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育是优化课堂教学主体、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和利用语文环境三者的有机统一,实际是解决将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的问题。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语文教育的真正内涵应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唯此才能使学校语文教育过程奏出深沉激越的旋律,让语文教育保持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王杨 《考试周刊》2012,(11):21-22
语文教育人性化实际是将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的问题。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语文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这便是语文教育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个性化实际是将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的问题。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语文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这便是语文教育个性化或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罗俊杰 《文教资料》2010,(16):47-49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体现人文精神,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文章作者从新课标提出的大语文观出发,针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重构充满生命意识的语文教育,指出在语文教育中落实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对人之存在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无可厚非是增长人的知识,提升人的素养,最终促进人的发展。其目标的永恒"主体"是人,脱离了人的存在,将毫无价值与意义。从人性本身视角来分析语文教育的本质,更能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传承手段即是知识的传授,而知识的本身的"工具性"正是语文教育属性之所在;语文教育的另一属性即"基础性",也正是符合人性发展规律之反映;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正是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统一,将最终回归至人性本身;本文试图从人性之角度分析语文教育的本质,本研究认为:语文教育是生活世界的回归;语文教育是美的教育,教育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表现;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主体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评价是语文教育价值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语文教育评价观,就是在语文教育评价过程中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从哲学的角度审视,语文教育评价观,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的有机统一,即坚持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统一、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统一、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统一。合理而全面的、科学而规范的语文教育评价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7.
王熊 《考试周刊》2011,(90):39-41
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语文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这便是语文教育个性化或人道化。这样,实现语文教育的个性化或人道化,实现语文教育的个剐化与个体化.使学校语文教育具有个性.特色.并让这三者联成一体。就能共同奏出语文教育个性化深沉激越的旋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洋溢着灵性的课程,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个性。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飞扬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开始生命的旅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文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和“人文”相统一的特点出发,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最终完成“人格”的完美塑造,实现语文教育中“文”与“人”的真正高度统一,“教”与“育”的真正有机结合。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要求,应抓住文本及其语言的主要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情境与过程,实现学生“人”的一步步跨越。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个性化是以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人才而非工具的问题。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语文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而人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植根于人的个性化土壤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问是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59):47-48
将劳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是完全符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特点,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语言与思想相统一的教育效果。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困局分析,厘清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基本策略,为实施劳动教育探索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夏法 《教师》2010,(30):120-121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怎样达到和谐统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教封改革的人文主义方向;课堂教学的人文主义方向:师生关系的人文主义方向:语文教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方向。语文教育要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揭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其内在意义和价值在纯工具论的领地里是没有位置的。然而,语文不是外在于人的一种存在,人的表达、人的交际、人的思维、人的社会历史文化,都是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因此,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发展过程,是激发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不仅培养人的工具理性,还培养人的人文精神。概括的说,语文教育指导学生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不同于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性是语文工具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应在语文教育中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独特的人文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怎样达到和谐统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教材改革的人文主义方向;课堂教学的人文主义方向;师生关系的人文主义方向;语文教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方向.语文教育要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着重强调培养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按照袁枚的“破卷取神”法通读耿红卫的《语文教育新论》(长江出版社2007年出版),我感悟这本著作的灵魂就是“语文教育新理念”。作者认定:“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内在统一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所作的实然判断和应然判断的有机统一”;“语文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主体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是教育主体对语文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和育人的价值。”笔者作为从教语文半世纪的老兵,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要面向学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困难重重。语文的出路何在?必须真正弄清困扰语文教育的因素,才能真正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8.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哲学著作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导向作用。把哲学著作和哲学精神引入语文教育,可以让哲学在发挥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以哲学的学习促进语文教育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育人是教育的总目标,实现这个总目标的途径是具体的课程教育。语文课程育人立足于语文课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过程来具体地育人。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单纯从语言的内容确定的教育不属于语文教育,必须是实现了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教育才属于语文教育。因此,我们不能继续高喊“进行人的教育”,而是要研究怎样实现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培养目标,在具体培养理解和表达的汉语能力的过程中育人。  相似文献   

20.
王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2):170-171,177
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原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它主要体现在"因文明道,因道悟文,文因道存,道因文显"。二者是统一整体的两个方面,我们应该道不离文,因文明道,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