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金国 《江西教育》2012,(35):37-38
特级教师王君在执教《安恩和奶牛》一课时,从小说主人公安恩的两句话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披文入情,在反复阅读比较中,巧妙地处理了"言"与"文"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片段】师:两个买牛人都问了奶牛的价钱,安恩也都回答了。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的,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生很快找出安恩的回答。第一句:它是不卖的。第二句:它不卖的!师  相似文献   

2.
徐金国 《江西教育》2012,(12):37-38
<正>特级教师王君在执教《安恩和奶牛》一课时,从小说主人公安恩的两句话巧妙切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披文入情,在反复阅读比较中,巧妙地处理了"言"与"文"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片段】师:两个买牛人都问了奶牛的价钱,安恩也都回答了。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的,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生很快找出安恩的回答。第一句:它是不卖的。第二句:它不卖的!师  相似文献   

3.
(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安恩和她的奶牛。)师:别人误以为安恩是来卖牛的,于是在安恩和买牛人的交锋中,我们的故事展开了。现在,孩子们,我就是买牛人,请你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那两个买牛人的询问的,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请关注课文第3~10段。(学生很快找出并圈出了安恩的回答。第一句为:它是不卖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实录】……师:两位买牛人都向安恩问了奶牛的价钱,安恩也都回答了。孩子们,赶快找出安恩是怎么回答的,并且想想应该如何读?(学生很快找出安恩的回答。第一句:它是不卖的。第二句:它不卖的。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选编了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一篇文章<安恩和奶牛>,讲述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了,便引来很多问津者.但是,无论买者出多高的价钱,安恩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安恩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  相似文献   

6.
<正>"读出问题"教学法是笔者在听了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史建筑老师的一节"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语文课后有感而发,在自己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文本后"读出问题",之后大胆地提出问题,然后让其他同学思考后解决问题,有不完整的地方再让其他同学补充回答解决,当然老师在一定情况下适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 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7年第11期安敏老师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欢铁罐>一文,写的是她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出现的"学生大多数喜欢铁罐"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以及后续的"纠偏".安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的观点让人钦佩,其教学风格也是独特的.但我觉得安老师的困惑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铁罐"的教学效果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一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董水龙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上的教学实录<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思考>,对<背影>作了"最有深度和智慧的解读".笔者读罢,实难苟同,现不揣浅陋,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期)一文中,我主要针对创造性阅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但恐怕又要引起老师们的误解,以为我是反对"创造性阅读"的.因此再撰一文,正面阐释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学校的教学开放日,我有幸聆听了我校特级语文教师王忠敏老师的一堂高三语文课,王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是对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环境描写"类考题进行讲解,以下是我听了王老师这节高三语文课后的反思。一、课堂整体评价1.精讲精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手法深入讲解,以学生当堂做高考典型例题训练为主。2.考题精选。从三道近年高考典型例题入手,学生以练为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于老师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总结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庆老师从"追寻新课程的本质、削枝强干集中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四方面谈了语文教学要"简".读后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小学生学好语文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曾深刻而又朴素地描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是一名成功语文教师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也一直是我语文教学探索中研究的课题。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丰富课外阅读积累,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它对学生自身  相似文献   

14.
吴云燕 《文教资料》2008,(12):126-127
著名评议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加快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我觉得在小学低段的课外阅读指导关键不在于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做一个课外阅读的导航者.因为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做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15.
李海林老师在<生活化与语文化>一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以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心智成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依托生活设计教学,让语文"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1]281,从而使"语文生活化"成为一种可能?笔者现以<品质>(苏教版必修三)一课的三个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金小雨 《考试周刊》2013,(92):24-24
<正>打好基础,传授知识,学只是智育的一部分、一个方面,而智育的重要部分、重要方面就是"育智"——发展思维能力和智力。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些学生阅读一目十行,很少对文本进行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是按课文死搬硬套,就是无从回答。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意识,总是喜欢把一切都"嚼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因为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拥有,能让阅读者"厚积而薄发"。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读"。一、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促进学生阅读小学阶段是给阅读打基础的阶段,要在学生的心里牢牢地种下阅读的种子。在阅读教学中,"读"又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极其重视教育改革,而语文教学成为了最为受关注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的环节是作文教学。我思考着:大多数从事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一线老师也许会感觉到:学生最厌烦写作文。老师们最头痛的问题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那么我们就得深入思考:应该怎样做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写作兴趣?我根据自己多  相似文献   

19.
教学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学会等待". 一、把握"似解未解"时的"等待" 在我的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刚把问题提出来,学生就立刻举手争着回答(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但很多时候回答得"文不对题",而且还会有答得很"幼稚"的时候.此时,我们不应急于评价他们的回答,而应让学生慢慢思考老师的提问再作回答,切莫有任何"耻笑"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读、说、写"四种途径进行的.学生读了课文回答教师的提问,听了别人的发言阐述自己的见解,要通过"说".教师能从学生的话中了解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读.通过说话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