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中的时代价值,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从"尚和合"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发展趋向入手,阐发了"尚和合"文化传统的时代价值,论述了"尚和合"文化传统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文化变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那么入学价值观则是文化变革的"抓手",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基础教育应该确立的人学价值观有:意识生命存在的有限性,尊重生命直观的"纯形式",关注生命的内在价值,反思忽视生命的形而下.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教育对青少年确立积极和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重要作用。由于价值观教育受到传统价值迷失、主流文化乏力、应试教育挤压和内容方法失当等原因的影响,存在无根性、无主性、无位性和低效性等问题。加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夯实价值观教育文化根基;发挥主流价值观的统整功能,提升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意识;强力推进生命和素质教育,确立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地位;变革价值观教育理念方法,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价值文化由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一起构成,属于观念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价值文化的灵魂,处于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主流价值文化是相对于非主流价值文化而言的,是与多元价值文化共存的时代产物.但只有国家倡导且社会流行的才是主流价值文化.我国构建主流价值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本研究针对主流价值观在认知、内容设计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主导、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信仰、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模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增强媒体公信力、加强干部队伍形象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关注生命是道家与道教的基本价值取向。一代“隐仙”张三丰道迹道论甚丰 ,其中生命观是其思想中最具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部分。主要体现在道化性命的生命生成论 ,修道成仙的生命价值观 ,性命双修的生命修持说 ,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上  相似文献   

6.
"和合"文化是以朴素唯物辩证法为哲学基础、以道德修养为核心内容、有着广泛性和完整性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真正活的生命,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方法与文化资源。因此,应深入发掘"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用"和合"的思维、方法、内容和价值目标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聚思想共识、凝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贫困地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生命价值观调查表对500名贫困地区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贫困地区大学生在对生命本体价值的认识和感知上,基本价值取向是理性而积极健康的;(2)在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上贫困地区大学生价值取向表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向.因此,在对贫困地区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中需要正确处理好"过渡性"和"多元性"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生命延续的精神价值基础,文化认同的实质是对该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核心是一个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达成共识,是产生认同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没有根基的浮萍。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的"血液"中,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引导正确的文化观念,培育理性的文化思维方式,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意义促使人们消除差异和隔阂,能够共享文化和有效沟通,进而促成合作,逐步产生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才能真正从行动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陈氏家训中"勤学廉俭""孝亲为本""正心诚意"等具有典范意义的伦理价值理念,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对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价值观是主体关于教育价值的主观判断。高等职业教育依循传统大学和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价值观上呈现出经世致用、功利主义和全面发展等代表性主张。但由于高职教育对于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环境更为敏感.需要更加辩证地看待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关系,厘清教育功能之取舍,彰显职教特性。所以,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术道合一、担当社会责任的高职教育价值观,将更有益于引导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