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何其芳的《秋天》通过描写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同时,诗歌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因此,诗作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杰作.但是,诗歌所表现的那种宁静、悠闲的意境和学生内心的喧哗与浮躁格格不入,诗歌所表达的乡村秋景和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也很难贴近,再加上十二三岁的初一学生,阅历不多,心智年龄尚小,思考问题比较粗浅、单一.所以,这样一首优美的诗歌,在他们眼里成了“鸡肋”,有的同学甚至直呼:好多地方都读不懂!  相似文献   

2.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诗情,已经成为新课改后古诗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但是,有的课堂仍囿于诗句意思的理解,缺少对诗歌特有意境的挖掘,在关注生平、探究作者内心情感时忽略了诗歌特有的情趣,显得诗味不足.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品读关于思乡的诗歌,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2.分析诗歌不同的写法,体会诗歌的抒情形式。3.模仿诗歌的写作技巧,书写自己的内心情感。【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第1、2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把"乡愁"诉诸笔端,无论是忧伤、悲痛,还是哀叹,都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感的回归。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反映了先民的爱情生活,特别是女性的爱情生活.他们记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历史,抒内心的体验,表达了一种对真诚的爱的渴望与追求.对诗歌进行梳理,以期探寻她们在恋爱、婚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5.
诗选·印象3     
没有诗歌我们将无法幸福。我们只有依靠内心的温暖才能越过冬天冰雪的栅栏,而诗歌正是一盏油灯,一把柴火,一副手套,一件厚的棉袄,她提供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温暖,抚摸心灵,并传达给身体一种前进的意志。而现在,我看到的是另外一种凄凉的景象,仅仅三首诗,屹立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最富传奇色彩的著名抒情诗人.她的诗歌含义深邃,形式不拘一格,因此对美国的诗歌创作有巨大影响.尽管她生活圈子狭小,但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其主题覆盖范围包括死亡与永恒、爱、内心的苦闷、自然、上帝、友谊等,本文将时其诗歌之多重主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邱涛 《教师》2010,(18)
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是20世纪美国诗坛上第一批重要的诗人之一,曾获得过三次普利策奖.他也是美国诗歌从19世纪向20世纪过渡的一个重要的承接人.正如露易丝·博根所说,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诗正像一根铰链,把美国诗歌从19世纪的多愁善感带向了20世纪的残酷现实和真实内心.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诗歌是典型的抒情文本,欣赏诗歌就是经历内化与外化.内化,指体验在体验者内心生成的过程.与之相对的是外化,即将内化后的认识、理解、体验、感悟等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形式传达出来.简言之,内化与外化是诗歌鉴赏的二弦.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精神核心之一.在诗歌的国度里,高潮迭起,流派纷繁,名家辈出,他们才华横溢,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走进涛歌,接触涛人内心情怀,品悟诗歌的意境,揣摩诗歌语言的精妙,为我们学习诗歌开辟了更深更广的空间.对诗歌赏析的阅读考查,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以古代诗文为主.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而其中的子由诗占了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通过对苏轼子由诗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个人思想,以及这些诗歌中表达出的他与弟弟子由的深厚感情.这类诗歌或抒发人生哲理,或追忆兄弟幼时的相处时光,或嗟叹分别的哀愁,或记录自己见到的人世民俗."子由诗"中有的借寄子由之名抒发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不满,有的体现了苏轼旷达的人格,更有些诗歌尽管是描写兄弟之间的情意,却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他在这种政治浪潮下的无奈,体现出了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的毫放情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扼要梳理何其芳翻译诗歌成就的基础上,针对时下一些学者对何其芳从事诗歌翻译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他之所以会翻译德国诗歌,主要原因在于应对当时“失语”的现实环境,达到抒发自我内心情感的目的,同时践行自己的格律诗主张.  相似文献   

12.
面对堆积如山的稿件,我对诗歌比较青睐.我觉得写诗,兴之所致,信手拈来,不需花太多时间.对于紧张繁忙的中学生,既可以抚慰自己心灵,又可以锻炼自己对生活、自然以及自己感觉的敏锐和想像力,使自己的内心处于活跃状态.因此,我总是尽最大努力,在大量诗歌来稿中发现好作品,一为支持作者的写作热情,二为给读者提供满足审美需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个人语气。真正的诗歌,其内部必须有一种个人语气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它决定着一首诗的语言、句式乃至运动的节奏,甚至,它还是使一个人的诗歌获得独特气质和深刻思考的先决条件。“个人语气”,首先必须是个人的,不是群体的呼声,不是大众的再发言,而是自己生命张合、灵魂的舞姿;另一方面,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与“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气”相似,它是无形无影,难以具体地形容,但它却是存在的———只要我们以心来“养”。人之语气不同,故而获得“个人语气”的方式亦不同,其中有一条却是十分重要的,即需要我们保持内心的一种宁静,去聆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诗歌爱好者们,古代的诗人们以他们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广阔的诗歌艺术天地.在品读诗歌过程中,我们发现酒、茶、禅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酒、茶、禅中诗歌愈加焕发出独特的美.本文试从酒、茶、禅三者的微妙关系来品评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5.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悟诗情,已经成为新课改后古诗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但是,有的课堂仍囿于诗句意思的理解,缺少对诗歌特有意境的挖掘。在关注生平、探究作者内心情感时忽略了诗歌特有的情趣.显得诗味不足.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珍惜,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太多的感情值得我们去珍惜,有的时候我们会为自己错过了应当珍惜的东西而后悔,有的时候我们会为自己珍惜了应当珍惜的光阴、机遇、情感而快乐……请以“珍惜”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  相似文献   

17.
《野草》的写作意图、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说,主要是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说,主要是对自己心境和思想中矛盾的解剖、思索和批判;有的说,认为仅仅“面向内心”和仅仅“面向世界”都不对,《野草》的每一篇都是既有面对现实世界的斗争也有面向内心进行自我批判;有的说,主导思想倾向是积极地战斗、讽刺和批判;有的说,苦闷、仿徨、颓唐的情绪是这本散文诗的主调.还有其它说法,有代表性的是这几种.我们是赞成主要表现作者自己内心世界这种看法的.这不仅由散文诗这种文体的功能和特点所决定,散文诗是心灵的歌,它不侧重于描绘客观世界,而强调用形象直接象征自我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从综合各篇的主题、题材和表现方法中可以看出:《野草》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容的确有别于鲁迅杂文的针砭时弊和小说的再现现实.这个集子虽然也有一些篇章尖锐地攻击时弊,但更主要的用意还在表现作者求索的愿望、斗争的豪情、思想矛盾的解剖以及由现实触发的感想,等等,换一句话说,更主要的是表露自己内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许雪萍(1)无疑是广西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重要的代表者之一,她以其独特的诗歌文本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她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且带有灵性,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正如她在访谈中所说的“在深入内心的幽暗丛林中,惟有诗歌,诗歌的光才能引领自己走出黑暗”,她自己的诗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许雪萍(1)无疑是广西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重要的代表者之一,她以其独特的诗歌文本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她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且带有灵性,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正如她在访谈中所说的“在深入内心的幽暗丛林中,惟有诗歌,诗歌的光才能引领自己走出黑暗”,她自己的诗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诗性隐语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语言风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隐喻性语言来表达其抽象的内心情感世界和深奥的哲理.文章以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狄金森诗歌中新奇独特的隐喻,以期揭开狄金森晦涩难懂的诗歌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