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欧文·白璧德文学批评思想理论内核蕴涵的深入研探,将触及四方面主要内容的论析:一、文学批评应持守古典精神之内在标准;二、文学批评应谨防滑向浪漫情感之病态及人道主义之泛同情;三、现代文学批评尚且缺乏"男性特征";四、白璧德思想学说之现实价值及启示意义。显然,对白璧德颇具内驱张力与不乏新见的文学批评学说展开拓展性、突破性的深层阐发,对当下文学批评前沿性的现实走向将具有别开生面的指引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中“闲暇”的解读可以发现,白璧德的闲暇观与其人文主义思想密不可分。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立足点在于人的塑造与人格的完善。在白璧德看来,闲暇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休息,沉思性的闲暇有助于人的完善。白璧德基于人文主义视角的闲暇观对于现代学者的自我认识及其学术生涯和现代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君毅是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以阐释儒家学说之思想价值为己任,尤其重视中囱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他高扬起人文主义的旗帜,以批判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肯定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之现代转换的最佳途径,这对于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妥善地解决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冲突与融合等方面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体系,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璧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方面。而在《卢梭与浪漫主义》一书中,白璧德也讨论了道家思想的问题,主要是在与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比较中展开进行的,一方面在自然主义、艺术创造上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在情感倾向、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存在差异。白璧德对道家思想的阐释是缺乏深度的,反映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往往是执一种工具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欧文·白璧德从新人文主义思想出发,批判美国大学在"功利的人道主义"与"情感的人道主义"的双重影响下,日益受制于"物的法则"与科学方法的律条,陷入到一种枯燥乏味、毫无生气的专业化与狭隘的职业主义中,导致人文精神衰落,民主精神扭曲。他认为大学应该依靠选择性民主,通过对古典著作的模仿、想象与创造来实施人文教育,以完善人性,造就"精神贵族"。  相似文献   

6.
吴宓是新人文主义的一位信徒,他受到了白璧德极为深刻的影响.此文详细梳理了吴宓对新人文主义的译介,并从文化观、文学观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吴宓与新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观上,吴宓主张构造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必须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使之熔铸贯通.在文学观上,吴宓主张应该学习西方的现实主义,激烈批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应该吸取优良的传统,而不能完全反叛旧有之传统.他的这些思想的渊源就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学说本来即被人们视为"君人南面之术",其管理思想和价值在今天仍为人们所看重。我们应当在不同的视域中全面地总结和发掘道家学说的现代价值,使之服务于我们现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梁实秋的二元人性论思想的源头活水是白璧德的新人主义;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它是中西方不同化中“以理制欲”传统在五四化转型期的汇流。对自然人性论非理性发展所造成的情欲泛滥给予尖锐批判,对科学理性所造成的物欲横流进行理性控制——二元人性论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他的道德教育方法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中国特色,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探讨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对高校德育工作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一、陶行知道德教育方法的体系陶行知先生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诸家众流教育学说之所长,建立了囊括人类文化教育之精华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我们在他那些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教育思想中,能感受到缕缕儒家学派的思想脉络。他对居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有补充,有改动,有批判,有继承,更主要地是创新,因为“适于昔者未必适…  相似文献   

10.
李贽虽非道家人士,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李贽思想的道家内藏主要见于:李贽“童心说”内藏道家蕴涵,“童心说”直接受到老庄思想影响;李贽行为任性自然,传承于老庄悠然率性之本色,有道家风格;李贽思想的平等观,与道家学说如出一辙;李贽对传统封建统治思想的强烈批判,直接发扬了老庄的批判之风,他是道家批判精神的实际践履者;李贽大无畏的生死观不仅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过庄子“过隙人生”、“悬解”等理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