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 又译《乱世佳人》)自1936年问世以来,一直很畅销,据华盛顿邮报的不完全统计,该书已至少被译成31种文字,销量在2100万册以上。小说通过描述一群鲜明而丰满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中叶美国南部农场主阶级的生活和南北战争及重建时期的一个重要侧面,正如有人在论及女主人公斯佳丽这个形象的艺术魅力时,说她是"飘不走的乱世佳人"(见《宜春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然而该书在  相似文献   

2.
朱川 《考试周刊》2010,(55):30-31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小说自诞生以来,其中男女主角经典的爱情故事,以及对于美国内战时期全景式的生动描述.就打动了数以万计的读者。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评比中由此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获得八项奖项。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34):14-15
本文以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乱世佳人》为例,探讨如何翻译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性语言。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陈良廷的《乱世佳人》汉译本中比喻性语言的汉译实例,详细评析了不同类别的比喻语句应该运用的不同的翻译方法:直译、意译、注释法等,再现原文效果,达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飘》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一经问世便备受关注,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1936年由《飘》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是美国好莱坞经典电影之一,长盛不衰。《飘》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作者采用女性叙事策略,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满足了广大女性阅读群体的心理需求。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探究《飘》的女性叙事策略,启发广大女性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要果敢坚毅,成为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乱世佳人》和中国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两部史诗巨片无论是在故事内容、叙述结构或审美风格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区别对照。二者是西方英雄传奇与东方家国故事的文化表征,也是好莱坞情节剧与中国伦理情节剧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6.
《乱世佳人》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描述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本文主要探讨《乱世佳人》中女性自信、自立、自强的魅力,以及"斯嘉丽"的形象对21世纪女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艳 《时代教育》2010,(4):48-48
《红字》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它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象征是文学创作的艺术方法,本文拟从象征这一艺术手法着手,探讨有关《红字》中场景描写所赋予的象征手法体现,分析小说中出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景在小说中的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一位美国女作家,1937年因为小说《乱世佳人》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这部小说是美国历史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销量超过3千万,并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作者玛格丽特.米歇尔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作家。从她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中我们不难发现她对美国内战时期的南方妇道观的虚伪、愚昧和对妇女的压抑有强烈的反感情绪。本文具体阐述了斯嘉丽作为新女性的成长背景以及她的作品之特殊之处。每当我们面对艰难的问题时,总会想到斯嘉丽的那句名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相似文献   

9.
《红色英勇勋章》首开美国现代战争小说先河,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细腻的心理分析,揭示了作家对生死命运的思索,提出了反战这一永恒的话题,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美国战争小说的创作。《永别了,武器》及《裸者与死者》是两部有代表性的美国现代战争小说,它们与《红色英勇勋章》有诸多相同之处,比较探讨这三部小说及其影响,可归纳出美国现代战争小说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被看作是20世纪美国南方小说创作的高峰。"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主体,要想对福克纳小说进行研究,就要清楚"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组成。《喧哗与躁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问世后惊动美国文坛,《喧哗与躁动》也对美国小说艺术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乱世佳人》改编自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写的世界闻名的长篇小说《飘》。它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人性的虚伪、贪婪、善良、纯真等本质,在具体的人物上,具有熠熠闪光的思想亮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13.
刘虎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3):11-14,19
文章从分析美国长篇小说《飘》的思想主题与人物形象入手,对文艺批评中长期僵化的意识形态批评进行了批判。文章从文艺批评的方法论意义上指出,意识形态批评是将政治标准凌驾于艺术标准之上,从而将文学作品变成某种政治宣传。文中具体分析了意识形态批评中两个基本概念“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指出“人性”大于“阶级性”。  相似文献   

14.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创作的唯一长篇小说,其主人公斯嘉丽在战争年代,经过家庭、爱情、社会的种种磨砺,成为一个性格复杂而多面的女性,她具有在男权社会中超乎寻常的女性意识,探讨这个文学形象的内在精神对21世纪女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飘》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美国小说之一。自1940年中文版首次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青睐,并享有很高的声望。小说对主人公进行的细腻刻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依恋与渴望。  相似文献   

16.
Gone With the Wind, one of the most classic love novel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s the only novel written by Margaret Mitchell. Set against a background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 and postwar reconstruction, It focuses on the love relationship and life experience of Scarlett, and mainly depicts her love and marriage. Using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Scarlett's three marriages.  相似文献   

17.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乱世佳人》中所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明天”意识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斯佳丽从小生长在美国的南方,深受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塔拉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斯佳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性格。拒绝反思过去,勇于挑战未来是她生存的法则。  相似文献   

18.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利特·米切尔1936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美国内战及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以斯佳丽、白瑞德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壮阔而生动的南方社会的生活画面。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男主人公白瑞德的人物形象,展示这一人物形象所赋予作品的永恒魅力:一是白瑞德对旧道德的反叛精神,二是白瑞德对战争前后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是白瑞德对斯佳丽爱情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飘》中,斯佳丽追求爱情、生存、平等的生命,体现出她是一位积极向上的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一位不畏男权、努力争取女性权利的勇敢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用她惟一的一部小说表达了在女权主义转型时期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飘》作为一部著名的小说有着许多吸引人的地方。其中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难解的谜。小说在暗示,保留但又若隐若现中揭开了这些谜。内战的背景下主人公从一个幼稚的女孩成长成一个成熟的妇女。但当这些谜一一解开时,这个女孩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正是她所失去的———她的朋友,孩子和丈夫。当帷幕慢慢落下时她成了孤独的人。本文主要从人性的欲望和思佳丽两种不同的爱等方面入手逐步分析这条贯穿全文的神秘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