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貌俊美。五、理. 从中,邹忌悟出一个道妻、妾、客人都称美自己.﹁徐公不如你。六、邹忌以这个道理劝喻齐旺沐要被阿澳奉承之饰所蒙答说.自徐公不如你。七、齐王接受邹忌建议;广开言路。群臣进谏,门 、、比较,觉得自己实在不如徐公。‘、,.才韩、 齐国威闻各国,燕、赵、魏都来朝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张文竹$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2.
3.
<正>广东省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17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相似文献   

4.
张祥云 《学语文》2002,(5):14-15
教学目的: 一、帮助学生把握本篇叙事散文讽谏的特点,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进而了解《战国策》长于叙事,文笔流畅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以记载战国时期策士言行为主要内容的史籍,不是一人一时之作。策士就是替君主策划国家大事的谋士。书中既有策士自己的纪录,也有各国史臣的叙述,由战国末期和秦汉之间的人纂集成书。西汉学者刘向重新整理,共三十三篇,定名为《战国策》。它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灭六国之前二百三四十年之间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齐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传诵千古的历史散文。全文记邹忌从家庭琐事中受到启发,以小悟大,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修明政治的史迹。以平淡含蓄的叙述,阐发一个深邃的哲理,写得很有特色。分析这篇文章的文字,历来对邹忌赞词较多,这是应当的。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臣属对君王一反阿谀逢迎、唯命是从的陋习,敢于直言讽劝,这就非常难得。邹忌能在妻、妾、客的一片赞美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并能推己及  相似文献   

7.
崔志中 《学周刊C版》2010,(8):145-145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动时期。在奴隶制崩溃和封建制彤成的过程中,各个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兼并战争和复杂的政治斗争。纵横游说之士成了当时外交和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的人物,他们被称为“策士”或“纵横家”。  相似文献   

8.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题目是后人加的.邹忌,是齐国的大夫.齐王,这里是指齐威王,据《史记·六国表》,当于公元前三七八年至公元前三五○年在位;据《竹书纪年》,当于公元前三五七年至公元前三二○年在位.讽,即讽谕,规劝,就是用暗示或者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说明道理,使别人接受.谏,下级劝上级称谏.纳谏,就是君王接受巨下的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语法结构是兼语式,其中“齐王”是兼语,如果分成两句话讲的话,就是“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相似文献   

9.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确很美,不仅美在结构,美在形象,更美在故事。故事之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邹忌的讽谏之美。古代臣子,进谏帝王,是很冒险的事。邹忌的进谏从客观上说,也有“犯上”的可能,甚至落下斩首之罪。然而,故事却隐去这些内容,让邹忌的规劝讲得娓娓动听,充满喜剧色彩。故事开始叙写了邹忌的“三问”和妻、妾、客的“三答”,情节虽然简单,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并初步表现了邹忌自知自明的性格。紧接着写邹忌夜深人静,独自的“三思”,悟出妻、妾、客答话的三个原因:“私”“畏”“求”,进一步表现了邹忌不盲自大勇于反…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邹忌讽齐王纳谏》篇幅短小,没有什么特殊的文言现象,内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课文自然顺序讲解,则很难启愤发悱。我抓住一个“思”字,贯通全文,分步设置障碍,以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设计提要]本设计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思”之除蔽;二、“思”之讽谏;三、“思”之验证。[设计实施]一、“思”之除蔽[问题]邹忌“暮寝而思之”,他“思”了些什么?(这个问题是设置的“障碍”,学生容易不假思索地答为“私、畏、求”这个结论。一个看似容易的问题却回答得不全面,这就调动起他们动脑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以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相似文献   

11.
余映潮 《云南教育》2007,(7Z):19-21
【课文品读】 繁简虚实各显其妙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过440来字,却生动地叙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说记叙了一件受人称道的大事。文章的总体构思是“事不过三”,“三”形成了全文振动的频率,文中小事大事的出现与发展,基本上表现出一种层进式的反复。于是就出现了文中故事的一波三折,出现了文章内容的铺排与渲染,出现了语句的顺畅与圆润。全篇文章有一点戏剧性,有一点童话味。  相似文献   

12.
李萍 《黑河教育》2011,(7):47-47
教学目标:1.了解讽刺(讽喻)的方法。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3.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教学重点:学习设喻说理的技巧,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教学难点:针对重点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文短,但知识点很多。如: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叙事设喻、时间顺序、类比推理等。在课堂教学中,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不是语文教学的“演出本”。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课文作一系列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幅短小,没有什么特殊的文言现象。内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课文自然顺序讲解,则很难启愤发悱。我抓住一个“思”字,贯通全文。分步设置障碍,以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本课将采用学生表演活动来带动对课文的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本课原是高中篇目,现在放在苏教版九年级(下)来学习,正是因为其言不甚深,但故事性强。基于这一点,本设计把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放在课外,课堂上只对一些重要的词句作些指导,重点学习文章的结构艺术,体悟邹忌的讽谏艺术。【教学过程】一、分角色表演比赛1.课前准备。(1)由语文课代表担任比赛主持人。(2)全班分四个小组准备课堂表演比赛。(3)各组推选一两个人担任编剧,对课文进行改编。(注:表演的成…  相似文献   

16.
一、取舍处理一取文章主干。抓住了主干,脉络自然分明。《邹忌讽齐王纳谏》主干是“讽”。“比美”的“三问”是讽的原因,“规劝”的“三比”是讽的经过,“纳谏”的“三赏”“三变”是讽的结果。没有邹忌的讽谏,就没有齐王的纳谏,就没有“皆朝于齐”的“国际影响”。“战胜于朝廷”的政治见解就无从立意。通过抓主干,便于学生理清作者的思  相似文献   

17.
教学背景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入的篇目都是古代文化的精品,对学生思想情感的陶冶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应引起教师们足够的重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曾指出,文青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除了对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之外,还应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属第六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己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文短,但知识点很多。如: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叙事设喻、时间顺序、类比推理等。在课堂教学中,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不是语文教学的“演出本”。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吃  相似文献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文短,但知识点很多。如: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叙事设喻、时间顺序、类比推理等。在课堂教学中,文本是教学的根本,但不是教学的“演出本”。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课文作一系列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