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谢洛夫找到了简单的方法来制备石墨烯,并因为之后对探明该物质的性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荣膺2010年诺贝尔奖。在7月24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杂志上的文章中,他们进一步揭示了石墨烯的电学性能,并声称这是石墨烯迈向实际应用的“巨大跃进”。  相似文献   

2.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0,(22):15-16
伴随着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布,石墨烯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石墨烯究竟是什么?有怎样特殊的性质?又有怎样实际的用途?相信读者参照本刊10B期登载的《神奇的石墨烯》一文后,应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正>诺贝尔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首次报道用胶带从石墨薄片上剥离得到仅有原子厚度的石墨烯片层,距今只有短短6年。但是,这种本质上就是碳纳米管展开摊平的材料,已经展现出了不可思议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剑桥大学的安德烈亚·费拉里博士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拿着一块透明的塑料,将其弯曲,然后像弹钢琴一样轻按它,这块塑料就发出了音乐声。原来这块塑料上有一个隐形键盘,这个键盘是用石墨烯电路打印而成的,其超强的柔韧性将可能实现把电话和电子报纸折叠放^口袋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刘霞 《金秋科苑》2011,(14):35-36
自问世起,石墨烯就被当作21世纪的"神奇材料",在科学界掀起巨大的波澜。其非比寻常的导电导热性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等等属性引无数科学家“竞折腰”,  相似文献   

6.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显示,把单原子层精确地堆叠起来,有望造出大量新型材料和设备,石墨烯及有关单原子厚度晶体为此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他们按照期望的顺序,将石墨烯和氮化硼的单原子层晶体一层压一层地堆叠起来,构建出一种“多层糕”,可作为纳米级的变压器。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14日的《自然·物理学》杂志网站上。  相似文献   

7.
自问世起,石墨烯就被当作21世纪的“神奇材料”,在科学界掀起巨大的波澜。其非比寻常的导电导热性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等等属性引无数科学家“竞折腰”,有人认为石墨烯将是昂贵的硅的“终结者”,并对此欢呼不已。尽管如此,仍然有科学家在种种纷乱的喧嚣中保持冷静态度。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10月4日至6日,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揭晓。英国剑桥大学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而荣获  相似文献   

9.
神奇材料石墨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今日科苑》2011,(14):35-36
自问世起,石墨烯就被当作21世纪的神奇材料,在科学界掀起巨大的波澜。其非比寻常的导电导热性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等等属性引无数科  相似文献   

10.
张唯诚 《知识窗》2011,(6):52-53
自2004年“卡西尼号”进入土星系统后.这枚土星探测器一直在研究这颗行星以及它美丽的环和众多卫星。2010年.“卡西尼号”延长了它的观测任务.它将一直工作到2017年.这也是这枚探测器第二次延长太空任务了.“卡西尼号”不断地给科学家们带来惊喜.人们不仅对土星环.也对土星的卫星有了日益深刻的了解。科学家们意识到.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09,(5):8-8
美国两组科学家成功地使用圆柱状的碳纳米管制造出了几十纳米宽的石墨烯带。这些石墨烯带的应用范围涵盖太阳能电池、计算机等。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I0001-I0001
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6月出版的《材料化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可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简单方法:通过在干冰中燃烧纯金属镁的方式就能够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多层石墨烯(厚度小于10个原子)。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奖 1957年,是中国人在人类近代科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首次有两位中国科学家以革命性的深邃理论成就获得了在科学上有至高地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到现在为止,这也是诺贝尔奖正式记录中仅有的两位登记为中国国籍的得主。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名字从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 曾涛:2001年,我们栏目转播了诺贝尔奖的百年盛典。在准备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I0002-I0002
石墨烯是世上最薄和最强韧的材料,但一直被认为难以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15.
吕晓洋 《金秋科苑》2012,(9):108-109
韩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日表示,通过混合固态二氧化碳和相应溶剂,能简单、经济地大规模生产出高质量的纳米石墨烯薄片。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近期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网络版上。石墨烯源自石墨,因极佳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坚固性闻名。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认为石墨烯将彻底改变计算、电子和医药领域现状,但无法大规模生产石墨烯薄片却阻碍了它的广泛应用。论文的共同作者、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高分子科学和工程系的戴黎明(音译)教授表示,他们开发了一种低成本的简单方式,可大规模生产出质量更好的石墨烯薄片。而目前常用的是酸性氧化法,因需要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其推广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杜学峰 《发明与创新》2011,(1):I0061-I0061
2009年12月8日,在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高锟获奖,是因为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石墨烯在电子器件、光学器件、柔性电子、轻型功能部件、先进电池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2010年,当石墨烯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走入人们的视野时,在济宁已经有一群人开始为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做着努力。3年来,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发展愈加步入正轨。而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7):I0010-I0010
<正>[导读]新方法首次让中红外和远红外传感器的灵敏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完全能够媲美需要冷却装置才能运行的传统红外线传感器。并且该设备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很容易实现集成。科技日报讯美国科学家日前用石墨烯开发出一种只有指甲盖大小的红外线图像传感器。不同于目前常见的中红外和远红外图像传感器,新技术无需笨重的冷却装置就能运行,首次实现了在室温下对全红外光谱的观测。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它甚至能够集成到隐形眼镜或手机当中,未来有望在军事、安保、医学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0,(20):22-23
在今天,碳成了一种既令人担忧又令人充满期待的东西,担忧是因为我们燃烧了太多的含碳物质,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改变了地球的气候,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充满期待是碳将作为一种新材料进入到人类生活。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科学家先后发现了由碳原子组成的铁丝网卷筒状的碳分子碳纳米管、足球状的碳分子巴克球,而现在,石墨烯又加入到了这些碳分子的行列。  相似文献   

20.
文莱 《金秋科苑》2013,(13):47-50
1901年,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他的获奖原因是“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射线”。有人说,伦琴的发现是从废纸篓里捡回来的,事实上,是有一些科学家把他们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观察发现扔进了废纸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