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莉 《今日教育》2008,(10):58-58
重庆市教科院陶元红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有人曾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JL园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相似文献   

2.
《弟子规》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刚开始读这本书,不要又想着读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开始读另外一本。说明读书要专一、认真,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情景小故事: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了暑假的读书任务。要求每人读一本好书,开学后与其他小朋  相似文献   

3.
过勿惮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讲课时,讲错一点东西,在所难免。我们要求不要讲错,而不能要求绝对不错。指望教师的讲授“绝对正确”,显系苛求。但在教师本身,倒不可以此原谅自己。你讲错了,说明你有“困”,你就应当有“过勿惮改”的精神,解困之后,及时向学生纠正。否则,将错就  相似文献   

4.
《弟子规》中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不是自己的,都不能随便拿走。情景小故事:小夕在路上捡到了一支新毛笔。她犹豫起来:是该寻找毛笔的主人?还是把它拿回家?自己现在正需要一支新毛笔呢。这时,小夕想起了妈妈的话:不是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罗荣桓对自己的儿女非常疼爱,亲切慈祥,但要求也十分严格。他常对孩子们说:“革命干部子女不应当脱离群众,不应当特殊,不要有优越感,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罗东进和罗南下这两个孩子上小学时,离家比较远。一个星期六,家里派车到学校把他们接了回来。罗荣桓发现了,把全家人叫到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人问过一位学者:从小长这么大,你在哪个阶段学到的东西你认为是最主要的,而且是一生当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这个学者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老师告诉我,要把东西放整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要说脏话,更不要打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乱扔垃圾,也不要浪费水";"吃饭时要洗手,不要掉饭粒,更不要浪费粮食";"回家要听大人的话,不能无缘无故耍脾气"";不要跟陌生人走",等等。  相似文献   

7.
《弟子规》中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在玩一个新游戏或者正在读一本好看的故事书时,如果被人打扰,会不会有些不高兴呢?其他的人也和我们一样。即当别人正忙碌或专心做事的时候,不要用事给人家增加麻烦、添乱。情景小故事:  相似文献   

8.
过则勿惮改     
骞叔 《中国德育》2006,1(6):73-73
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意思是,有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这是对待错误过失的基本态度。任何人都免不了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和过失,如何对待错误和过失,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和处  相似文献   

9.
正《弟子规》中这句话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不求上进或自己瞧不起自己。只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有朝一日终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情景小故事:清末状元张季直自幼苦读,十六岁赴州试却名落孙山。回到家乡后,张季直的老师觉得脸上无光,便大声呵斥道:"要是有一千人去考试,取九百九十九人,只有一人不取,这个人就是你!"老师的话让张季直很难过,他决心记住这份"耻辱"。于是,开始发愤图强更加刻苦地学习。他会用筷子将发辫别住,只要一打瞌睡,便立即醒来,继续读书。经过两年苦读,张季直终于考取了一甲一名  相似文献   

10.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的土地爷神龛两侧有这样一副对联:"勿谓老夫耄矣,须知万物生焉."当时不解其意,长大后才知道七十岁谓耄,八十岁日耋,此联的意思就是不要说我已七老八十的年纪,要知道万物都是在生长的啊!  相似文献   

11.
宋明镜 《新高考》2010,(Z1):25-27
准确全面地解读文本,是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策略。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建华先生曾经说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相似文献   

12.
刘晓 《课外阅读》2009,(20):59-59
永远不要问别人赚多少钱,也不要告诉别人你有多少钱。 永远不要问别人这个东西多少钱买的,也不要告诉别人你的东西是多少钱买的。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我国传统的语言学有它的特点,有独到之处。可是我们讲语言学的书向来是讲外国的这一派、那一家的理论多,讲本国的语言少,甚至不讲本国的语言学。希望改变这种风气,把具有我国特点的语言学建立起来。”他又说:“我们自己有的东西不要丢掉,不要妄自菲薄,我们短缺的东西,就老老实实地向人家学习,不要妄自  相似文献   

14.
毋与勿     
"毋"音wu,"勿"音wu。两个词都是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但是,"毋"多用于书面语,如"请毋妄言、宁缺毋滥";"勿"既用于书面语也用于口语,如"切勿倒置、请勿胡言乱语"。用在标牌上或仓库、房门上的禁止语或劝阻时一般用"勿",如"请勿攀摘花木、请勿吸烟、请勿入内、非请勿入"。另外,它们的搭配不同,用"毋"组  相似文献   

15.
勿信迷信     
安可:在我们老家农村,遇到小孩子头痛脑热的,一些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老奶奶,为图省事省钱,经常用“叫筷子”给小孩治病。“叫筷子”是一种迷信活动,就是把三根筷子放在碗里,一边用左手扶住筷子,右手浇水,一边念着已故亲人的名字。等念到谁的名字时筷子站住了,那就是谁“摸”了病人。然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找个僻静的地方烧几打冥纸,希望那位祖宗的鬼魂不要再来纠缠病人。我做了一个实验,找来碗、筷子,一边浇水,口中一边念着孙悟空、唐三藏……当念到猪八戒时,筷子竟然站住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才明白过来。其实,这是由于浇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洪玲 《宁夏教育》2010,(7):155-156
当妈妈这十年多来,我有一个很深的感悟:如果我们平常不停地唠叨孩子,孩子的耳朵就会关闭起来。所以我告诉女儿:“每一件事情,我都只讲一次。你不要让妈妈像是录音机,不断地重复播放。”  相似文献   

17.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1988年那次世界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  相似文献   

18.
<正>【引子】曾经一名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他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我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这样的回答,似乎很出乎记者抑或我们的意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这些简单的话语道出的却是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正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相似文献   

19.
曾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他回答:"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  相似文献   

20.
<正>学会坐端正吃东西,不要习惯性地低头。试着把椅子移近餐桌,坐正,延长从盘子到嘴巴的距离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不要把餐具碰得叮当响。不要拿着餐具指指点点,边挥舞边说话,如果是拿着刀叉那就更可怕了。如果吃到类似鸡皮、骨头、刺、籽之类的东西,不能直接从嘴里"啐"一下吐到桌上,而应该在吃之前尽量处理掉;没法弄好的话也不必介意,用手指从嘴里把不想吃的东西拿出来。吃东西、喝饮料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日本拉面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