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著作,王熙凤是其q-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她身世显赫,外表出众,威风堂堂。与众姐妹不同之处在于,她文化修养不高。而凤姐究竟识字与否,在曹雪芹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中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事实上,凤姐识得一些字,只是不擅长诗文,因此,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中,认为凤姐不识字是对前八十回的过于绝对的否定。  相似文献   

2.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象 ,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 ;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 ,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象中 ,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 ,深深感慨 :既赞美这位少女的聪明才智 ,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 ;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 ,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 ,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而传统美德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长期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步淡化,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读读、背背古诗文上,甚至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作精髓来学习。目睹这一现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变换 ,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 ,什么样的女性是最完美的 ?对这个话题又有了重新的审视 ,文章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熏陶 ,有诗书修养 ,有学识而又天资聪颖 ,品格端庄 ,行为豁达的完美女神。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人处世的行为动机、传统美德及为人处世的特点。指出宝钗虽为封建社会传统教育下的一个完人,还具有当代青年所应提倡的某些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6.
薛宝钗文化人格的核心因素是“中庸”。这种中庸人格既有重现实、讲实际、倡和谐等突出的优长,也包括了搞调和、易守旧、求自保,缺乏峭直不平之气等消极因素。曹雪芹对宝钗的形象塑造存在明显的心理矛盾:既相当赞赏、同情,又有一定惋惜、批评,并没有把她当作最好的“标本”。宝钗的人格悲剧对当下的民族文化人格的建构极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变换,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什么样的女性是最完美的?对这个话题又有了重新的审视,文章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熏陶,有诗书修养,有学识而又天资聪颖,品格端庄,行为豁达的完美女神.  相似文献   

8.
正一直以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我国文化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这样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一些道德观念——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有哪些呢?一、责任西方把人看作单个的个体,因此其价值观强调权利;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  相似文献   

9.
传统美德教育与教师道德人格修养王若鸿,刘书勤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有重视教师道德修养的传统美德观念。中国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优秀的道德文化,为我国教师道德素质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当前.在改革开放经济转轨和东西方文化、道...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对青年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向现代文明推进的过程中,在青年传统美德淡漠、滑坡的形势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加强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积极探索青年传统美德教育的特点规律,在理论与现实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于《红楼梦》中宝钗、黛玉形象的评价,往往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谈其优劣,因而众说纷纭。本文换了一个视角,将其纳入作者审美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去考察,指出钗黛双美,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潜在认同;钗黛的差异,写出了世俗与性情的对立;最终宝玉舍钗取黛,是作者对世俗观念的超越和反叛,体现了对真性情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2.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惜高鹗续写后四十回未能真实反映曹雪芹原旨中宝钗的身世命运。庆幸的是前八十回中,不管是判词灯谜,亦或是诗词酒令,都具有谶语的暗示意味,成为后文情节发展演变的"草蛇灰线"。试从判词灯谜、诗词酒令等方面寻踪追迹,探求宝钗在原著中的孀闺命运。  相似文献   

13.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既是主题及环境意义的彰显,在叙事单元中更是前后情节得以结撰的枢纽。以刘姥姥之来为契机,以贾母两宴大观园为叙事焦点,作者旨在构建三种人物关系:一是围绕钗黛和解事件,展示新一轮钗黛关系的形成;二是围绕凤姐生日事件,铺演凤姐与贾琏的夫妻关系;三是围绕鸳鸯抗婚事件,暗写贾赦与贾母的母子关系、与贾政的兄弟关系。这种顺笔便墨、间三带四的叙事笔法,使得《红楼梦》这部人情小说呈现出真实、自然、生动、巧妙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4.
学者对《红楼梦》韵文的关注历来颇多,也不乏对书中以花喻人手法的论述。如果将二者结合,以薛宝钗为例,从《红楼梦》韵文中全面体昧她在书中的花样年华,全方位展现她“淡极始知花更艳”,“谁怜我为黄花病”,“山中高士晶莹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性格一面,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体制、性别文化及人的恶魔性因素对曹七巧这一让人可怖又深感可怜的“变态人格”的悲剧内涵进行探析,进而揭示传统封建宗法制度下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唤取人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冯军 《保定师专学报》2005,18(3):12-14,26
在《红楼梦》中香菱地位卑微,命运坎坷,她出现的时间、地点与她相关的事件对整部作品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甩,她沟通了神话与现实,在全篇中奠定的是悲剧的基调;作为第一个薄命女儿、第一个家庭历劫、第一对薄命鸳鸯的承受者,她奠定的又是作品结构模式。同时香菱也涵盖了黛玉、宝钗、可卿的某些特质,而作者对她的反谶言选择更加深了悲剧的力度。  相似文献   

17.
在红学界林黛玉是一个被无限拔高了的典型。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没有反对走科举仕进之路的思想基础,黛玉和宝玉比共性少而差异多,黛玉和宝钗比差异少而共性多,林黛玉批判封建家长在《红楼梦》中找不到根据。曹雪芹给黛玉的判词是“堪怜咏絮才”,这是曹雪芹给林黛玉性格定的性,明确表明要从诗这个角度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林黛玉是一位靠诗“立言”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和曹禺都以诗情勃发的激情在各自的剧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寻梦者"形象,来表达对现实的反抗以及对自我与他人拯救的理想情怀。他们梦想的指向旨趣迥异:易卜生坚持不懈地叩问人的生命之终极问题,他的梦想都指向人的最终的精神向往;而曹禺在诗意掩映下的梦想却都指向物质的或者现实的、世俗的归宿。虽然曹禺深受易卜生及其他西方剧作家和西方思潮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和宗教的积习却使曹禺在实质上选择了一条与易卜生迥异的审美之路,他们的典型"梦想"意象实际是中西两种精神指向的文化显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如果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观照,我们会发现,曹禺的悲剧作品中既有合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又有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规范的女性形象,而后者则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权意识,也更能表达作者对固有文化的省察和破解,以及对建立新型文化的焦虑和渴望,对女性生命、情感世界的钟情眷顾和殷切关爱。同时,这些人物与前者相比,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塑造了许许多多经典人物形象,因其丰富的内涵,几百年来,一直都深深吸引着人们去关注、探讨。其中,最引人注意而意见又最不统一的应属薛宝钗,有人认为她善解人意,以诚待人,集淑女、才女、孝女、美女于一身;也有人认为她"市侩化",虚伪、圆滑、冷酷无情,甚至阴险。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赋予他笔下人物丰富内涵,绝不是一眼能看透的简单的格式化人物,但他自己的"真情"却在文中细节处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