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亚芹 《报刊之友》2014,(9):123-124
目前,集通讯功能和移动互联网于一体的智能手机,以其便携性、及时性、互动性强等特点与大学生群体追求时尚,崇尚创新的需求不谋而合。手机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大学生群体在人际交往时如何运用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都是值得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积极作用,同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对策,力求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献计献策是本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手机媒体强势崛起,迅速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青年对于手机媒体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手机媒体在交流方面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对于传统式人际交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际交往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技能与素质,社交能力与人际关系也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高校应紧抓学生现状与特点,积极帮助其认识到手机媒体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并加以引导,在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手机媒体使用意识,使现代科技在生活中发挥真正的有利作用。本文以西部某高校为例,通过聚焦手机媒体各发展阶段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促进与抑制,探究媒体大环境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有效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核心阅读:手机短信有“第五种媒体”之誉,当前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方式。当由各类手机短信构筑的“拇指文化”空间越来越个人化、人性化的同时,我们必将难以避免手机信息噪音的困扰。从这个角度而言,噪音是指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危害公共安全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的信息。本文试图从手机的传播特性采分析噪音产生的根源并探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霍曼斯社会交换论分析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观点出发,探究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短信行为。研究发现,被调查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主要在同龄人中进行人际传播,手机短信交往本身已经成为传播目的,希望取得成功的手机短信息交换则是其普遍的心理期望,这一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大学生群体独特的手机信息互动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5.
手机短信有"第五媒体"之誉,并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方式。当由各类手机短信构筑的"拇指文化"空间越来越个人化、人性化的同时,人们也难以避免手机信息噪音的困扰。"噪音"是指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危害公共安全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的信息。我们完全有必要从手机的传播特性方面,分析噪音产生的根源,探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作者认为:在讨论什么将成为“第五媒体”时,必须分清手机和手机短信的区别,手机短信只是手枧的功能之一,二者不能划等号。手机短信作为手机的重要功能,使得手机具有问鼎“第五媒体”的潜在优势。但手机在第五媒体的征途上还要走多远呢?这是此篇文章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有“第五媒体”之誉,并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方式。当由各类手机短信构筑的“拇指化”空间越来越个人化、人性化的同时,人们也难以避免手机信息噪音的困扰。“噪音”是指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危害公共安全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的信息。我们完全有必要从手机的传播特性方面,分析噪音产生的根源,探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社交软件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流工具,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大学生由于处在单纯的校园与复杂社会的结合地带,作为新模式下人际交往的主体,其人际交往带有自身的特点。手机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沟通交流平台。为进一步弄清手机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本文以南昌八大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旨在分析手机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利与弊,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从人际交流到大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短信这一功能在实践中逐渐担负起传播媒介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或手机短信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对于手机、手机短信是否是"第五媒体",学界还有很多争议和质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机在国民中的日益普及,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其中,青少年又是手机收发信息的主体人群。产业部的统计表明,从2006年起,中国每年的手机短信发送量都超过4300亿条。俨然,手机文化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实现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有识之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魏加晓 《青年记者》2012,(32):60-61
手机媒体价值的凸显,使得国内公益广告界越来越重视对手机短信的运用,众多的手机短信公益广告涌入人们的视野。由于手机媒体自身的特性,它不能像其他媒体的公益广告文案一样与图片、声音、影像相结合来营造特定的氛围,绝大多数广告只能靠文字去进行广告诉求。要使手机公益广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案的作用尤其明显,因此,手机短信公益广告对于文案的写作要求存在着相对个性的一些方面。特点从目前业界的现状来看,手机公益广告文案主要呈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1.用词简洁,通俗易懂由于目前手机短信依然有字数的限制,因而以手机短信形式发送的手机公益广告应力求用词简洁且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2.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手机短信使用者的总体数量和人均短信发送总量均显著高出欧美国家,手机短信在中国人群体中的高使用率、短信人际传播在中国人际交往中显示出的强渗透力和持久热度表明,跨文化心理是研究中国人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中西方面子观的比较入手,透过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解读,对手机短信人际传播及构建的人际关系特点进行分析。面子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手机短信人际传播中有着特定的表现,本文就较为突出的两点作相应阐述:一、短信人际交往的纯文本优势——说话"绕圈子";二、"面子"与短信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3.
简析兴起于手机短信的第五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信的兴起和发展,大大拓宽了手机的功能,手机也从单一的通讯工具演化为传播媒介,被人们称作“第五媒体”。既然是媒体工具,对它就有认识、使用、管理的问题。此文分析了第五媒体借助于手机短信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手机短信的媒介特性,以及它与原有媒体将长期共存的关系等,本刊特予刊出,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和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而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手机短信文学已悄然登上文学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手机短信文学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新文学样式,带给人们精神生活巨大的变化,使人们都有了成为作家的可能。手机短信文学有望成为新媒体文学发展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晓娜 《今传媒》2016,(12):64-65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手机媒体对"90"后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是联系工具,更是学习、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伴侣".本文通过对运城学院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研究,掌握该校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手机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16.
周慧 《新闻世界》2013,(6):260-261
近年来,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已渗透到了中国人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遍布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的现状怎样?手机短信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既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又对构建和谐高校以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力图了解大学生的手机短信消费现状和特点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带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建兵 《传媒》2008,(11):100-101
手机具备了无限的双向交流潜力,但这一潜力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手机媒体互动功能的开掘将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媒体节目利用手机短信与受众互动。各大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纷纷开通手机短信互动平台;第二阶段。手机与传统媒体整合,各自改变了原有的形态,出现了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无线手机网,这样传统媒体在手机上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18.
张程  邱钰文 《兰台世界》2016,(12):38-40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与时俱进地研究手机媒体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规律,分析手机媒体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从建立权威发布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和质量,提升就业工作者手机媒体运用能力三个方面,实践探索运用手机媒体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非典之后,学界开始从危机管理、媒介功能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危机传播。而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机危机传播系统模式,并从微观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对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琪 《今传媒》2005,(2):38-39
当手机的短信息服务这一功能被大众接受的时候,它就不像手机的通话功能那样纯粹。时至今日,电话仍代表了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而手机短信作为数字化、商业化的产物,被赋予了更多大众传播的意味,引发了有关第五媒体的讨论。笔希望能从手机短信与其它四大媒体的互动结合状态中,分析未来新兴媒体与已有媒体之间的互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