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把“怨”列为诗歌的四大作用之一。《诗序》说,“乱世之音怨以怒”,指出了“怨”诗是对乱世而发。《诗序》的首句可信者较多,其中指明风雅为怨刺诗者凡一百二十四篇。这说明《诗序》的作者很重视怨刺诗的作用。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所说的圣贤发愤之作,显然是指《诗经》中的怨刺诗。  相似文献   

2.
张红运 《天中学刊》2006,21(1):55-58
诗序是与中国古典诗歌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最早的源头是和先秦时期的典籍与文章依附在一起的序文。现存的文献资料里保存最早的“序文”是“诗大序”,它是“诗序”这种文体的滥觞,而且对此后“诗序”创作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真正文体学意义上的诗序产生是以萧统《文选》的问世为标志的。诗序在流变过程中,又有自序和他序、大序和小序、明序和暗序等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汉代传《诗》者有今古文之分,至郑玄集其大成;宋代说《诗》者又有“攻《序》”与“尊《序》”之争,至朱熹集其大成。他们虽然都是以所谓“经学态度”去注释研究《诗经》的,但二者之间的对立也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那么,这两个各自统一过一个时代而又互相对立的《诗》学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差异呢?清代今文经学家皮锡瑞曾以“汉儒重训诂,宋儒重义理”为说,而视汉学为“章句之学”,宋学为“义理之学”,谓“章句训诂不能尽餍学者之心,于是宋儒起而言义理”云云(《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以此泛泛地概括汉宋学术之异虽然也来为不可,但如径谓此即朱熹《诗》说与毛郑之异,则大不然。其不然之辨有二: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文章古国,也是文章大国。文章定义虽几经演变,但至今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确切的定义。笔者不揣谫陋,对此略陈管见。《周礼·考工记》中说:“青与白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这里的“文”、“章”都是“文采”的意思。《诗经·大雅·荡》的诗“序”中说:“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这里的“文章”是指当时的法度、礼乐,其概念和后世的不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能者偏也。”曹氏把“文章”分成四类八体,既指文学作品,也包括非文学作品,而  相似文献   

5.
编在高中一册的《硕鼠》为三百篇中的刺诗名作,对于诗中“硕鼠”一词的解释,课本训“硕”为“大”,这样,“硕鼠”便成了一个偏正词组,可译为“大老鼠”。其实,这个解释是很值得怀疑的。《硕鼠》,《诗序》说:“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对《诗序》的这一解释,汉以来的经学家几无持异议者。清人陈奂硕甫在其所著《诗毛氏传疏》卷九中据《尔雅》及《易》郑注引诗,认为“硕”“鼫”古通用,“硕鼠”即“鼫鼠”。此说极是。但陈氏“笃守毛义”,不敢指出《诗序》的错误,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就给后世解释《硕鼠》带来了两种意见的分歧。今人说诗,大都赞同《诗序》,但也认为陈氏“鼫鼠”说是可取的。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译》一九六二年出版增补本时,取陈氏说,更通俗地讲为“俗称土耗子或地老鼠”。可是该书一九七九年新版时,余先生却持折衷意见,认为“硕鼠解作肥大的鼠亦可”。是把“硕鼠”作为一个词组解为“大老  相似文献   

6.
一、课文悟读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为他的处境颇为不平的同时,更多的是为文章巧妙的艺术手法而拍案叫绝。古人说:不平则鸣。身处险恶处境中的柳宗元心中的怨恨不能不说,又不敢直接说;牢骚不能不发,又不敢直接发。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和王叔文一样丢掉性命。柳宗元毕竟是散文大家,这一篇《愚溪诗序》作为《八愚诗》的序,借题发挥,巧妙地抒发了心声。文章通篇以“愚”为线索,处处见“愚”,可是到底“愚”在何处呢?阅读文章自然不难找到答案。文中有“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似乎这“…  相似文献   

7.
题解《〈呐喊〉自序》是鲁迅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作的序言,写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收在《鲁迅全集》第一卷.序是我国较早的文章体裁之一,梁萧统《文选》中就有序类。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序,绪也.孙炎云,谓端绪也.孔子作《易序卦》,子夏作《诗序》,序之义其来尚矣。”(见宋裴骃《史记集解序》注)序是一部著作的首篇,有的评介全书的内容,有的说明写作意图,有的则两者兼而有之.评介一部著作内容的,如卜子夏的《诗序》、汉孔安国的《尚书序》;评介一篇文章的,如晋皇甫谧的《三都赋序》(晋左思作《三  相似文献   

8.
《诗经·王风·大车》之诗义,古今学者解说纷纭。本文综合古今有代表性的七说,从古人称谓习惯、古代车服制度、诗中约誓之辞、春秋时期婚恋状况等方面加以考察,认为七说中“征夫思妻”说最为可信,《诗序》首句所言“刺周大夫也”,乃推本之论,与《诗传孔氏传》所言“周人行役而讯其室家”的解说并不矛盾,只是说诗角度不同而已。而“序首”之下文字,恐为东汉时人附会,所谓“男女淫奔”之说,实不足凭  相似文献   

9.
<正> 《芣苡》是《诗经·周南》中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关于它的主题,古今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说: 一、和平乐有子说。此说最早见于《毛传》和《诗序》。《毛传》说:“芣苡,马舄。马舄,车前也,宜怀妊也。”《诗序》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唐时孔颖达《毛诗  相似文献   

10.
马端临批驳朱熹的《诗序》说,认为“《诗序》不可废”,认为郑、卫之风非“淫者自作”。站在汉学派的立场上看,马端临的批驳是有理有据的。马端临实际上是把《诗经》看作为历史文本,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此恰恰比较出朱熹“废《序》论”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回归《诗经》的文学本位。  相似文献   

11.
散文和诗是一对孪生姐妹,难舍难分。列夫·托尔斯泰说:“我永远不知道,哪里是散文和诗的界限。”我们在谈到散文的时候,往往把散文和诗相提并论。事实上,很多散文家,常常是诗人。有时甚至一题双作,诗有文序,文有诗序,都很精采,相得益彰。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就都是名作。  相似文献   

12.
《诗经》有三百零五篇诗,另有六篇有目无辞,叫做“笙诗”。有人说“笙诗”只是笙乐的名目,在演唱诗歌时插入吹奏,因此它本来就没有辞;也有人说“笙诗”是用笙伴奏的诗,本来是有辞的,后来失传了。究竟哪种说法正确,现在已不能确考。总之,《诗经》中实际存在着三百一十(?)目,三百零五篇诗。 《诗经》中的诗是按《风》、《雅》、《颂》三大部分来编排的。而风、雅、颂是从音乐得名。《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但它为什么按照音乐的乐调来分类编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我国原始时代诗、乐、舞的  相似文献   

13.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发。”可见,鉴赏作品的情感,是阅读的出发点,也是阅读最终的归宿。同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口技》一文选自清代张潮所辑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口技》一文,原是作为其《秋声诗》的序言,正如作者所说:“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意思是借技艺人和“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即指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全文按照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描摹表演情节时的“紧张——安静——紧张”;一条是表现听众情绪的“紧张──平静──紧张”。其间还插入笔者简要的赞语。场景描写生动、形象、细腻,颇具特色。全文围绕“善”来写,形象而逼真地描述…  相似文献   

15.
谈赋     
赋,最早是诗体的一种。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文心雕龙·铨赋》)这是说,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情事杂沓,诗不能驾驭,所以作赋来铺陈。《楚辞》是赋的近源,它与赋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昭明文选》第四十五卷目录:序上,第一篇即卜子夏《毛诗序》。唐成伯玙《毛诗指说》引昭明太子李贤说:“大序是子夏全制”。此“大序”即指《文选》之《毛诗序》。李贤所据,是东汉郑玄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五引北周沈重云:“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案,郑玄《诗谱》已亡,唯序存,附《毛诗正义》中,不见此语。仅《毛诗·小雅·常棣正义》引《郑志·答张逸》曰:“此序子夏所为,亲受圣人”。但是沈重却不引《郑志》,可能因为《诗谱》才是郑玄亲手写定的书。 可是郑玄没有摆出他所根据的资料。是有根据,或是出于推论?终是一个悬案。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璧,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但作为“主”体的诗,其价值和影响都不如作为“宾”体的序,序文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作者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为:“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去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见《论语·为政》)。这是孔子对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的概括评价,历代奉为诗歌评价的标准和创作的原则,极大的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然而,历代对这句话的意义却存在着极大的误解。 “思无邪”一语,从后汉包咸解作“归于正”起,历代相因。朱熹《诗集传》说:“凡诗之言善者,皆可以感后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佚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说:“论功颂德,止僻仿邪,大抵皆归于正,于此一句可以当之也”按照这个解释,就诗的社会功用说,不管是“言善”、“言恶”,都可以“归于正”。如果就诗的内容说,诗有“言善”、也有“言恶”者。“言恶”就是“邪”。朱熹《诗集传》序说:“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承认“自《邶》而下”  相似文献   

19.
朱熹“淫诗”之说平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在《论朱熹的“美刺之辨”》一文(载《西南师大学报》1987年第1期)中,较详细地论述了汉宋《诗》学的原则分歧,充分肯定了朱熹《诗》说的历史意义。但朱熹《诗》说中影响最大、也最受人非议的是所谓“淫诗”之说。朱熹去序《诗》者的“美刺”之后,认为孔子言“郑声淫”即“郑诗淫”,《礼记·乐记》所谓“郑卫之音”即“郑卫之诗”,  相似文献   

20.
谈谈序与跋     
文体学是写作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中国古代文体的专书 ,远在晋代就有李充的《翰林论》和挚虞的《文章流别论》 ,可惜都已失传。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论旨精深、体例周祥的文学理论专著 ,书中论列各种文章体裁 35种 ,为后代文体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众多的文章体裁中 ,与书籍的文本形式联系最为密切的 ,恐怕要算序和跋这两种文章样式了。序 ,又称作叙、引、题辞、序略等。宋代王应麟《辞学指南》说 :“序者 ,序典籍之所以作。”明代徐师曾也解释说 :“《尔雅》云 :‘序 ,绪也’ ,字亦作‘叙’ ,言其善叙事理 ,次第有序。”(《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