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髻神韵     
上杭双髻山,主峰海拔一千四百多米,为闽西第二高峰。在双髻山观日出,是一件爽心悦目的快事。  相似文献   

2.
二上喜鹊窝     
一苇 《大理文化》2009,(Z1):120-121
2006年林权改革铺开后,我积极响应州委号召,深入林权改革一线体验生活。先后到鹤庆县六合乡、洱源县炼铁乡、乔后镇和漾濞县苍山西镇、漾江镇等地,和当地的村民聊天谈心交朋友,和他们同吃住,走访了不下百十户,留下了生命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喜鹊窝的秋天》,是一卷徐徐展开的山乡生活和民俗风情画卷。故事以核桃产业发展为背景,演绎了一个山村的变迁,展示了中国西部山区农民生存方式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十  相似文献   

4.
夏德峰 《寻根》2004,(1):30-38
客家,是在中国古代北方汉民族大举南迁的宏大背景下产生的。汉民族南下定居,并融合部分畲瑶等少数民族,逐步形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汉民系。所谓“客家”,原义为北人南迁侨居异乡,相对于当地土人而言,被称为客人,后世代沿袭,成为固定称谓。  相似文献   

5.
李理  于颖 《寻根》2009,(4):52-58
沈阳故宫博物院现珍藏有一件后金天命年间(1616~1626年)所铸铁质云板,距今已有380余年的历史,可谓历经岁月,饱受沧桑。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6.
醉入莲峰     
奉命到连城扶贫支教一年。行前,安排好手头工作后,想起了一位远方的朋友。说是朋友。其实却未曾谋面。他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只是一次稿务上的往来后,便有了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他准时每期给我寄来样刊,不打电话,也不写信。每当我收到他寄来还散发着墨香的杂志时,都像是听到无声的叮咛,催我奋进,令我汗颜。行前的匆忙中,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共有246处地面文物纳入保护规划,包括汉阙、民居、宗教建筑、衙署学堂、桥梁、塔、城门及城墙、城址、山寨、摩崖造像、石刻、题刻、栈道、牌坊、水井、陵园.等等这些文物涵盖了三峡地区历史上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反映了峡江地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是峡江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中国人知道了世界上有个人叫安徒生;又是因为他,我们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个如他笔下所描绘一般的美丽国家——丹麦。  相似文献   

9.
罗塔斯要塞     
~~罗塔斯要塞@张冰  相似文献   

10.
孙发成 《寻根》2010,(1):12-15
<正>在文化成为软实力和生产力的现代社会,民俗、民俗文化、民俗艺术、民俗旅游等字眼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民俗不仅作为一种文化被重视,更是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其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们民俗知识的不足和社会上存在的急功  相似文献   

11.
王振忠 《寻根》2001,(3):78-87
晚明戏曲家汤显祖曾有“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的诗句。所谓黄白,原为金银之别称,此处系代指皖南的黄山和白岳(齐云山)。由此我们不难想见——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徽州究竟是何等地富裕!  相似文献   

12.
天津民俗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琳 《寻根》2006,(4):62-67
天津地处渤海湾,距北京只有100多公里,是京师的东方门户,故有“津门”之称。从考古发掘来看,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此地聚居生息。天津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堆积从距今6000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令3000年前,长达3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3.
何红一 《寻根》2005,(6):57-63
“和谐”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词语之一,这不仅在于它寓意美妙,契合东方民族所一向奉行的中和之美原则,还在于它在民间口头语言运用中形成的微妙的谐音表意方式以及由这种表意方式所指代的民俗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漫话烧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心 《寻根》2001,(1):103-106
佛寺在信徒、香客心中是顶礼膜拜的神圣场所,步入这个精神家园,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真诚呢?无疑,礼佛上香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烧香、许愿、磕头、合十、问讯等动态行为,与佛、菩萨沟通,完成内心的希求祈愿。缕缕清烟,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然而,烧香磕头是对佛礼敬的表现形式,如果从它的内在层面作些探究,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小吃的市井民俗与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明 《寻根》2006,(2):85-91
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 上海日常的传统市井小吃不胜枚举,甜的小点、辣的抄手、素的菜包、臭的豆腐、粘的切糕,几乎是上海市井文化的缩影,很能让人感受到上海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的名色。即使是名份相类似的小吃,在口味上、制作上、餐饮的文化氛围上,都能尝试出完全不同的品味来。在今日上海,海派小味在市井里阊中触目皆是,不过,相对说来保存得最完整最集中的当属黄浦区的城隍庙区。  相似文献   

16.
周梦伟 《寻根》2022,(1):48-50
一 烟花、爆竹统称"花炮".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在重要节日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早在唐代,湖南民间就有除夕守岁、放爆竹的习俗.唐朝诗人张说《岳州守岁》曰:"桃符堪辟恶,爆竹好惊眠."该篇描写岳州人在除夕守岁之时,用贴春联、放爆竹驱邪避恶.湖南大部分府志、县志的风俗部分,关于花炮民俗记载集中在除夕、元旦等传统佳节.长沙府"...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内在基因.研究、保护、传承和开发民俗文化,对于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认识价值、伦理价值、艺术价值、社群价值和功利价值.我们要以科学的眼光审视民俗文化,以现代的视角,借助产业运作来抢救、保护、开发民俗文化资源,以本土的特色民俗打造文化精品,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邢莉  白庆侠 《寻根》2005,(5):50-55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一首《九月九的酒》不知牵动了多少游子的羁旅之心。说起九九重阳,其起源甚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经过两干多年的历史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民族节日,具有深厚的节日文化意蕴。文献当中最早提到“重阳”二字的是《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然而此“重阳”非彼“重阳”。宋代洪兴祖在补注中就明确解释道:“积阳为天,天有九重,  相似文献   

19.
宋斌 《寻根》2010,(6):55-57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全诗长达353句、1765字,不仅是汉乐府民歌中、也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叙事诗。《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