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冈石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冈石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标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和文化承载,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平台。该文通过挖掘、阐释云冈石窟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探究文物背后的多民族融合因素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轨迹,体悟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旨在从各民族创造的文明遗存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织一条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构建有效的文化发展路径。该文首先论述民族文化对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从文化的价值体系、符号体系、传播体系、治理体系等入手,探讨用民族文化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全球性媒介事件,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弘扬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的同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构建的独特场域。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构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是一体两面,蕴含着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共有身份的认同。通过分析北京冬奥会呈现的民族元素、冰雪运动以及“冬奥精神”的涵育过程,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在文化、经济等各层面愈发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形象。与此同时,冬奥传播数字化转型重塑了中华民族认同维度,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国际传播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与内涵,而厘清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需要追根溯源,从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的角度出发,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积累起的文化内容和精神内核,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该文以建立文化自信为主要落脚点,从文化内容、文化溯源、文化实践3方面进行挖掘,并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实践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以期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多元语言文化并存的现象。语言接触是民族间交往、交融的体现。语际间的交流和接触能够不断融合多种文化,为语言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也为塑造中华文化认同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基于语言、文化的相关性,对语言接触及其相关的语言文化生态进行深入研究,从语言生态伦理建构、民族三语教育建设等途径能够增强中华民族认同观,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杠杆。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自觉肩负起复兴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该文总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以及存在的痛点难点,最后提出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合理运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文化认同,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该文通过开展田野调查,梳理纳西族文化关键符号三多节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归纳丽江运用三多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总结三多节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作用,提出可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节日宣传平台、创新节日活动形式、深化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融合、加强节日文化教育等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运用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各民族所共有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文化润疆”工程能够增进新疆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新疆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怀上紧密团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文化润疆”工程在高校领域的具化和创新,“文化润校”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根植中华文化沃土,以文育人,探索中华文化浸润新疆高校新方式;以文载道,铸牢新疆高校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以文传声,构建新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道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是道德的精神寓所,有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积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追求。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基于农耕文明,在茶叶的种植、生产及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包含茶礼、茶德、茶事、茶道等在内的中国茶文化,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内涵和价值意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习惯。该文旨以“中国茶文化”为载体,溯源中华传统文化,探究其中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我国从古代发展至今的文化结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增强传统优秀文化的比例,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刺激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意识,加强思想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该文主要从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又提出了几条关于优化中职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培养国家认同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国家认同思想资源,承载着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理念。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国家认同教育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将国家认同由思想自觉落实为行动自觉,有助于大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进行更充分结合。该文主要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培养国家认同的思想资源,以及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对培养国家认同的价值优势,探讨思政课融合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高校思政课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培养国家认同的思想资源,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多种文化的共同体,“维护统一、尊重差异”做好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是我国各民族精诚团结、共同进步的题中之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是做好新疆各项工作的主线。要立足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握“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要求,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该文归纳了民族文化视域下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基础,分析了民族文化视域下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旨在打造各民族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增强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铸牢新疆各族人民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文化交流的主体,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状况、行为表现,以及应该怎样培育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铭刻着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精神实质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兼具理想信念的导向价值和高尚情操的教化价值,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五个认同”,进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此,该文从红色文化融入课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右江流域瑶族民间信仰图景的形成是瑶族原始崇拜与儒释道文化交融的结果,道教、佛教的进入并与儒家文化以及瑶族自身的原始崇拜交融涵化,迭代生成了儒、释、道和原始崇拜四位一体的民间信仰格局。儒释道文化是右江流域瑶族与其他民族共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在实践中既要突出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营造,也要注意对各民族场域的关照,推动各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民族医学中的典型,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既能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自信,也能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医药学价值。云南中医药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族医药文化林立,历代名医、流派众多,著述丰富。本文将论述中医文化学科的起步与发展,同时从民族医药文化的发展、国际交流的传播、传承队伍的扩大、传播载体的进步以及传承保障的转变等五个方面梳理云南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以助力弘扬云南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中的精华,流传至今依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直接反映了民族智慧。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粤剧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佛山作为粤剧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粤剧文化底蕴,在粤剧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佛山市南海区将粤剧艺术引进校园,教师通过初步的戏曲文化介绍,激发出学生对于戏曲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戏曲文化,深入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所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互联网重构了信息传播生态,为藏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契机。随着"藏医药浴法"申请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文化迎来了传播的高光时刻。藏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题材。藏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将对增进我国文化自信、加强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凝聚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藏医药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健康传播的经典范式——"知-信-行"来探究藏医药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它所蕴含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人文精神是当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支撑。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辛勤劳作,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谦逊平和,还激励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民族特性。全球化的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为更好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应从保护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创新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内容,加强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教育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与现代     
<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这一地域上,生活于斯的各时代、各地域、各民族的人群,其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族群、各文化与宗教,在这里不断碰撞冲突,交叉整合,多样统一,和而不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阐释:"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时代热潮中,相信所有从事人文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