哈译方法探析,以期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语中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在汉语和哈萨克语互译的实际过程中作出较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