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就弄清蒋介石身世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一些考证,特别是对“蒋介石原籍许昌说”进行了辩驳,指出了研究历史人物应注重事实。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本刊从今年起,开设这个专栏。刊载研究云南历史人物的专著、专论和历史性评传等。云南历史人物,是指在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对云南历史的发展有过相当影响的人物。所刊论文,记事求存历史之真,论述求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影响和意义。总之,要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记述、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最高代表,作为统治中国长达22年之久的独裁者,对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的破坏作用,对他的一生,历史早有评说。但“有些敌人在一定条件下是有两面性的”,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反面人物也不会一成不变,相反,在一定条件下还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进步性,从而显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多面性。武汉抗战时期的蒋介石,就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多面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一本世纪30年代以来,吴晗等明史学者对朱先璋作了大量研究,《朱元璋传》曾四易其稿。80年代初,史学界更就“朱元璋是否由农民起义领袖蜕化为封建专制帝王”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这些都是颇有成绩的。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氛围,一些学者对历史研究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一些文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注入了过多的主观情感,还有些论著掺入了政治色彩很浓的古今比附。由于朱元璋对明清以来,乃至对现代一些军政人物有着较深的影响,在评价时难免因主观而扬抑,比如在40年代有人把他与蒋介石相比附,  相似文献   

5.
小议袁世凯的功与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有一种公式,叫三七开、二八开或对半开。就是说,看他的功与过各占几分之几。若功是七分或八分,过就是三分或二分,就是肯定的人物,对肯定的人物主要是谈功绩,错误、罪过往往一笔带过,有时略而不谈,为贤者讳。若过是七分或八分,功是三分或二分,就是否定的人物,有的则被指为反动派,对反动派主要是进行批判,根本就无什么功绩可言,甚至恶归下流,夸大其错误与缺点,把脏水往一个人身上泼。这种形而上学的方法,大大地妨碍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使得有些问题应该研究而得不到研究。…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作为重要历史人物,曾对辛亥革命作出过一定贡献。辛亥革命前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同盟会,辛亥革命中,他参与了光复杭州、编练反清队伍的活动,当然也犯有同室操戈的严重错误;辛亥革命后,他继续为反对袁世凯出力。蒋介石可以说是一个有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当然他后期逆时代潮流而动,残杀共产党人,出卖民族利益,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立下的一定功绩。  相似文献   

7.
在清初的历史上,摄政王多尔衮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清朝入关后的实际创立者和统一中国的奠基人。但是,由于他镇压过明末农民起义军,又执行过某些民族压迫的政策,因此人们很少对他作过中肯的评价。本文试就多尔衮一生政治活动中的几个片段,说明他在清朝历史上有过贡献,是一个应当予以肯定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正> 每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涌现出无数的、有影响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构立了一幅幅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从来就没有否认过历史人物的重要作用。要研究历史人物,首先必须评价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9.
在辛亥革命的风云中初露头角,1924年与冯玉祥策划首都革命,推倒贿选总统曹锟,出任摄政内阁总理,黄郛在民国史上也曾叱咤一时,如果不是几次介入中日谈判,背上骂名,他不会成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1928年之后,他隐居莫干山,在白云山馆过着平静的山居生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华北的觊觎日甚一日,局势危急,蒋介石想到了他这位日本通盟兄,任命他为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北上应对错综复杂的棘手问题,1933年签定的《塘  相似文献   

10.
略谈陈独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的一生变化及其在各个不同阶段的思想表现与作用,历来为各界所注目,更是史学工作者的一个研究课题。但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霸道的时期,曾使对陈独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遭到严重破坏。他们不准对陈独秀这样的历史人物作任何具体分析,把一些曾经对陈独秀在“五四”和建党时期的积极作用有过肯定的同志,诬指为“为叛徒树碑立传”,“为陈独秀涂脂抹粉”,并横加迫害。与此同时,他们随意篡改历史,强迫人们按照他们的调子,把陈独秀简单地说成“是混进党内的蒋介石的帮凶”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沾满着人民鲜血的刽子手”。致使青年人无法了解历史的本来面貌,使史学工作者不能从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对社会起着重大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人物。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表明,正是这些人物的所作所为加快或延缓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正确讲授和分析历史人物及他们从事的活动,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强调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和德育渗透,而在历史人物教学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说起在国民党及国民政府中有许多重要人物的诗文造诣很高.人们对此并不否认.若说蒋介石也有文学方面的天赋,恐怕很多人会觉得很诧异。原来人们熟悉的蒋介石是:他有政治手腕,他有军事才干,他喜欢独断专行,而他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好像从未听人说过。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史虽年代短暂,但问题颇多,且错综复杂,加之政治上的敏感,就更使得一些问题困于政治的因素,长期缺乏有深度的探讨,以至于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似乎成了定论。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原理告诉我们,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给我们进一步探讨历史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及人物提供了条件。本人不揣冒昧,大胆地在这里对几个问题提出肤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一、关于蒋介石“消除异己”问题说蒋介石“消除异己”,这是我们一贯的提法,并且以此为武器,我们成功地分化了…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自幼接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受母亲影响,确立了佛教信仰。人到中年时,为达到与宋氏家族联姻的目的,选择皈依基督教。改奉基督教后,他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世态度、执政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改变。他兼取儒家文化与基督思想,并对后者持有鲜明的实用主义态度。吸收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规避以往研究中时常出现的政治化取向,有利于更加全面和透彻地认识蒋介石这样的重要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讲授历史人物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问题 1.明确学科要求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前提。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我们讲的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讲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蒋介石时,可使用以上图片作补充说明。另外,还可以设计“近代历史人物——蒋介石”的自主探究课。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在国际背景下.用外交的眼光看待蒋介石,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近代中国的特点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题研究属人才历史地理研究的范畴。关于此类研究,前人已有丁文江、梁启超、桑原隙藏·亨丁顿(Hontington)、张耀翔、朱君毅、余天休等人曾研究过。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对中国历史人物分布的地域差异研究,仅运用历史的统计法对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和蒋介石,作为两位重要历史人物,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曾发生过深刻影响.他们各自的思想,在现代中国亦曾发生过重大影响.关于其思想上的差异,在以往的研究中不乏明识灼见,但多偏重于政治层面的分析,而人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物的深层意涵长期被忽视,形成了以社会政治背景为参照的非文化的价值观.鉴于此,有必要从文化学的视角,将他们的思想资源及历史活动作为一种文化事象,转换维度,进行比较和辨析.考察人们的思想不外乎从言论和行动两个方面着眼.综观孙中山和蒋介石的一生,如果将他们的言行加以比照,确实可以看出两者不少龈龉之处.其思想上的歧异,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对西方民主的不同体认,以及对联俄容共的不同主张诸方面.中山先生的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直接继承关系.在《中国革命史》中,孙中  相似文献   

19.
历史观指人们对历史总的看法,而历史人物观指的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人物在社会和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将《汉书》放在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去清晰地把握整部《汉书》所反映出的"人物观",是比较有意义的。整体来说,在《汉书》中作者描写了几千个历史人物,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表现对历史人物主体性的认识和重视,着重评判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主要体现了智愚、善恶、事功并论的历史人物观。  相似文献   

20.
解封民国     
2007至2008年,蒋介石再度走到了争议的十字路口。海峡那边,去蒋化正进入高潮,数百座铜像被拆除甚而切割,中正纪念堂改名台湾民主纪念馆,大中至正牌匾拆换成自由广场,已成台湾一景的两蒋陵寝哨兵也被撤掉。台当局官员宣称,蒋介石将不再是民众崇拜的民族救星,而是有功也有过的政治人物。而同样在这段时间,两岸的学者却纷如过江之鲫,奔赴大洋彼岸的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取经,这里正式对外公开蒋介石日记。从这批日记中,人们看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蒋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