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进行探究。研究认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面临供需矛盾突出,公共体育服务政策较难满足人民需求,协同治理机制不畅,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等现实困境。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应深化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多渠道供给;调整政府决策模式,构建以人民性为核心的政策逻辑;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激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活力;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区域、城乡之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审视公共体育服务总体状况和区域差异,揭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处于区域重点突破的发展阶段。研究采用实证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进行历时维度的梳理及简要评价;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路径、治理工具"转型逻辑问题;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从"指令与调控式的科层治理"向"合作与网络式的综合治理"转型;提出"一条主线、两个维度、三极互动、四大要素"构成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转型的综合治理体系框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有完整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具有中国话语体系的"综合治理"体系,是适合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梳理了建国以来的重大体育事件和体育政策文件,厘清了我国体育治理的发展脉络,总结出我国体育治理演进的特征,旨在提出未来我国体育治理运行机制需关注的4个要素。我国体育治理演进大体分为5个阶段,2条脉络贯穿始终:一是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二是以全民健身为代表的群众体育,在"体育为国"与"体育为人"中寻找社会认可、国家认同的均衡结果;3个主体复杂博弈: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市场主体、体育社会组织依次登台且反复切割边界,寻求内部结构均衡与外部协调发展。在这种"2脉络3维度"的分析框架下,我国体育治理演进呈现出4个特征:渐进性、反复性、导向性、收敛性。体育体现着强烈的国家意志,正因如此,调整体育治理结构、优化体育治理主体才会出现渐进性与反复性,最终政府、社会、市场在不同的体育子结构中收敛于最优匹配,进而建立体育全面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我国体育治理演进的未来路向:构建多中心体育治理结构的制度形态,凝练互构共生的多元化体育治理主体,完善多样化体育治理手段的策略集合,制定社会化体育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且,将多中心结构、多元化主体、多样化手段、社会化评价4个要素通融于体育治理运行机制中。  相似文献   

4.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国际经验与我国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理论支撑.发达国家政府在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取得了“通过健全的法规促进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不断发展,以体育非营利组织为首选合作伙伴并积极促进其发展”等经验.提出我国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路径:准确界定购买范围及方式;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在购买中的角色;培育体育非营利组织等承接主体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公共治理理论,就组织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我国老年体育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到对构建老年体育组织服务体系的三点启示:吸纳老年体协、体育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和私营机构共同管理,调整政府与社会组织、私营机构等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自治网络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区青少年体育数字治理是公共治理创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互动融合。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社区青少年体育数字治理展开研究。通过厘定社区青少年体育数字治理的内涵与外延,基于社区青少年体育治理的现实困境,明确数字治理的核心要素、基本原则和逻辑框架,提出做好顶层设计,促进政策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厘清政府责任,推动部门业务协调与流程再造;优化体制机制,打造多元共建与赋权共享格局;完善治理网络,增强政企和政社的融合匹配度;强化人才支持,数字化专业人才培育引进并举;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社区青少年体育意识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社会建设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建设的对象是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中介领域。根据当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观点,需要建设一种能够对政治权力与市场机制做出回应的“市民社会”和“能动社会”,而这种社会则需要通过加强现代人的生活世界在公共领域中的沟通交往来实现。通过分析体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就我国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而言,首先需要厘清的是它与相关的体育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问题,以此来明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工作边界。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的法规形式给予合法性基础,实现真正的“管办分离”,从而充分发挥体育社会团体在体育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供给体育公共产品是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责.但政府行为的负外部性直接影响了政府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的效果.借助外部性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对体育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行为的负外部性表现及产生原因进行阐述,提出多种方式供给体育公共产品、建立顺畅的利益群体表达机制、以法治规则界定政府职能边界、绩效评估提高政府供给质量等降低体育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行为负外部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多元化治理的理论视角,审视体育社会组织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明确体育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多元化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推动体育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是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一环;通过分析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多元化治理的现状,指出体育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的障碍,提出体育社会组织在参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是深化体育治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体育治理的空间逻辑。采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就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类型、评价与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机制改革最根本的是治理改革,公共体育场馆的治理实质上是关于政府、主管部门、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化安排,两权分离与委托代理是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研究问题的源起;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的实践,分为决策权上位型、决策权中位型、决策权下位型三种治理模式,三种模式在治理结构和机制方面有明显区别;从国家、社会与市场视角建立法人治理模式评价的九个维度,对我国三种治理模式进行评价;探讨中国公立体育场馆法人治理模式的选择及决策中位型模式下公共体育场馆内部治理结构构建路径,重点从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内部治理机制构建、外部治理机制构建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坚持人民主体性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人民主体性具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种内涵,从权利维度、实践维度和创造维度对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民主体性”进行了维度考量,提出了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中落实人民主体性原则的具体建议,包括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实现为国争光为民谋福;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多元消费需求;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体育文化生活;深化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增强国民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科学》2014,(4):46-50
关于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研究,诸多研究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予以讨论,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政策制定提供了思路。然而,如何推进我国公共体育均等化发展的"公平性、广泛性、公益性、持久性"和"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政府所承担的职责"以及"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讨论推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战略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既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又为公民体育权利的保障提供了政策指导。利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发现,现实实践中,对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的认知忽略了权利与义务的交互性以及公共体育空间资源的稀缺性。权利冲突既源于公众误解所导致的过高交易费用,又源于国家、社会治理与保障职能缺失,未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两者共同作用,导致权利契约难以有效达成。公民体育权利的保障,需要契合群众性体育运动的特点,厘清市场与政府保障职责的边界。从"健康中国"理念出发对待公民体育权利保障中的意思自治与国家规制,经由交易费用的降低,在权利双方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引入国家规制,使其成为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和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体育消费是推动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现实路径对促进体育消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性分析与逻辑演绎方法,以区域异质性的理论视域为逻辑原点,在明晰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体育消费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体育消费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动力要素及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促进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认为,政策调控与引导、网络数字技术革新、体育消费供给提质扩容、体育消费率提升是促进区域异质性体育消费发展的主要动力要素,各要素间通过相互作用机制与循环作用机制共同实现体育消费的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域异质性体育消费的现实形态,从体育消费政府路径、科技路径、供给路径、人口路径等4个层面提出健全体育消费政策,强化体育消费保障;创新体育“新基建”,拓宽体育消费数字化模式等现实发展路径,以期适应区域异质性体育消费的发展规律,实现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双重背景下,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而引起对公共健康的思考。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维审视体育的健身功能,探讨与扩展体育的健身功能外延至体育健康功能,从体育维度提升体育健康的理论高度与现实价值,以新理念分析体育健康的价值意蕴,梳理和分析实现体育健康功能的有效路径,从社会学、体育与医学融合发展视角,重构适应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健康新机制、新理念,研究实现体育健康功能的多元主体治理,以构建我国共融共享的健康协同治理机制,最终拱护公共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体育公共事业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民生事业,当前面临不能满足公众需要的迫切问题。改革与创新是我国体育公共事业的发展路径,而其根本是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梳理公共事业治理中政府角色历史演变的基础上,运用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等理论对体育公共事业的产品即公共体育产品的一般特征与独有特征展开分析,进而提出应从两方面来定位政府角色:一是立足于公共体育产品的充分供给;二是着眼于公共体育产品的有效消费。继而结合我国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与消费现状分析,认为现阶段体育公共事业改革中政府的具体角色包括"产品提供者""产品规划者""制度供给者""生产组织者""质量监督者""有限生产者"与"消费引导者"等。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从“技术赋能”到“整体重塑”的数字化进程被视为一个重塑多元主体治理关系及其能力的演变历程,对于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厘清了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治理的基本内涵及现存困境,重新审视了其模式重构的核心维度,深入阐释了其组织变革的动因特征,重点讨论了其推进机制的实践要素。研究认为:理念重构、价值重构、方式重构等形成模式重构的核心维度;管理思维转换、运行范式转换、决策方式转换等构成组织变革的动因特征;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协调机制等为推进机制的实践要素。  相似文献   

18.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供给,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理论分析认为:政府与体育非营利组织合作供给关系的形成是基于共同的组织目标和组织资源互补的组织逻辑;合作供给关系的构建是基于购买和委托授权的关系逻辑;合作供给关系的维护与发展是基于政府的主导、规划、组织、监管、培育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生产职能和自组织发展的职责逻辑。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公约》的生效对于体育调解制度的理论分析和制度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国内外体育调解制度的发展现状,厘清《新加坡公约》的基本概况与关键要点,探析体育调解制度的优势和不足。《新加坡公约》下我国体育调解制度的完善对策:以《体育法》修改为契机,增设体育调解条款;规范体育调解过程参与人员行为准则,明确权利和职责所属;未雨绸缪,细化达成的体育调解协议的认定规则与执行程序;严格限定体育调解的时效性,促进体育调解与体育仲裁的有效衔接,完善多元化体育纠纷解决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是农村体育治理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治理问题予以研究。认为:(1)加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是充分满足农民体育健身需求的重要方式,是切实保障农民合法体育权利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农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2)治理财政经费投入欠缺、治理模式相对单一、治理决策机制不够民主、法治化治理水平不高、治理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等是我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建议:完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财政治理体制、构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多元治理模式、优化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决策机制、提升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法治建设水平、健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治理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