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百喻经》以近百喻喻世,系中古时期浅显易读的佛典名著。其篇章中的“喻”共有148例,所见类比、明喻、隐喻、对喻、借喻、反喻、讽喻七种形式各有特色,反映了中古时期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成熟和功用。  相似文献   

2.
《百喻经》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语料,书中偏正式复音词内部的语义和词性构成较为复杂,对其构词状况和特点加以探讨,可以为中古时期偏正式构词法的发展特点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3.
《百喻经》若干语法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百喻经》中的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动补结构等五种语法现象,揭示其在中古汉语上的历史面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点滴资料。  相似文献   

4.
《百喻经》是中古时期口语色彩较浓的佛经故事集.其中的完成体标记系统包括4类成员;完成体副词、完成体语气词、完成体动词和完成体助词。在细致描写的基础上.结合完成体标记的发展情况对各个完成体标记成员“既”、“已”、“矣”、“耳”、“竞”、“讫”、“得”、“却”等进行溯源厦流的探讨.可以归纳出备类标记体成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百喻经》是一部以譬喻故事演述佛法的佛教经典,全书共编撰九十八篇譬喻故事.这些幽默的故事都寄寓着佛法的精妙奥义,将佛法与愚痴故事巧妙融合,寓庄严隆重于幽默谐趣之中,语言生动,有大量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考释经中词语"顿""向""驱逐",可为汉语词汇史及汉语大型工具书的编修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之”字是《百喻经》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字,它的使用使得《百喻经》语言更加的紧凑,表达性更强,使得每个小故事更加生动完整的表达出其中的寓意.本文拟通过对“之”字的动词、代词、助词等用法的考察,并结合《百喻经》中“之”字的用法,揭示不同的“之”在句子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形成了该书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百喻经》作为一部寓意性强流传范围广的经书,其中有许多语法现象值得研究。本文只对书中"补语"进行考察,分别从补语的形式类别和意义类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中古汉语上的历史面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点滴资料。  相似文献   

8.
<百喻经>是佛教义理学说的精品.<百喻经>由九十八个独立的比喻故事构成.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其中不少故事蕴涵着深邃的哲理.下面就其中几则结合高二<思想政治>知识,浅谈故事中的哲理,与各位同仁商榷,诚望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了周绍良先生《百喻经译注》词语释义中的一些失当之处,并作简要分析,最后对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今译魏晋南北朝文献的词语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应充分注意那些"旧瓶装新酒"类的词语,二是应力求避免词语释义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0.
顾劲松 《文教资料》2009,(18):191-193
本文描写<百喻经>中"得"字两类用法:一为动词,意为"获得""得到",可带体词和谓词宾语;二为助动词,表示客观条件许可或实际情况可能.两类用法在现代涟水方言中都可以找到佐证.  相似文献   

11.
二子分财喻     
[原] 昔摩罗国(1)有一刹利(2),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敕(3)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财物。”二子随教,于其死后分作二分,兄言弟分不平。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云“何破之?”“所谓衣裳中割作二分,桀(4)瓶亦复中破作二分,钱亦破作二分。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破之而作二分。”  相似文献   

12.
“愚”和“痴”是一组发生过历时替换的常用词,关于口语中“痴”取代“愚”的时间,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本文以萧齐时代翻译的《百喻经》为个例,从数据统计、组合关系两个方面,对“愚”和“痴”的使用情况进行穷尽性考察和分析,从而得出在南朝齐时“痴”在口语中已经取代“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百喻经>作为一部寓意性强流传范围广的经书,其中有许多语法现象值得研究.本文只对书中"尽"悉皆"成皆"几个副词进行考察分析,以期窥见南北朝时期副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宣讲了大量的佛教义理,《心经》内容又占有较大的比重,作品不仅全文引用了《心经》并在作品中多次提及,且师徒间以之为谈资,相互勘验对方的佛学修为,作品对《心经》部分原文一再引用,对《心经》义理一再发挥和阐释,化《心经》名相为人物形象,在《心经》空观的影响下,作品穿插了大量谈空的诗句,主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心经》的崇爱,而且大大增加了作品的佛学美感,也拼成了作品宗教内容的万花筒。  相似文献   

15.
16.
章莉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4):48-51,55
《劝学》作为《荀子》中的名篇,其思想内涵与文学价值历来为学人所重视。从该文特殊的博喻连篇现象出发,分析博喻在《劝学》一文中的内外部结构,为求证博喻对结构文章和论证说理的作用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试用本·必修)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1998年6月第1版,2002年11月江西第5次印刷)第97页,对消费者维权途径有这样的图式设计:并指出“具体的选择,要依实际情况而定”。我们认为,这样的设计是不妥的,值得商榷,有几处疑点需从法律视角予以澄清,现分析如下。第一,解决消费争议,实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否必须依此顺序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三)向有关行政…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上册(2003年6月第2版),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教育部(教基[2002]6号)文件,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精神,删去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增加了反映时代特征的新的内容。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经济生活日新月异,在使用新版经济常识教材时,还需要与时俱进。从上册内容来看,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增加非公有制经济作用的内容教材在讲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已经按十六大精神,增加了“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并增加了相关资料(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日第5版),但对个…  相似文献   

19.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主盟文坛的一代领袖,他对弈棋的热衷可谓贯穿一生,并往往将弈棋场景乃至棋法棋局中的政策战略隐喻形之于诗,故而其中不乏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政治寓意与诗人自身的忧愤意绪.特别是其晚年所作的《后秋兴》中,多借下棋术语来阐述对时局的种种看法,甚至具体到反清复明的战略战术,是一个很值得推敲的诗学思想与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