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尸子》为先秦重要典籍,至南宋全书散佚,幸后人载录并辑佚,才得窥其大概。前贤时人认为现存《尸子》为伪书,给《尸子》研究带来许多困难。综合诸家的研究,立足《尸子》文本考证《尸子》确为先秦典籍,并非伪书。  相似文献   

2.
《尸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学派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名实论、尚贤论、去私论三个方面分析《尸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从治学方法、思维方式、思想体系三个方面分析《尸子》一书的学派属性,可知《尸子》应属于战国时期楚国黄老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3.
寇志强 《文教资料》2014,(30):39-40
《尸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二十篇”,此书曾在南宋时期亡佚,至清代方被辑佚成书。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尸子》研究逐渐增多,其中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辨伪及思想上,而新时期学者则扩展到语言词汇、训诂、辑本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文训诂是文献本身所舍有的解释形式,在训诂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从训诂用语、训诂方法和训诂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尸子》正文中的训诂特点,总结规则.阐明条例,探求《尸子》正文训诂对训诂学的发展完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尸子》为先秦重要典籍,至南宋全书散佚,幸赖后人载录并辑佚,才得略以窥其大概。有关尸子的现存资料甚少,给《尸子》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尸子》的作者、生卒年、成书年代等问题,虽是研究之前提,然亦众说纷纭。从《尸子》文本本身、目录学著录、文化思想等路径,综合诸家前人研究考察,《尸子》一书当为战国后期的尸佼逃入蜀国之后创作的杂家著作。  相似文献   

6.
关于《尉缭子》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学界多有讨论。战国古本《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而进行的挑选与删减,形成了现在所见的《尉缭子》。今本《尉缭子》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与尉缭所提出的建议也不是秦王政时期秦国的情况,未能反映出秦始皇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故而作者当非秦始皇时期的尉缭。通过对全书进行综合分析考察,认为今本《尉缭子》是梁惠王(魏惠王)时的尉缭所著。  相似文献   

7.
《御定渊鉴类函》收有未见于文集的王阳明史论佚文《四皓论》。本文通过考索王阳明相关文献指出,他多于诗作中援引“四皓”故事以言自身“退隐”之志,而史家所载“四皓”故事,确有不足为王阳明援引为同道之处,故而作《四皓论》以稽考相关史实对于研究王阳明而言实有其必要。  相似文献   

8.
元明以来,《燕丹子》的成书时代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出现了六种不同意见,即:战国说,秦代说,秦汉之间说,两汉说,宋齐说,隋代说。本文在总结、概述和评议古今诸说的基础上,根据西汉初年流传的荆轲刺秦传说材料,对《燕丹子》的成书时代予以考论,认为《燕丹子》成书于秦汉之际,在内容上则为《史记.刺客列传》所本。  相似文献   

9.
战国中晚期,诸子学之思想轮廓已大抵成型,是时有学者撷取各家思想论述与自身观点加以整合,别成一派,班固将其归类之于杂家,《尸子》正此间众代表著作之一。大化论是中国古人认识和理解世界万物如何存在的哲学命题,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同宇宙观、致知论等共同构筑了中国哲学的主体脉络。今试从大化论这一角度出发,对先秦时期杂家之学术思想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10.
《醒世姻缘传》成书年代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有“崇祯说”、“顺治十八年说”、“康熙六十年说”、“乾隆说”等。这里,在“清代说”的基础上,通过对明清两代科考制度、服装颜色、职官名称演变等方面的考察,论证《醒世姻缘传》成书的上限应该是雍正四年(1726年)。  相似文献   

11.
《诗经》衬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术界对《诗经》衬字的研究处于零散、不系统的状态。本穷尽统计了《诗经》中的衬字,共有46个,使用1193次。《诗经》衬字的语音与诗歌体裁紧密相关,声类中以舌、喉音居多,韵部中阴声韵居主体地位,韵腹以[e][a]居多。《诗经》衬字是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由于长期处于某种结构中,有些衬字的用法逐渐稳定而具有了某种词性,保存在后世的语言中。  相似文献   

12.
《论语》"雍也篇第六"中"夫子矢词"困惑着历代学者:其一,孔子与弟子言语,何必指天发誓?其二,"矢词"中"矢之"和"厌之"中的"之"该当何解?对于这些疑点,历来学者多数是通过说文解字来寻求答案。从文献上看,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探讨以上疑点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前人说文解字的基础上,引入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探究"夫子矢词",重点考察选择这一特殊语言形式背后的原因,进一步证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形式是意义的体现"的观点,并验证将话轮、衔接、连贯等概念应用于探讨《论语》雍也篇第六"夫子矢词"及其英译问题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的研究旨在拓宽《论语》及其英译研究的思路,为《论语》的今译和英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伤逝》的叙述者并不像许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第一人称的人物叙事者涓生,而是未登台亮相的缺席叙述者,他代表了隐合作者的思想规范和价值判断,是一个可靠叙述者;叙述者的“沉默”,使涓生在与读者的平等对话中显明作品意蕴的深刻和叙事技巧的匠心,同时显露作者的苦闷彷徨之心。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挖掘马建忠关于“接读代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接读代字”的本质可抽象为语义附着。语义附着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读代字”内部不同的性质和用法。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挖掘马建忠关于"接读代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接读代字"的本质可抽象为语义附着。语义附着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读代字"内部不同的性质和用法。  相似文献   

16.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以"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并首次全面运用"神情声气"理论研究虚词。《经传释词》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虚词专著。两书都采用了比较归纳法、上下文联系法和推究本义法,而《经传释词》运用的"因声求义"法与《虚字说》运用的"因声求气"法则彰显了两书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也体现了训诂学派与修辞学派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宋代理学家杨时“虽不以文章见重”,但其文学创作颇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作文善用典型化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作诗追慕陶渊明,学习李杜,几得其神。题材多样,风格独特,理趣、逸趣兼备。炼字琢句,善用叠词,描写生动。  相似文献   

18.
海盐腔创始年代及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创始于南宋张鎡,一说创始于元代杨梓、贯云石,一说创始于明成化年间。从有关典籍的撰述年代及相关材料的考述中,可以认定海盐腔创始于元代的贯云石,而杨梓父子在海盐腔的传播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