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友根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6,(1):34-35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教育工作中的赏识就是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具有勇于进取的信心,增强不断进取的动力。学生,不管其思想品质、个性特征、智商如何,他们对得到肯定的渴求,对成功的期盼却是相同的。追求成功是人本能的需要,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被教师赏识.如同教师普遍希望得到校领导的赏识一样。 相似文献
3.
4.
5.
6.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学会自我赏识,学会赏识他人,享受被人赏识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列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学会自我赏识,学会赏识他人,享受被人赏识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列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教育是学生在老师的关心、尊重下受到的教育,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开发,从而快乐地走向成功。当然,赏识教育不等于溺爱,而是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关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陈淑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7):117-117
渴望得到赏识是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要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笔者认为,班主任的工作目的是培育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没有所谓的差生,工作的方法是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的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赏识犹如阳光雨露滋润万物生长。赏识教育就是生存教育,就是发展教育,就是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让你由失败走向成功,由痛苦走向幸福。"可见,赏识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方式,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很久以前就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为此,我校在素质教育中,坚持全面开展赏识教育,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赏识晨会课、无批评日、优点卡等行之有效的活动。一年来,我班孩子在赏识氛围中的种种表现,无不证实了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 相似文献
13.
张永霞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9,(8):82-83
我国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的故事,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弘用"赏识"的办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令人震撼。周弘的"赏识"教育和陶先生的"四块糖"教育法是 相似文献
14.
教育工作首先要考虑人的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既是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教育实践问题。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深刻地体验到,运用赏识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发扬特长和优点,对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一、赏识教育的主要内涵赏识教育是发现学生优点,进行恰如其分的鼓励,使他们获得满足、愉悦、成功的心理感受,取得求知和做人的成功的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只要正确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尊重学生是赏识教育的前提、保护学生自尊心是赏识教育的基础、发现学生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体验成功引发学生动力是赏识教育的灵魂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在班级管理中落实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18.
19.
庄志权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2015,(2):2
我们要重视赏识教育,也要从环境、本质、沟通、耐心等方面正确运用好赏识教育,避免误入一些以偏概全的误区,让赏识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会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我:什么样的教育能让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呢7那就是教育专家们一再提出的赏识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在的动力,使之在成功的道路上获得加速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