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法律、宗教、伦理、文化、心理、制度及教育等非经济因素既可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又可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大部分非经济因素对民族经济发展往往起制约作用。本文从文化、人口素质与教育、思想观念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学者关于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进行讨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经济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是对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它具有了跨民族跨文化的特征,其成败的因素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非经济因素的制约问题,这就必须建立文化互动的整体观,充分考虑国家主流文化导入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以及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及传统文化的发掘利用,从而因地制宜地完成我国各民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元文化一体新格局的构建,拟以西部大开发中的湘西州为个案,运用文化互动的理论,探索民族地区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经济研究往往只关注经济活动本身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影响,而忽视甚至不予考虑非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巨大影响,这样研究的结论往往失之偏颇。本文通过政治因素对东周经济活动的重大影响的分析,说明非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活动中的非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研究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理性内涵的文化特质行为,在体育形态的深层底蕴中,交织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文化模式和民族心理结构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唇齿相依而密不可分。民族传统体育带动旅游发展,旅游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以和其它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使旅游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5.
滇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由此发展起来的滇西北民族文化旅游颇具特色。文章在广泛调研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开发的几种类型。同时,基于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的角度,就目前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规范管理、培养人才、坚持创新、打造品牌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民族地区非经济因素在各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及方式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非经济因素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刻,进而阐明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如果忽视了人的因素,单纯从经济方面架构区域发展模式是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连南瑶族自治县近年来旅游发展数据,专家们大多比较乐观。其实连南民族旅游存在着潜在的"瓶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村民主体地位未获确立、旅游开发不深入是造成"瓶颈"问题的三个因素;而有效确认并承担隐性成本,是突破连南民族旅游"瓶颈"的关键。地方政府应把握民族旅游的特殊性,谨慎处理好民族批文化保护和民族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贵州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成为贵州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品的热点之一.但是贵州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分布在重庆库区的各民族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其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民族资源、民族优势是发展旅游资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重庆库区民族乡旅游的重要意义.并就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促进以旅游为依托的乡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唯一纳入西部大开发范畴的地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蕴藏着巨大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市场营销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本在研究、分析恩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和存在问题后,提出了发展恩施旅游经济应在准确定位、增强营销气氛的前提下,采取强有力的营销手段,把握旅游消费趋势,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羌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为探讨村寨精英成长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村寨精英的民族文化认同不仅对地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吸引和推进作用,而且对地方民众传承与延续本族文化也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文章以理县桃坪羌寨旅游社区精英龙小琼为个案,通过对其成长历程与行为方式的探讨,揭示精英自身文化认同对社区居民价值取向的规制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鉴于现代旅游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民族文化本身的易损性和不可再生性特点,对民族文化的旅游利用必须坚持保护性开发。即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遵循保护性、原生态、选择控制、特色精品、社区参与和效益回报原则,强调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过程是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循环体系,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其贯彻实施,注意根据不同文化对象探索保护办法和旅游利用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北川小寨子沟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寨子沟是北川最具知名度和发展前景的旅游景区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制约景区发展的问题,表现在旅游形象定位变异、区外旅游交通不畅、旅游产品单一、民族特色退化、服务意识差和管理混乱等方面。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寨子沟各羌寨各自为政的经营方式。实行景区统一规划和管理,打造“最原始的羌族部落”的旅游形象、开发多种旅游产品、改善区内外交通等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在政府的调控下,景区经营主体可由有实力的企业担当。  相似文献   

14.
事实说明武夷山市旅游产业不仅具有独特优势,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武夷山市旅游产业发展不仅与国民经济发展正相关,而且能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根据国内外经济学家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准则,以武夷山市为主而筹建的武夷新区必须选择旅游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族旅游地居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如果对于政府部门、旅游规划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只关注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而无视了当地居民利益,那么很有可能会引发对抗旅游发展的高涨情绪,从而阻碍民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只有旅游企业、居民群体及政府三个方面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态度,才能实现民族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影响云南旅游持续发展消极因素及其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旅游业生命力的根基在于它独特而神奇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的旅游资源优势,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云南旅游资源的独特内核,而它们又容易遭受伤害。因此要将云南建成旅游大省,保持云南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优势,关键在于保护好云南的旅游资源。论文拟着重对影响云南旅游持续发展的消极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制变迁所释放的能量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文献综述和多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为样本地,用实证方法研究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与旅游发展状况、管理体制变迁的原因,并对现行管理体制变迁的特征与旅游发展困境进行诠释和分析,以期为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管理体制的变革提供经验借鉴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文化旅游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方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各地深度发展旅游事业的重点开发资源。黄梅戏作为起源于黄冈的文化资源,可以与其他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一样,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9.
从三江的旅游资源来看,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是其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在开发中要树立民族旅游在开发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既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又要在发展中进行创新性的文化提升,在实现民族风情旅游的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国民旅游需求刺激计划不仅是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拉动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政府旅游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政府旅游营销绩效评价缺乏关注的现状,将平衡记分卡引入政府旅游营销绩效评价,建立了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政府旅游需求刺激计划评估体系,并将其运用于2009浙江旅游消费券的绩效评估,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旅游营销策略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