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公认华侨对侨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华侨捐资的家乡公益事业推动了侨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侨乡之一,厦门集美区的华侨就对侨乡的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以来集美区陈文确、陈六使家族参与的公益文化事业,探讨海外华侨对近代集美侨乡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进而更深层次地认识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的互动联系,领会集美侨乡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2.
半个多世纪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ward Sapir)论证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提出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论点,即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萨丕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 很难想象一种语言或方言,始终是“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就好像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一样。就以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而论,语言之间的接触也是经常发生的。一方面是域外语言与汉语相互的借贷,一方面是域内各兄弟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包括方言)之间的接触;不管是那一种形式,语言与语言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都增加了互借的机会,于是就产生了语言的“借贷”。 语言的“借贷”实质上反映了文化的交流。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只要有文化交流,就可能把有关的词引进或贷出。因为语言中的三大要素,只有词汇最为敏感,也是容易洞察到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知识分子移居海外,改变了华人群体的社会结构。江苏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也迎来了繁荣时期。他们兴办华文学校,助力华侨华人后代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做出贡献。华文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面临是否融入当地社会及以何种方式融入的问题。该文通过对近代以来江苏华侨华人兴办华文教育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江苏华侨华人华文教育的历史特点。在“中国热”和“汉语热”的背景下,研究梳理江苏华侨华人华文教育历史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江苏华侨华人的华文教育在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传承使海外华人华侨成为心系祖国的海外爱国力量;传承带来的二元文化优势又使他们成为祖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桥梁。然而,随着代际发展,他们的后代面临着中华文化认同消融和传承断裂两大问题。为此,文章分析华人华侨祖籍文化传承模式和途径,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优化传承途径、解决文化冲突、突出传承意义、克服政治干扰、弥补传播漏洞”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华人后代对祖籍文化的兴趣与关注、华文教育精准化和本土化、建立海外中华文化经济共同体、培养海外中坚力量弘扬中华文化”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文章探讨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承问题和解决方法,为涵养和壮大海外爱国力量、实现海内外中华民族大团结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5.
秦峰 《文化交流》2016,(1):46-47
正记得1985年的一天,父亲的老朋友刘丹伯伯(时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来我家,谈起他提议创办的《文化交流》杂志很快就要出版了。他兴致勃勃地说:"改革开放了,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我们浙江有许多中华文化的资源,也与许多海外华侨有割不断的联系,我们办这个杂志是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的。把中国的文化精华引荐到国外去,把外国的优秀文化引进来,这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拓宽眼界,是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华侨华人纷纷回国,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在经济文化领域贡献良多。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华侨华人与江苏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对祖国和家乡的文化认同感较高,他们以回国投资、参与公益文化事业等方式促进了江苏经济文化的发展。该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华侨华人历史资料的梳理,同时与我国其他地区华侨华人群体的比较研究,分析总结江苏华侨华人对祖国和家乡的历史贡献。研究梳理江苏华侨华人群体特征及历史贡献,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江苏华侨华人群体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及影响,为江苏侨务政策及统战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2月10日起,青田县举办“侨乡中国年”系列活动,活动由国际友人“侨乡过大年”、“海外中国年”、“我们的元宵”文艺晚会等组成。活动首日,该县高市乡洞背村喜气洋洋。贴春联、挂灯笼,做糖糕、学戏曲、舞鱼灯等极具青田年味的系列体验活动吸引了78名来自希腊、美国、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齐聚小山村,与村民一起过传统中国年。村头村尾,鱼灯舞、太极拳、木偶戏、越剧等节目精彩纷呈,国际友人争相拜师学艺。11日晚,在青田山口村文化礼堂,一场由国际友人与山口村民联袂表演的“国际村晚”精彩上演。一个个中外互动的精彩节目,将世界与青田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发挥文化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应积极发挥政府、非政府组织、民众、华人华侨、跨境民族、教育在文化交流合作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应进一步挖掘和拓展文化交流合作的内容,以利用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9.
浙江天台山女儿姚沁,从130多个国家的162名参选佳丽角逐中脱颖而出,在美国一举登上了“国际第一小姐”的宝座,成为有史以来华裔小姐获得如此殊荣的第一人。 不久,她从美国出发,受当地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等著名团体的邀请,遍访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欧洲诸国,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被誉为“美的使者”、“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日报》撰文称她为“和平大使”。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语言濒危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会造成巨大影响;文化是语言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缺失对一种语言或方言走向濒危极具内部杀伤力,会加快濒危的语言走向消亡的步伐。本文在对黑龙江站人及站话考察过程中发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站人源于站丁,清以后驻守在黑龙江各驿站的站丁的主体是由清政府发配而来的吴三桂手下的降兵,这些被烙上了“红字”的站丁后来不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群—站人,而且形成了由职业变体演变而成的通行于社群内部的交际工具—站话,久而久之站话变成了黑龙江方言中的一个特殊的方言岛。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以及对几个站人集中居住区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站话目前正处于濒危状态,而站人社群文化的缺失是导致站话濒危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族群之间具有文化价值的交互现象,记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针对不同文化族群文化交流的文创产品设计,有助于跨文化信息表达与传播。在中意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通过溯源中意文化交流史,搜集中意双方互动交流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归纳提取出代表中意跨文化交流的创新元素,进行文化交流纪念品设计开发,并围绕中意跨文化交流中具有历史、文化、情感与艺术价值的元素,提出中意文化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策略,探索新时期新形式下的中意跨文化交流在文创纪念品设计的表现形式,为未来中国与意大利文化交流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以期为同类跨文化交流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性文本。  相似文献   

12.
潮汕侨乡位于广东东部沿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潮汕地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潮州工夫茶、潮剧、潮绣等)享誉海内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又为潮汕文化的海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主要探讨潮州工夫茶海外传播的困境,并提出具体的传播策略,以促进潮州工夫茶等潮汕文化的海外传播,增强潮汕地区与丝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建设,进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视角下语言已不再是单纯客观的交流工具:一方面,语言内部编码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所进行的文化交流,不可能摆脱附于语言符号之上的文化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蕴含了文化模式的语言又反过来建构乃至进一步固化着人的认知和交流方式,人与语言是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跨文化交流的过程是在开放包容的原则下了解不同文化模式,并与不同文化模式进行对话磋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民众对一个国家展现出的综合实力的总体认知。①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和国民素质都是其构成因素。②它在促进国家之间友好交流、深化国际多元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外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是连接国家与海外民众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文化认同度等现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非洲来华留学生存在“文化冲突”“环境不适”“语言障碍”等问题;“语言背景复杂”“身份认同缺失”“文化对立突出”是非洲来华留学生文化民族主义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融合语言文化教学”“培养文化交流意识”“组织多元交流活动”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宽 《文化交流》2016,(9):86-89
正2016年1月11日至2月20日,受英国诺丁汉大学湖边艺术中心邀请,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在英国开展为期40天的中国书画艺术国际教学与文化交流活动。这是"红牡丹"自创立以来首次走出国门,在海外传播中国艺术文化。"红牡丹"在英国40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掀起了英国民众学习中国书画的热潮,创造了百米牡丹长卷英伦绘画传奇。  相似文献   

17.
青年是语言发展和传承的中坚力量。“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历来是客家文化传承的核心要义。然而,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河源籍客家青年的方言表达能力却不断降低,方言传承现状堪忧。为有效提升青年的客家方言传承力,参照非官方语言传承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建议:将以方言为载体的客家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及家庭语言规划,保留方言教育。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海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海外民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其国际传播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情况。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媒体报道、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国际访客和国际科研方面的影响力强弱,能够有效反映博物馆的国际传播影响力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一级博物馆国际传播影响力整体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不同博物馆之间国际传播影响力差异显著。为此,应建立媒体协作机制,完善国际传播体系;加大自主宣传力度,优化内容形式结构;深掘自身特色亮点,推进深度内容传播;积极策划海外活动,用心讲好展品故事;夯实科研基础能力,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9.
蔡国强作为中国美术界近期热议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创作理念活跃于世界艺术舞台,对当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蔡国强作品《草船借箭》在海外展览一事进行文化层面的探讨,分析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三重角色,希冀能为今后的中国艺术发展方向提供思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家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愈发频繁,国与国之间需要通过跨文化传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深化彼此的交流与合作。纪录片以其直观形象的影像语言、真实可感的文本结构易于跨越语言障碍,以较低的"文化折扣"降低理解难度,从而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作为一种跨时空、跨文化传播属性的媒介,纪录片承担着历史阐释、社会记录、文化传承与国家软实力提升等使命,在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媒介"排头兵"作用。"从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