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明学 《新闻窗》2007,(2):58-58
电视新闻节目,一般都要先播发“内容提要”。一期新闻能不能吸引观众,“提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提要”是电视新闻的魂,它在一期电视新闻中的作用有时甚至会超过头条新闻。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要以编写好“提要”为己任。如何才能编写好电视新闻“提要”呢?笔者在多年的电视编辑实践中,总结出了“选择合理、用语恰当、整体适度、吸引观众”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陆康 《视听纵横》2005,(6):96-97
多年来,广大电视艺工作为了使荧屏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次的电视观众的不同需求,想尽一切办法.不断改进节目内容、节目形式,提高节目的化品位,创作出不少新颖别致、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艺作品。但是.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曾有着“新花招”的电视艺节目又慢慢成了观众眼里的“老套头”,观众没兴趣看.当然影响收视率,这样.又逼着你对节目、栏目进行改版.推出更适合观众“口味”的“新花招”,以赢得电视市场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作为《梨园春》节目的主持人,我们代表着栏目的形象,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观众。如今随着栏目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观众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作为主持人,站在栏目和观众之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观众的鼓励、支持和掌声,也更切身地体会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 人们常说主持人是一个栏目的“脸面”,就主持人形象的定位,我们也走了一条“返朴归真”的道路。考虑到梨园春是戏曲栏目,而戏曲又是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于是,我们的形象定位汇成了“东方长者”和“东方娃娃”,无论发型还是服装都极具民族特色。一年下来,我们受益匪浅,可是我…  相似文献   

4.
论倪萍     
论倪萍应天常观众对主持人的共同衡定标尺是“真”,而倪萍的形象是真诚清新、谦恭随和。但是为什么到了倪萍如日中天的时候,观众都忽然叫道“该换人了”!?倪萍进入了她的“高原期”,倪萍追求真诚,但是她的演员历史使她的戏剧化行为、模念惯性在不自觉中发挥着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西卫视的《寻找金花》,以其清新脱俗、内涵丰富、智慧机巧。而在电视界赢得一定的影响力。每期节目中.摄制组都要搜寻出3位同一地域同一民族的“金花”(即青春美少女),不仅展示她们的秀美姿容,还讲述其成长经历,表现其生活环境,显露其性格才情,最后通过观众投票,选出一位最有人气的民族金花,成为当期的“花魁”。尤为可贵的是,节目通过对金花们美丽形象的展示,生动地反映出该地域民族风情和传统习俗的千姿百态,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美丽人物、绚烂风景和多彩生活。看了近百期的节目,深为它创意的精妙和节目形态的生动而赞叹。可以说.观众是跟随摄制组的镜头,踏上“搜寻美丽”旅程的。该节目有以下特点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6.
王可 《声屏世界》2005,(9):53-53
许多台就同一种题材又同一种形式的节目同时开播好几个,一个题材、一个内容反反复复地说来道去,造成了资源上的极大浪费,这种电视节目“雷同化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是晚会类节目、每逢大小节日,各级别电视台无一例外都开始了“晚会聚餐”。从歌舞到小品,从主持到采访,观众都看厌了,看烦了,根多时候,观众必然只锁定大型的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7.
东方电视台请观众点播。他们设立了“电视剧观众点播剧场”,广大观众对此反映强烈。有线影视频道请观众评分。他们推出“一周影视剧排行榜观众评分活动”,根据观众投票评选出一周最佳剧目、最差剧目及前4名排行榜,每周进行公布。这一活动已获得观众的积极响应。上海电视台则是请观众审片。他们建立了“观众审片组”,请市民为选片、播放出谋划策。这些措施说明电视台在荧屏竞争中已逐渐树立起“观众是主人”的意识,这无疑是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乔志峰 《声屏世界》2009,(11):69-69
如今,诸家电视台都暗中在娱乐节目上较劲,甚至都不约而同地打上了“快乐”或者“益智”的标签。“快乐”与否,置身其外难作判断,现场的观众倒是很快地都“乐”了起来。而是否“益智”,一般的观众都应该有发言权的。所谓益智,无非是这类节目大都以“益智游戏”贯穿始终,那么其间的“益智游戏”又都是些什么货色呢?  相似文献   

9.
央视年头大戏《天下粮仓》,冷冷热热总算播完了。记得刚“隆重推出”不久,就有观众批评它枝节繁杂,血腥味重,而导演吴子牛却不认帐,说这是要表现“为天地主心”的大主题,并断定观众日后终归会明白,“电视剧就该这么拍的”,一副信心十足,不足为外人道的样子。但结果却并不怎么美妙,收视率竟真的是一路“高开低走”,越往后越下滑,到收场时几乎是悄无声息了,而且日后也未必有人会记起。看来,观众到底都没能弄明白这拍法,并为这天大的主题所感动;也许电视剧原来就不该这么拍?拍得让人看不懂看不顺?比如,“三突击”“高大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各新闻单位都在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推出新的举措,争取读、争取观众,对稿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见报率和获奖率的难度也相对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立足现实,在新闻稿件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努力写出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来.正在成为每一个新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主攻方向。本拟结合采写工作实际,对新闻如何出“数”,出“金”、出“新”、出“彩”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先得学会说话。话谁不会说?但面对着冷冰冰的摄像机镜头,却要把话说得让每一个看你节目的观众心里都热乎乎的,感同身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仔细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看似“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现代化的媒介手段方便了受众,却给电视节目主持人出了不少难题。“咫尺天涯”还是“天涯咫尺”?坐在演播室里和观众说些什么话?怎样才能和观众说上贴心话?这个问题竟让我琢磨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12.
王涛 《声屏世界》2009,(6):68-69
如今,多家电视台都暗中在娱乐节目上较劲,甚至都不约而同地打上了“快乐”或者“益智”的标签。“快乐”与否,置身其外难作判断,现场的观众倒是很“快”地都“乐”了起来,而是否“益智”,最有发言权的恐怕还是观众。且看这类将“益智游戏”贯穿始终节目是如何“益智”的。  相似文献   

13.
赤裸的真实     
每星期六晚上,莫斯科MITV电视台都要播出新闻时事节目:“赤裸的真实”。漂亮的播音员斯维特兰娜小姐要回顾一周来的时事要闻。随着节目的进展,她开始缓缓解开衣扣,又漫漫脱掉外套和衬衣,在节目结束时,她也恰到好处地给观众留下了一个“赤裸的真实”。 斯维特兰娜播出的新闻未必就是“赤裸的真实”,可她自己展现给观众的身体确是“赤裸的真实”。据说,“赤裸的真实”带来了一场收视牟的革命,现在,全莫斯科几乎人人都在收看这个节目,当然,究竞是在关注时事新闻的“赤裸的真实”,还是关注播音小姐的“赤裸的真实”,无从统计…  相似文献   

14.
李琳 《报刊之友》2013,(7):81-82
过去,电视综艺节目只是顺应观众作息习惯,只注重节目的收视率以及功能性,所以很多节目都是稍纵即逝抑。但如今,在观众的心中,形式意义大于本质,牢牢把握住受众的情感,洞悉时代发展趋势,才能设计出有口皆碑的好节目。简单说,过去的营销是“以理服人”,现在的营销是“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15.
李忠运 《青年记者》2006,(15):12-13
生死攸关的瞬间 2006年2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05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农民工英雄”魏青刚在滔天巨浪的台风“麦莎”中三进三出、合生救人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亿万观众。颁奖现场大屏幕久久定格的巨幅救人照片,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照片的拍摄者钱程,是青岛边防支队沙子口边防派出所一位年仅24岁的普通干警、摄影通讯员。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1)
《文汇报》于1996.8.29刊出大题目《国产电视剧占据荧屏主菜单》,副题是《一批现实题材剧一扫虚假弊病,实实在在走进观众视线》。读者自然会想到,这主菜单是什么?观众可以意会是“一批颇具特色的国产电视剧在荧屏频频亮相”,占据了荧屏黄金时间的主体。但“...  相似文献   

17.
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无疑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但这类宣传往往是块难啃的“馒馒”。因为政治宣传做起来既容易又困难。易在只要有一定的数量就会形成声势和气氛,很容易完成任务;难在出佳作难、出精品难、吸引观众难。这种宣传如把握不好,很容易搞得主题单一,内容枯燥,离观众实际生活比较遥远,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也易于趋同,很难形成“卖点”。  相似文献   

18.
子乐 《中国编辑》2007,(2):95-95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从印刷文化到视觉文化的“视觉转向”。相对于印刷文化对读者的文化水平有基本的要求,视觉文化时代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从而使得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社会群体也能进入文化传播的圈子。在所谓的“视觉文化”时代,“读者死了”,但是“观众”们却依然“活着”。视觉文化中的人们并不都是电子游戏和电影的被动消费者,他们依然存在着对“内容”的渴求。因此,视觉时代的职业读书人便应运而生了。同经典名著的影视作品相比,“百家讲坛”的教授们所做的工作是“替”观众们看书。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甚至“浅入浅出”的解读,满足了观众们对阅读的渴求。  相似文献   

19.
今年,集团统一策划、统一调度、统一组织的“新年开门红”春节晚会在观众求异、求变、求新、求乐的强烈期许中闪亮登场,从电视七个频道的七台“春晚”总体播出反馈看,绝大部分的观众和业内人士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姜鹂  刘银刚 《新闻窗》2005,(4):27-28
如果说电视新闻主要是反映新闻事件,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给观众以“信息”的话,那电视新闻评论则是以客观事实或现象为出发点,进一步对事实或现象进行解读、分析、观察,揭示事实的本质及所蕴涵的意义,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不仅给观众提供“信息”,而且给观众以“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