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大宏 《科教文汇》2008,(22):190-190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解读,毛泽东主要强调“阶级斗争”思想,而中央党校梁清教授强则强调“社会和谐”思想。实际上,《宣言》这两种思想兼而有之,阶级斗争和社会和谐是对立统一,不同的时代要作不同的强调,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现在我们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和”是儒家最高的审美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哲学、文化观念和社会政治理想。它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为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所普遍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认识自然、人格修养、治国安邦等各个领域。“和”体现了天人之间的亲和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一致,继承并弘扬“和”的精神实质,对于解决我国当下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中国南方时,提出了我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迈向新世纪征途上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迅速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这对世界文化环境的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世界各国社会文化体系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使全球文化环境变得混乱、复杂,身处其中部分意志力与自控力较为薄弱的人将会在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下缺失精神理想信念与民族自信,进而开始盲目追求享乐主义,一切皆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及心理情感逐渐扭曲,对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造成重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予人们正确三观意识的重要精神指引,其中国化发展对净化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本文将结合汪信砚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一书深层次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为促进中国的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敬”是先民在原始宗教氛围中,直承忧患意识而来的“人的自觉”的表现.“敬”观念在西周时期大抵沿着两条路线发展:一是承袭了殷商以来“敬天”的思想并对其加以改造,但西周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仍然是宗教;二是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周人提出了“敬德”的思想,凸显了人的理性价值;同时,“敬”观念与西周的礼乐制度相渗透,共同维护了西周社会秩序与人际交往的和谐.由此,“敬”呈现出宗教、人文、政治三重特性,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和”文化看“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韬 《今日科苑》2006,(12):88-88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文化又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和”思想萌芽于原始先民在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古代先民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自然界和谐状态的认识。催生了原始的贵“和”思想。这一思想萌芽经过漫长时期的发展,历夏商至春秋,逐渐完成了从经验形态到理论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近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8.
伍星 《科教文汇》2009,(18):280-281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他的世界历史观点为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诠释的“全球化”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全球化”思想是运用世界历史概念来展开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经济一体化”以及人类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经济一体化”引起了各种社会现象,“全球化”的过程仍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首先是“经济一体化”,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只有各国共同努力,向和谐、统一的“全球化”模式转变,才能使国家、全球市场、全球民间社会都走上协调之路,形成建设地球村的历史合力。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两会提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三个方面来论述师范生免费教育,它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1988年2月25日,中国未来研究会暨《未来与发展》编辑部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主题为“21世纪的社会与人”的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首都部分从事社会学、人口学、法学、哲学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学者参加讨论和交流。研讨会上,与会者就21世纪世界人口的发展,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控制,人的伦理和价值观的取向,人际关系发展趋势,社会思潮的演变,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契约关系的变化,文化模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集经济、技术、社会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善待自然的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蕴涵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调谐”思想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是对西方人与自然对立的文化观念的扬弃,深入研究其所蕴涵的价值理念和相关思想,必将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特色的人天整体观念和辨证思想,它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元极学“和论”对“和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其主要内涵有:和乃自然之道,和生天地万物,和是三元之根,和为性命之本。  相似文献   

1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一目标和任务的提出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人是社会的主体,又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人是生活在自然界当中的社会人,自然界是…  相似文献   

14.
杨红英 《科教文汇》2008,(23):250-250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将《围城》中的文化负载词语归为五大类,并且分析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以及《围城》译者对文化负载词语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将《围城》中的文化负载词语归为五大类,并且分析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以及《围城》译者对文化负载词语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和谐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工作的指导方针。社会和谐与否关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从微观着眼探讨“和谐招募”、“和谐激励”、“和谐工作环境”及“和谐生活保障”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促进组织和谐发展,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我们的目标。“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与人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正在拟定中的“十五”计划,将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以及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不仅揭示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和谐统一的价值目标,而且蕴涵着以仁守中、以义时中、以礼制中、以智致中的"致中和"智慧。深刻理解和恰当转化传统"中和"思想中"仁义礼智"的伦理价值,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丽 《世界发明》2010,(10):16-16
在全世界,中国人大概是对石头最有感情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别名《石头记》。这种对石头的痴爱,在雪松的笔下,也得到了充分的呈现、承载和创新。由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与中旭盛世风华文化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承办、“艺术北京”与上海映尚广告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雪松个展于8月29日~9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