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目标,摸清自然保护区珍惜植物资源、优化保护地体系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草地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共发现38个群丛类型,但是因不同调查地点和功能区而存在差异;(2)不同地点和功能区之间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地上生物量、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3)缓冲区多样性指数高于核心区和实验区。核心区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实验区和缓冲区。调查结果对于分区保护草地群落类型和物种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为切入点,以内蒙古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经过实地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保护区自身建设、培养社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完善共管委员会职能等有关社区共管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目标,摸清自然保护区受威胁因素、优化保护地体系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如何有效开展沙漠化防治,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是该保护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此次调查通过卫星地图的解译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取证,采用景观指数运算软件分析了该保护区的沙化情况及治理效果。结果表明:若尔盖温地自然保护区沙化总面积为23162.91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3.9%,其中沙趋地面积最大,为21102.36公顷,占沙化总面积的91.1%;流动沙地面积最小,为385.08公顷,占沙化总面积的1.66%;治理沙地总面积为467.35公顷,占沙化总面积的2.0%.沙化程度空间差异明细,嫩哇乡和辖曼乡沙化程度高于其他乡镇,核心区西南沙化程度高于东北区域。景观格局分析表明保护区内沙漠化程度整体呈现出减轻的趋势,少数乡镇治理效果显著,但沙趋地面积的扩大意味着潜在沙化风险增大,需坚持沙化治理。该研究为湿地型自然保护区沙化治理策略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拉多  次仁  巴桑  普布 《西藏科技》2009,(6):17-19,30
2002-2003年,对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历时2年的野外调查中共记录到水鸟7个目,8个科,15个属,23种。拉鲁湿地的水鸟占西藏自治区已知水鸟总数的31.1%,占拉萨河谷已知水鸟的46.9%。平均遇见率最高的为赤麻鸭,其次为斑头雁和红脚鹬及风头麦鸡。23种水鸟中属古北界的有18种,广布种4种,青藏高原的特有种1种,未见东洋界的种类。冬候鸟的种类最多,占总数的47.8%;其次是留鸟,占总数的26.1%;夏侯鸟占总数的17.4%;种数最少的为旅鸟,仅占总数的8.7%。  相似文献   

5.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黎聪  李晓文  郑钰  宋晓龙  曾桉 《资源科学》2008,30(10):1571-1578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碎度指数下降;聚合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先降后升,而连接度指数先增后减;芦苇沼泽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明显,由1987年的2.6169hm2降到1997年的0.5437hm2,到2005年为0.3558hm2,且形状日趋复杂自然,最大斑块指数和聚合度指数持续减少,而连接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但总体上芦苇沼泽沼泽小面积斑块数量仍占相当比例,破碎化程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景观整体水平上,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51.068增到1997年的74.0985后2005年减为37.88,以农田为景观基质的蔓延度指数则先降后升。景观格局分析表明,衡水湖保护区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破碎化程度降低且景观日趋多样化,连通性虽不及1987年历史最高水平却呈加强趋势,湿地生境质量得到优化,2005年湿地恢复的景观格局的空间配置达到3个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保护区规划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13,(9):F0004-F0004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泗洪县东南部,地处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保护区总面积49365公顷,集旅游、保护、科教等功能于一体,2006年2月11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及区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捕获293个标本;分类鉴定出9种蝶类,隶属5科8属。其中粉蝶科2属3种,占总个体数的51.12%,为优势类群;灰蝶科2属2种,占总个体数的21.16%;眼蝶科1属1种,占总个体数的16.72%;蛱蝶科2属2种,占总个体数的9.90%;凤蝶科1属1种,占总个体数的1.02%.经区系分析;古北种6种,占总种数的66.67%;广布种3种,占总种数的33.33%;未发现东洋种。该地区蝶类以古北区种为主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研究区十年LandSat5/TM影像和LandSat8/TIRS影像,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和分析了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内湖泊水域湿地时空动态变化信息。结果表明:2007年水域湿地面积最小,2013年最大,2007年~2011年变化不明显,2011年~2013年明显增长,2013年~2015年逐年减少,总体上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图牧吉泡子西北方向明显缩小,头道泡子和二道泡子东北方向扩张较明显,哈达泡子西南方向明显增加,三道泡子具有向四周扩张特征。降水变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气温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人类活动的加剧对湿地生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巴桑  次仁  普布  拉多 《资源科学》2009,31(7):1238-1243
2001年~2004年,通过路线统计法和样点统计法,对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在野外调查中共记录到鸟类13个目,24个科,44个属,62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2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7种,被列为西藏自治区Ⅱ重点保护的鸟类2种。62种鸟类中留鸟和冬候鸟的种类最多,两者的种类均为24种;其次是夏候鸟,占总数的19.4%;旅鸟种类最少,只有2种。 属古北界的有39种,占总数的62.9%;属东洋界的种类只有3种,仅占总数的4.8%。另外,还有广布种和青藏高原特有种。本文根据拉鲁湿地鸟资源的现状,提出了拉鲁湿地鸟类栖息地多样性的保护及水鸟的保护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赵丽囡 《科学中国人》2000,(11):53-53,52
一、保护区概况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高平原地区的重要湿地资源,已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集湖泊、河流、沼泽、典型草原、沙地、山地、林地等多种景观于一体,具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大面积的湿地形成了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有为数众多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同时这里又是内蒙古自治区重  相似文献   

11.
李森  阿拉姆  拉多  土艳丽 《西藏科技》2023,(11):60-72+2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其独特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入侵植物已出现在拉鲁湿地,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解其本底状况,本研究以样线法对拉鲁湿地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通过9条样线74个样点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拉鲁湿地共有入侵植物29种,隶属于10科25属,主要为菊科(11种)、豆科(5种)和禾本科(4种),出现频度最高的种类依次是: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从入侵等级来看,具有明显入侵性的物种有13种,包括4种恶性入侵物种和9种严重入侵物种;拉鲁湿地外来入侵植物区系在属的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美洲起源的植物占据主要优势。拉鲁湿地主要有8种生境,已在其中6种生境中发现入侵植物,人工林生境发现的入侵植物种类高达26种。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目标,摸清自然保护区野外动物资源、优化保护地体系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若尔盖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川西北高原,是青藏高原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整合2015—2016年的若尔盖保护区本底调查数据、2017—2020年的动物监测数据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研究了若尔盖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区系组成。研究结果显示,若尔盖保护区内共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23目62科232种,其中两栖类1目3科3种,爬行类1目3科4种,鸟类16目42科187种,哺乳类5目14科38种。从动物地理区划来看,若尔盖保护区以古北界物种为主,共计143种,占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总数的61.64%;其次为广布种,共计54种,占比23.28%;东洋界种最少,共计35种,占比15.07%.从分布型类来看,若尔盖保护区以古北型物种居多,同时不易归类型、全北型、高地型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也占有一定比例。该研究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区典型植被下降水入渗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位于太行山区北部的河北易县崇陵流域为对象,对流域内三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林、侧柏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及流域内降水进行同步观测及取样,室内进行稳定同位素氘和氧-18含量测定,以^18O为例对降水入渗过程中的稳定同住素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00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崇陵流域当地大气降水线(δD=6.244δ^18 O—7.158,R^2=0.7727,n=55),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时间变化波动较大且缺少规律性,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含量同降水量呈二次相关关系,大于15mm的降水雨量效应较显著。土壤水中的稳定同位素较降水普遍富集,其中荒草地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刺槐林地和侧柏林地整体偏高,表现出较强的蒸发分馏作用。土壤水中的δ^18O的时间变化波动较大,表层10cm土壤水δ^18O受降水中的δ^18O直接影响,呈现一定的响应关系。深层次土壤水中δ^18O变化则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植被覆盖下δ^18O的时间变化的活跃层深度不同,同其土壤特征和植被覆盖类型有关。δ^18O的剖面垂向空间变化上有两种类型,随深度增加基本都呈富集的趋势。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和垂向空间分布,反映了一种降水入渗和蒸散发的平衡关系,其垂向空间变化很好地记录了降水从地表向下入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采用2005年、2010年、2015年MODISNDVI影像计算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2010年、2015年的植被覆盖度,对保护区2005年~2015年总体植被变化状况及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开展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从生态环境发展需求与管理现状两方面来进行。其次重点介绍可持续发展管理开展的有效途径,提出加强周边水利工程建设、建立监管系统等有效建议,促进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保护区并没有成为红树林的终极避难所,随着高楼大厦、住宅、高速公路直逼保护区,红树林沼泽面积迅速减少,保护区红线面积不得不三次进行调整,如今只有368公顷福田红树林是全国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常用的管理模式分为三种,分别是集中式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模式、合作式管理模式。文章以此为背景论述了社会化管理模式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开展管理计划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促进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图的制作为例,探讨了在ArcGIS环境下,专题地图的制作流程,以及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馨 《中国科技信息》2007,(10):42-42,44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部最大的寒温带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叶林及貂熊、驼鹿、布袋兰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资源。呼中自然保护区既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也同时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本文在对保护区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坚持保护第一、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合理开发的原则,探索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山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孙铭昌,孙凤培(山东省山旺古生物化石管理所,临朐县262600)1山旺万卷书山旺,是山东省临胸县城东22km处的一个小山村。这里以盛产古生物化石而闻名退尔,素有“化石宝库”之称。山旺化石也因此地而得名。一块位于山旺村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