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题】数100以内的数。【教具与学具】幻灯机;火柴棒100根;大计数器;皮球(或红花,每组一个);小计数器(每人一个)。【教学步骤】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教学的顺序是:①教师取10根火柴棒于幻灯机上,一根一根地数,每数一根即带领学生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颗算珠,数到10根就将火柴棒收拢成一堆。然后问:“这(指这堆火柴棒)是几个十?”“一个十有几个一?”问后,教师将收拢的火柴棒打散让学生观察,与此同时,教师板书:10个一是一十。②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口述:10个一(指着刚才打开的十根火柴棒)是一十(立即收拢火柴棒成一堆);一个十(指着收拢的这堆火柴棒)是十个一(又立即打散)。这样反复两次,然后带领学生边拨计数器边口  相似文献   

2.
“质疑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历史现象让学生去质疑,从中得出正确的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评价或历史结论。学生对一些历史现象的质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思维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运用质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好办法。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种重要的寻疑方法:一、分析综合法。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寻疑方法。例如:学美国的冷战政策,就要按“是什么”、“为什么”、“本质是什么”三个层次递进去设问,分析“冷战”政策的含义,认清“冷战”政…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提问辑要】(第一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二类: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第三类:为什么关注“我”是不是回到了母校?第四类:牛奶究竟象征了什么?第五类:关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什么不写全?为什么以此为题目)和【故事梗概】,研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师提出四个设想给学生自由讨论。第一个设想:把所有的描写学校景色的文字都删去……第二个设想:小说直接从第49节开始……第三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受伤,只思考“这是不是我的母校”……第四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在母校,…  相似文献   

4.
【教学流程】 一、揭题激趣 1.分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鹿”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此时,面对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地围绕题目质疑,教师针对学生质疑的难易程度,做适时点评。)  相似文献   

5.
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指导下,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驱动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正在不断向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现列举几例在语文课堂中经常听到的教学用语加以分析。【新语之一】“你解释得非常精练,比老师说得更有道理。”【旧话重提】“说得还不错。”【名言评点】“教师不一定样样先于学生,学生在许多方面可能已经超过了老师。”———蔡元培【理念剖析】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在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碍于脸面,吝惜赞扬之词,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也只是用“说得还不错”“是的”“对”等稍作肯定。须知,学生与…  相似文献   

6.
【教学案例】这是第三次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五下)这篇课文了。前两次在教学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时,从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部分。这次上课时,在讲完小艇的样子、作用后,  相似文献   

7.
近日,笔者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整堂课显现了教者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周密的教学设计。然而,由于教师没能抓住来自一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从而失去了可使课堂大放异彩的一个亮点。课后,笔者重新拾起这一珍贵的教学资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案例一:青年教师的执教】在引导学生探索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之后,一位学生突然质疑:“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教师先是一愣,若有所思,随后仍顺着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课件出示现实生活中“坐井观天”的三个例子,引导学生领…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特色】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探究内在的课文思路。【教学流程】一、释题,猜测文章写作重点1.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请学生释题:“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小艇”是一种船。2.那么,从课题看,文章的重点应写什么?(让学生充分地审题猜想,以拓宽学生的思路。)3.这篇文章是怎样来写威尼斯小艇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二、初读,探究文章写作中心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指导下,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驱动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正在不断向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现列举几句在语文课堂中经常听到的教学用语加以分析。 【新语之一】“你解释得非常精炼,比老师说的更有道理。” 【旧话重提】“说得还不错。” 【名言评点】“教师不一定样样先于学生,学生在许多方面可能已经超过了老师。”——蔡元培  相似文献   

10.
困惑一:学生的质疑成了“作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们大兴质疑之风,审题、初读、精读、总结各个教学环节,几乎都能看到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每到这一时刻,学生们兴致都很高,思维活跃,大大小小的问题提了不少。教师频频点头,末了,则将学生所提问题弃之一边,“抛”出了自己备课时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大约也猜出了老师的用意,再到质疑环节,便开始迎合老师的用意,质疑渐渐变成了一种“为什么”、“怎么样、“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做好铺垫,自主发现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娃娃?生:……师:能从小到大说吗?生:(异口同声)0,1,2,3,4,5……20。师:20里面有几个十?生:20里面有2个十。师:2个十是多少?生:2个十是20。师:非常正确,今天继续学习认数。【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一方面,从学生喜爱的数字娃娃入手,通过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娃娃",要求学生有序地从0数到20,不仅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激活了原有的认知结  相似文献   

12.
【活动设计】一、设“疑”激“趣”,引发探究。多媒体演示:人们骑自行车的动画画面,其中有一辆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形,骑起来很别扭。在学生观察了多媒体关于“人们骑自行车”的演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学生质疑:人们为什么要把车轮的形状设计成圆形?能设计成其它的形状吗?学生分组用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等作车轮,进行滚动实验。通过实验感知:只有圆形车轮在滚动中才平稳。师: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吗?多媒体演示:部分显…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播放】〈闪电视频〉。 【引入】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闪电的发生往往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学生活动】观看、倾听、思考、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情感体验,产生兴趣。 【教师活动】【Ppt展示】魔鬼谷图片及材料。质疑:在闪电中究竟发生了哪些反应,产生了哪些物质,这些反应及产物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氮的循环》。  相似文献   

14.
【现象1】数学课堂中,学生能按照老师的安排“井井有条、生动活泼”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寒暑假他们对作业往往是“心血来潮式的随心而为”。【现象2】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常听到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同学(也往往是在教师的授意下)的赞许和鼓励,却鲜有学生对自己学习进程和成果的监控与评价。【归因分析】以上两例正是体现了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控制论”对学生学习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案例描述】《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篇关于美学的文章,学生粗看后,觉得到处都是难以理解的句子,一时不知所云。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质疑。1、粗读课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比较难理解的句子。经过几个同学的发言,我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句子:  相似文献   

16.
片段一:师:威尼斯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旅游景点非常多,作者为什么在众多的事物中只选取“小艇”来写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生1:因为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生2:因为威尼斯的小艇样子比较奇特。生3:我想可能是作者乘坐过威尼斯的小艇,感觉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仔细,从课文的叙述中理出了作者只选择“小艇”来写的原因。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艇呢?请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小艇样子奇特船夫驾驶技术好小艇作用大)师:课文主要从三…  相似文献   

17.
教学流程:一、质疑课题,设立悬念1.直接导题、读题、质疑。2.顺学梳理问题:①失踪前什么样?②为什么失踪,其后果是什么?③失踪后什么样?教师相机板书几个大大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 ,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 ,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 ,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 ;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 ,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会认12个生字 ,认识“横”笔画 ,会写“一”、“二”、“三”这 3个字。3.知道诗歌大意 ,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小朋友们 ,你们会数数吗 ?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 ,从 1到 10看谁数得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参加了几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陡然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绚丽多姿”了,极具观赏性。但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在“绚丽多姿”的背后折射出一种无效或者低效。【案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在学生理解了12的含义后,教师想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纸)折出一些分数,于是,生成了下面的教学活动。师:(课件出示小猴1子)分子是几?生:(齐)分子是1。师:分母呢?生:(齐)分母是小猴子。(听课教师中爆发出一阵笑声。)师:我们学过小猴子分之一吗?……【分析】这样的活动究竟是为谁而设计?听课教师的笑声是喝彩,还是喝倒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