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破防”是由动词“破”与名词“防”构成的动宾短语,源于英语词组“Guard Break”的直译,通过外来词介入、词语的自然演变及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而发展为如今的流行语“破防”。“破防”具有不同于缩略语“突破防御”的含义,其主要语义可分为情绪表达与局势描述两种,可表达激动、焦虑等情绪,还可表达局面失控等含义,语用色彩有中性、贬义和褒义三种状态,具体使用情况需要根据语境与使用主体的不同而定。流行语“破防”的出现,是语言表达的自然发展和隐喻功能运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自2021年5月《“躺平”即是正义》一文问世以来,“躺平”话题热议不止。目前,学界对于青年“躺平”现象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在理论文献上主要体现为:对“躺平”概念基本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阐述,对“躺平”现象生成过程和流行动因的分析,对“躺平文化”存在价值的评判,以及应对“无奈式躺平”现实对策的探讨。该文基于梳理相关文献,发现以往研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研究视角方面,可以从中国本土文化出发,拓展研究广度;研究内容方面,加强同一研究脉络下的重点聚焦,挖掘研究深度;研究方法方面,补充高质量科学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精度。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发展为网络语言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网络语言研究是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网络语言有鲜明的语言特色,有重要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作为网络语言代表的网络流行语,其形成受到语言本体、使用者个性、输入法,以及传播媒介等影响.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全面地分析,既要看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要看到使用部...  相似文献   

4.
雷宏亮 《文化学刊》2023,(10):166-169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国民众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互联网的发展促生了网络语境,在“虚拟”“即时”的特殊交际语境中,出于对用语的需要,进而采取的一种局部的变异。作为一种社会方言,变异性是其语体特征的主要标志。笔者就网络语境为基础,针对汉语网络流行语变异修辞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崛起,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现代文化的标志性象征。这些流行语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还与网络平台的发展和叙事方式紧密相关。为此,该文深入分析了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并将其与网络社群文化相连,得出网络流行语能够反馈出网络社群用户的交流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一基本特征。随后,文章从平台化叙事的视角,从载体作用、传播机制等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与网络社群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网络社群文化平台化叙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网络社群文化如何在各种平台上形成、发展和传播,以及这些平台如何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文化认知和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讨论2010年1月—2021年1月10余年间释放负面情绪的网络流行语,在对这些网络流行语进行形式分类、意义描写的基础上,着重展开基于社会学、民族学、认知心理学等的语用分析。话语即释放,释放具有生态性,生态有其自然和社会的内心驱迫感。从语言生态语体伦理角度看,释放负面情绪的网络话语又具有符合语体伦理及语体要素适宜性等的特性。在多学科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语境下,讨论基于语言生态语体伦理的网络流行语负面情绪的释放问题,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媒介正在重塑和重构社会环境,互联网的影响已渗透进大众的语言体系。以网络为媒介的互联网语言自初生至成熟,其特征在发展过程中渐趋稳定,它精准、快速地反映了人们当下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折射出了人们网络生活的审美情调,构筑了网络时代人们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其对传统汉语体系的冲击也是难以规避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语是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高频率使用某些词汇或短句,从而广泛流行开来的一种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也是语言学界普遍关注的热门对象,而现有的研究却很少关注其身份建构问题。本文在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运用评价理论对2020年与部分突发事件相关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积极话语分析,以帮助人们发现其背后反映的积极含义和建构的不同社会群体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最近"躺平"成了网络热词,并在国内外各大网站上走红,该文借助CCL、COCA语料库、人民网及Antconc3.5.9,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躺平"及其英译进行研究.研究得出:"躺平"发生了语义、词性演变,其演变符合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语义更抽象、消极,词性除作动词还可作形容词、名词.目前该热词的英译有:lie fla...  相似文献   

10.
张猛 《文化学刊》2012,(5):36-40
最近一段时间,"屌丝"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青年人交际话语中的热门词汇。作为一个贬损意味极强的俗文化词汇,却受到了众多网民的追捧,其中的文化内涵引人深思。借助大众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可以推知,"屌丝"一词的流行是一场消除差异的网络狂欢,它与目前青年人面临的社会压力息息相关。对于"屌丝"这一后现代符号的消费满足了年轻人叛逆和自嘲的需要,也部分实现了与精英文化的对抗;而"屌丝"所暗含的生殖崇拜文化的异化也符合青年亚文化的新奇性特征,反映出青年一代娱乐至上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1.
趋向动词“出”语义丰富,使用频率高,常跟在动词后作补语,构成“V出”结构。该文首先讨论趋向补语“出”的语法化,其次采用认知语言学视角对趋向补语“出”的词义引申做出解释说明,最后就其特殊的句法结构提出新的句法问题并展开共时和历时的讨论,以期为形成独特的汉语分析理论,提供新的论点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国别、等级、偏误类型、音节长度几个方面统计HSK语料库中汉语二语学习者习得否定词“无”的情况。对偏误类型最多的误代偏误进行分析发现,误代偏误主要是由形式和语义原因产生的偏误。同时,HSK语料库统计中出现许多不符合韵律特点的“无+双音节词”结构,通过本体与中介语的对比,得出“无+双音节词”这一结构出现的特定条件。最后在形式、语义、韵律方面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成为青少年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也是了解青少年语言、思维发展特点的窗口。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规律及其对青少年语言、思维影响已经得到学界的关注。深度解读"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是学界亟待研究的"真问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规律及对青少年语言、思维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以及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口语格式“A就A”的使用频率高,具有较强的能产性。“A就A”存在着同形异构现象,包含两种语义关系:表因果和表强调。“A就A”形成同形异构格式的主要原因即是“就”的语法化。除此,两种“A就A”格式的共性印证了语言使用上重叠的可行性,差异指出区分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汉语构式的区分与学习。  相似文献   

15.
文茂林 《文化学刊》2023,(12):151-154
“三一律”理论作为西方戏剧结构经典的理论之一,萌芽于古希腊,兴盛于法国古典主义时期,于18世纪被浪漫主义所批判,流传演变至今,其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对现代戏剧实践有着强大的理论力量,越来越多的现代戏剧将“三一律”理论运用其中,逐渐形成“三一律”热,究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其具有的传统理论价值之外,本文还将寻求“三一律”热现象形成的审美心理动因,研究其审美心理定向,通过对接受者的审美心理变化分析其现象的内在根源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金融企业不讳言以盈利为目的,但“利”要以“法”为约束,要以“信”“义”“道”为前提。我在长期金融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不妨可作为个人对“金融之道”的某种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党务”“厂务”“业务”公开在内容、对象上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国有企业统筹推进“三务”一体公开,有利于拓展延伸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也能有效避免工作重复、内容交叉。必须从构建全方位公开体系入手,健全全链条管控机制,强化全参与监督态势,加强党委的统筹领导,“三务”公开运行保障,确保公开监督效果,进而形成全领域覆盖、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的公开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唐双宁 《职业圈》2011,(22):56-57
金融企业不讳言以盈利为目的,但“利”要以“法”为约束,要以“信”“义”“道”为前提。我在长期金融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不妨可作为个人对“金融之道”的某种理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紧张以及逆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加深,中国国际传播研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中国传统“和”文化观为国际传播研究牵出了一条希望之线。“和”文化思想是对中国本土传播中关于人际、群体、国家、天下、宇宙之间的关系展演,其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交流相处之道,闪耀着等待世人挖掘的价值宝藏,是寻找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的思想元力,其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对当前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柳林盘子会”是山西柳林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民俗现象,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文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剖析发展现状与困境,并对其传承与创新路径予以探究,创新其在现代的发展形式,使得古老悠久的盘子文化焕发现代的活力。综合设立专项传承基金和机构,开展技艺展演与传承学习,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多种路径,有效发挥“柳林盘子会”的文化价值,打造具有文化影响力的特色文化遗产,为盘子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个更加可期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