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苑素梅  罗峰 《中国科技信息》2009,(17):295-295,30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的土地分配制度,这种调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口的增添和人地矛盾的不断恶化。这种人地关系状态同样使得土地日趋细碎化与平均化,不利于当前非农转移。  相似文献   

2.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思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不同的历史发展相对应,产生了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化论,最后发展至可可持续发展论。通过对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人地观发展的历程,从而确立使人地和谐发展的人地关系思想。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的科学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始终是地理学研究的重大核心领域和内容。纵观人地关系的科学发展历程,从古代人类被动占很大成分、带有古朴辩证法特征的“天人合一”,到现在具有完善唯物辩证法的“可持续发展”,经历了巨大的物质和意识变革。未来人地关系发展趋势,是以人类的科学主观能动性为其最大特征的人地逐渐趋向融合的“人地共生”。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西北地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姜巍  张雷 《资源科学》2005,27(3):26-32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西北地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分析西北区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认为:除矿产资源外,西北区其他资源要素赋存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仅占全国均值水平的1/3左右,组合结构存在明显不足.长期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使西北区目前人地关系协调状态进入了一个全面紧张的阶段,人地压力较50年代初增长了3倍.未来发展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优势的继续发挥将使西北区的人地关系的演进进入一个更为紧张的阶段.因此,区域发展政策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冲突与反省——嬗变中的当代人地关系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调人地关系必须以缓解人地冲突、解决人地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当代社会发展和人地关系的矛盾表现为危机综合化、危机全球化、危机深层化三大特点。人地冲突的实质是人地统一体中“人”、“地”两种存在体系的矛盾与对立。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人地系统的合理结构与优化模式以及人们对此系统的有效调控。县级区域是一个具有复杂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本文以黄陵县为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县域人地系统中人口、资源、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特征。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人地系统演变的动态调控模型,对该系统进行多种发展方案调控试验,比较优选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式,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牧  郝晋珉  陈丽  顾恬玮  管青春  陈爱琪 《资源科学》2019,41(10):1897-1910
本文基于脱钩理论与方法,以中国地级市为研究区,对中国各地级市城镇、乡村、城乡人地脱钩状态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基于脱钩类型的土地利用分区模型,探究了不同用地分区模式下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策略。研究表明:①国家尺度下,中国城乡人地关系整体处于不协调状态,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同向增长态势相对稳定,乡村建设用地显著扩张和乡村人口快速持续减少的反向两极分化日趋严重。②市级尺度下,不同维度各地市的人地关系脱钩类型各有不同,74.2%地市的“城-乡”人地关系处于不协调状态;36.2%地市的“城”人地关系处于不协调状态;81.6%地市的“乡”人地关系处于非常不协调状态。③中国土地利用可以划分“城-乡”双集约、“城”集约、“乡”集约、“城-乡”双控4种类型区,“城”集约和“城-乡”双控两种类型区地市个数占到97.9%,不同类型区土地集约利用调控方向和措施存在差异,但其最终目标均是要通过对人口、产业和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引导和管控,实现“城”、“乡”以及“城与乡”的人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哲学和科学思潮下的人地观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也是哲学世界观和科学世界图景的基本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人地观产生的三大源泉 :现代哲学、全球性问题和现代科学。在现代哲学、现代科学和现代文化思潮交汇作用下以及全球问题的出现 ,使传统人地观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转变  相似文献   

9.
脆弱性理论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及机理分析的重要工具,为可持续性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汉长安城大遗址区为例,基于脆弱性理论,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遗址区的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脆弱性空间分异规律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遗址本体脆弱性程度普遍较低,低值区趋于集中分布,高值区零星分布于保护区边缘;社会脆弱性程度普遍较高,高值区趋向于集中,呈西、北高,东、南低空间格局;遗址区人地系统弱度脆弱性区域占总面积的27.2%,低度占23.8%,中度占27.9%,高度占11.7%,极度占9.4%,其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基本格局;城市化的冲击与胁迫是大遗址区人地系统脆弱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居民的理性行为选择是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内在动因,遗址保护政策的外部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脆弱性。  相似文献   

10.
脆弱性理论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及机理分析的重要工具,为可持续性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汉长安城大遗址区为例,基于脆弱性理论,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遗址区的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脆弱性空间分异规律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遗址本体脆弱性程度普遍较低,低值区趋于集中分布,高值区零星分布于保护区边缘;社会脆弱性程度普遍较高,高值区趋向于集中,呈西、北高,东、南低空间格局;遗址区人地系统弱度脆弱性区域占总面积的27.2%,低度占23.8%,中度占27.9%,高度占11.7%,极度占9.4%,其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基本格局;城市化的冲击与胁迫是大遗址区人地系统脆弱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居民的理性行为选择是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内在动因,遗址保护政策的外部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脆弱性。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在高度开放背景下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区域.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典地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人地系统耦合的集成研究,以期为深入理解城市群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脆弱性和适应性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王建 《科学中国人》2004,(12):64-65
一、人地耦合系统的研究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人类不能离开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同时环境的演变也无法摆脱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学长期以来重视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是地理学产生的起源点和发展的基础(郑度.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J].地理研究,2002.21(1):9~13);气候变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2003年1月6日任美锷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系统研讨会上的讲话);以地域为单位,着重研究人地关系地  相似文献   

13.
耕地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在我国,黑龙江省的垦区耕地面积规模最大,其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然而,在垦区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人地的矛盾也在升级,矛盾的升级和恶化,使得垦区的土地可利用资源锐减,这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针对这样问题,黑龙江垦区提出了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利用各项可持续发展手段,来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从而保障我国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的安全,以保障垦区耕地资源利用的效率。本文就黑龙江省垦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夏盐池县人地关系的演变及调适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宋乃平 《资源科学》2007,29(6):138-145
对宁夏盐池县人地关系中的"人"子系统和"地"子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子系统的研究主要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类行为3个方面着手;"地"子系统的研究主要从土地利用、耕地变化和地表植被变化3个方面着手。地表植被状况的变化用遥感卫星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来综合反映。进而再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盐池县"人"子系统和"地"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总结了其演变过程。分析发现宁夏盐池县人地关系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口文化素质仍较差,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掠夺式的人类行为导致"地"子系统的不断退化。进而相应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以减轻人口压力;提高种植业整体水平;通过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从根本上缓解人地矛盾;多能互补,解决能源问题等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人是大自然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分子,一方面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栖身之所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又能动地改造和深刻影响着自然,人地关系和谐与否主要取决于人,取决于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技术管理水平。因此,开展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研究是促进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领域。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号称"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北半球气候调节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亟待把握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基于人地耦合系统思想,认为国土空间治理中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关系呈现协调布局、系统治理、人地和谐3个阶段的演进状态。人地耦合系统研究需要从耦合指标、耦合层次、耦合效应、耦合模型等角度,识别主导评价指标、划定尺度嵌套区域、解析时空关系效应、研发人地耦合模型,系统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助力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卫世付 《科教文汇》2014,(2):195-197
本文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立足人地关系,强调当前城市的人地关系中人类所处的主导地位,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文中以合肥市为例提出的城市组团间留足空间、城市绿化应更重视乔木以及尽可能保留城市湿地和通风道等观点.是基于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对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自主创新优化实现西部农业人地和谐——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西部农业发展,既面临着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价值的要务;也面临着保护环境,避免生态恶化的重任.文章以四川省为例,提出在区域农业发展中强调发展绿色农业,进行循环型农业生产.伴随着西部农业结构逐步升级,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通过这种技术化的产业升级实现区域人地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9.
东湖湿地是一个多功能的环境,生物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近20年来,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水资源和湿地,造成人地争水,人鸟争食,造成东湖湿地生态环境恶化,有加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水资源数量减少,水质恶化。湿地土地资源改变利用方向,增加土壤侵蚀,减少芦苇区生产,渔业资源枯竭,严重威胁东湖湿地生态系统,不利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原经济区开展“人地挂钩”政策试点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务院提出的人地挂钩政策试点,本文分析了人地挂钩政策的内涵,在具体操作模式上,对"地随人走"及"城市化率增长指标"两种操作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就实施人地政策所需要的外部配套政策,提出了"三个突破,建立一个机制"。最后,对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