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二十一;七子团圆半个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请每位读者把自己的年龄除以3的余数乘70,除以5的余数乘21,除以7的余数乘15,然后再把这三个得数相加,如果所得的结果大于105,就从这个结果中减去105的整倍数,其结果恰好就是您的年龄.这个定理就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也叫"孙子定理"或"大衍求一术".在中国民间又称为"韩信点兵"、"鬼谷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穷举算法和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定理)的数学分析算法进行计算机编程求解,对传统余数问题,即对“已知一个正整数被不同的几个正整数除后的余数,求该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两种算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给出了余数定理的推广形式,具体算法以及各阶余式之间的递推关系.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36):59-61
本文为了探究大学"带余除法定理"是否会影响数学师范生对小学有关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数学师范生展开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中《初等数学研究》或《初等数论》的学习影响了数学师范生对小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的理解,同时发现小学数学教材对余数概念的定义不明确。为了增强数学师范生对小学余数概念的认知,本文对数学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已知若干除数和相应余数,求最小被除数.这类问题通常用剩余定理(即孙子定理)解决,本文介绍一种较为浅显简便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二十一; 七子团圆半个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请每位读者把自己的年龄除以3的余数乘70,除以5的余数乘21,除以7的余数乘15,然后再把这三个得数相加,如果所得的结果大于105,就从这个结果中减去105的整倍数,其结果恰好就是您的年龄.这个定理就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也叫“孙子定理”或“大衍求一术”.在中国民间又称为“韩信点兵”、  相似文献   

7.
《有余数的除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时,要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并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  相似文献   

8.
[基本知识]如果整数a除以正整数m,商为q,余数为r,则a=qm+r,其中q与r都是自然数,而且0≤r〈m,关于余数问题,我国古代就有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记载着著名数学问题“物不知数”: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这就是“中国剩余定理”。  相似文献   

9.
古代点兵问题,本文是指根据全体士兵按不同分组法的剩余人数,求出全体士兵最少有多少.它属于“在正整数范围内,已知若干除数和相应余数,求最小被除数”的问题,解之通常要用到“同余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等课本以外的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常常感觉很难,下面介绍一种简易浅显的合情推理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初等数论课程的历史及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整数理论、同余理论及方程理论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中国剩余定理"及著名的"费马大定理"。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发现并理解"余数应比除数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割九检验法     
理论根据: 1、被9整除数的特点。2、被9除所得余数的特点。3、余数定理。 基本用途:验证多位数乘法。 验证方法:若符合余数定理,则计算正确,  相似文献   

13.
剖析《孙子定理》的解法,深入探究孙子原理,递推分析出另一种更为简便、更为直接、解题领域更为广阔、更能让人理解和接受的新方法——递推分析法.改进和简化《孙子定理》的求解步骤、算法和程序,扩大解题领域.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中国剩余定理发展的历程,介绍了秦九韶"大衍求一术"对一次同余问题的解法。讨论了中国剩余定理这一古老结果在计算机的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多项式理论概念抽象,解题技巧和方法灵活多样.在解题中灵活运用余数定理能起到事半功倍,触类旁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是求解一次同余式组的方法.《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选修系列3的“数学史选讲”专题和系列4的“初等数论初步”专题均安排了“孙子定理”的学习.而在必修课的“数学3”模块中则安排了“算法初步”的学习,除了要求理解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掌握基本的算法语句外,还要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1])中国剩余定理正是体现中国古代算法思想的典型案例.因此,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要求,研究该定理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教学构想定位在挖掘文化内…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4页。【教学目标】1.借助"分不完有剩余"的经验,了解余数的含义,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并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2.通过搭一搭、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在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除数和余数大小关系。3.积累操作和寻找规律的活动经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是求解一次同余式组的方法.<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选修系列3的"数学史选讲"专题和系列4的"初等数论初步"专题均安排了"孙子定理"的学习.而在必修课的"数学3"模块中则安排了"算法初步"的学习,除了要求理解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掌握基本的算法语句外,还要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1])中国剩余定理正是体现中国古代算法思想的典型案例.因此,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要求,研究该定理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教学构想定位在挖掘文化内涵和体现算法思想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后续和扩展,这两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具有互补性,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的产生,在自我探究中把问题符号化、表征化,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切身感受到"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结论的合理性,从而自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本原同余数公式,用初等方法推导出本原同余数的判定定理,从而解决了本原同余数构造性的判定问题,使同余数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