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专家支招 杨雄(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根据美国家庭教育理论,最好的教养模式是权威民主型,即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表现出关爱,积极鼓励孩子,但又不失严格和一些必要的规矩。最明显的一点是,父母会给孩子设立目标,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规则的制定。一旦规则制定后,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而当孩子违反规则时,  相似文献   

2.
杨雄(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根据美国家庭教育理论,最好的教养模式是权威民主型,即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表现出关爱,积极鼓励孩子,但又不失严格和一些必要的规矩.最明显的一点是,父母会给孩子设立目标,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规则的制定.一旦规则制定后,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而当孩子违反规则时,父母不应该以处罚或者哄骗的方式对待,而是要用跟孩子讲道理的方式解决.在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模式下,孩子通常会表现得自信,且有较强的自控力.  相似文献   

3.
孙云晓 《中华家教》2014,(Z1):52-53
没有哪个孩子从本质上就是要犯罪的,李天一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成长中只有溺爱,没有严格要求,没有规则和底线。在此,我特别想忠告家长四句话。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我在教育部开会时,北京一所大学领导反映,在一年级新生中有35个人想自杀,再如前段时间复旦大学研究生宿舍的投毒事件,都说明人格扭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悲剧和代价。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考虑孩子的素质和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传授知识非常重要,取得高学历也是需要的,但是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健康人格。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具有健康人格有5个指标:学习、仁爱、负责、自制、尊重。这5个指标是决定孩子健康成长、幸福一生的关键。以自制力为例子,澳大利亚心理学专家曾做过一项中澳幼儿自制力的对比研究。研究以3~4岁孩子为对象,在其前面放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研究三规定忍耐15分钟的孩子,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  相似文献   

4.
读者朋友,你们好啊!当你翻到这一页时,请把手中的《小雪花》拿给爸爸妈妈。“父母课堂”是专门为他们设立的。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几句中国古训告诉每一个孩子的父母,应该正确地诱导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灰心丧气,要勇敢面对。并让孩子知道,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从而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首先,要让孩子学会不怕苦。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父母对子女也不能娇生惯养。因为娇生惯养长大的孩子,普遍好逸恶劳,拿起书包上学,放下书包吃饭,学习…  相似文献   

5.
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应该考虑到数学比较抽象的特点,因为数学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有些孩子学习数学时,会有困难。现在提供一些直观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孩子练习动手实践,多角度地思考。实践证明,孩子自己操作并从中有所得,是克服学习困难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世界里,妈妈的责任不仅仅是保护孩子,她们还肩负教育孩子的使命。教孩子们捕食猎物的方法、领导群体的方法、应战方法等都是妈妈的责任。在动物世界里也有学习这个说法,而且父母在训练孩子的时候很残酷,一点都不温存。  相似文献   

7.
朱乐平 《家庭教育》2007,(6S):23-23
父母在辅导孩子学习数学时,应该考虑到数学比较抽象的特点。因为数学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有些孩子学习数学时,会有困难。现在提供一些直观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孩子练习动手实践,多角度地思考。实践证明,孩子自己操作并从中有所得。是克服学习困难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孩子在遇到重大麻烦甚至危险的时候,能否如实告知父母或教师,是父母或教师称职与否的底线标准。  相似文献   

9.
您的孩子是否曾因为学习困难而自卑、胆怯?您是否曾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而愁眉不展?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让父母们更了解孩子的学习规律,本刊今年特别开设“学习博士诊断室”,邀请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陈学峰博士为广大父母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0.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时刻遵守自己设定的规则,又总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让孩子去做那些曾经禁止的事情。父母一直以为是孩子在逃离规则,却不知自己竟在不自觉地破坏规则。  相似文献   

11.
好好学习     
<正>学习一直是父母非常关心的话题,不少父母因为学习没少和孩子费口舌,“好好学习”也是经常被父母挂在嘴边的话。但是,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否想过做哪些事能真正帮助孩子好好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5,(11):22-23
父母是最可能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天然的联系,因为时空的接触;父母也可能是最不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年龄的差距,因为立场的不同。于是孩子在遇到问题或犯错时,父母在问“为什么”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是这样吧”的解释。所谓“对症下药”,如果父母根本不清楚孩子的“为什么”,又怎样去进行“怎么办”呢?那么蹲下来,做一次视角上的“小孩”,做一次养育的学习,与孩子共同体验一份成长吧——  相似文献   

13.
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如果家长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学习、学校的教育其实是很大的破坏。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吴文儒老师总结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四个误区。误区一: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很多家长都曾表示,要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但是简单地把孩子当做自己“还愿”的工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让孩子感觉他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从自身愿望考虑主动学习。吴文儒举例,曾经向她咨询过的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无线电单片机,但该生的父母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希望孩子能考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他们并…  相似文献   

14.
对于父母来说,要想孩子学习有效,首先要作息有规律。因为生活习惯的点点滴滴,都会向学习方面迁移。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首先要看他的生活效率如何。  相似文献   

15.
<正>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什么样,复印件就什么样。看着孩子就知道父母会是什么样,看着父母就知道孩子会是什么样。这样的结论落在自己身上都说不是,拿这样的结论去看别人,却都说很准。你说什么,你的孩子将受影响;你做什么,你的孩子更受影响;你不做什么,你的孩子也受影响。因为家长的不想、不懂、不做,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面窄,这些在未来必定成为制约他发展的盲点。  相似文献   

16.
<正>一、家长参与在特殊学前教育当中的地位对于儿童来说,家庭是其学习与成长极为重要的环境。对儿童来说,父母既是养育者,也是重要的教育者,其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儿童学习技能和积累生活经验的重要来源。通常来说,家长特别注意养育者的角色,随时为孩子提供关怀和保护,也正因为此,家长也成为与孩子交往最多、最了解孩子的人。与此同时,如果父母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并给其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讲过一句话:“少年有志,国家有望”。孩子们“棒”了,国家才能强大。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生命延续,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有了孩子,我们的愿望、理想,才能传之久远。孩子要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包括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更多地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  相似文献   

18.
要让孩子有个积极的情绪,父母先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心态。 孩子到了高三学习还不错,做父母的没法不高兴、不自豪,孩子凝聚着全家的希望和梦想。正因为如此,父母们尤其要注意,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学习从来就是教育领导的核心目标。但教育领导脱胎于一般领导理论,在探寻教育领导效果机制,即"学习-领导"关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教育特质的关怀而饱受批评。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社会的兴起,对学习产生了新的理解与要求,进而影响了教育领域中对领导的本质及其在推进学习方面扮演角色的理解。这一变化是理解教育领导的范式变迁,并对未来的教育领导研究产生深刻影响,表现为将广泛分布的学习与领导视为教育社群的本质特征;学习与领导密不可分,学习者即领导者,领导者即学习者;将关注点从学生学习扩展至整个教育社群的学习,从校长领导扩展至整个教育社群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正为孩子定规则是父母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只有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父母才能更清楚如何去定规则,孩子也才更容易接受规则。爸爸妈妈带4岁的毛毛去朋友家做客,毛毛趁大人不注意在主人家四处溜达,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