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80年代,顺手从二楼扔下一块豆腐就能砸倒一堆双眼忧郁、长发飘飘、满口风花雪月的校园诗人。90年代,整个校园都崇尚把“无厘头”作为“接头暗语”,动不动就有人站在晾衣场扯着嗓门喊:下雨快收衣服啦。到了新世纪,女生喜欢野蛮,男生喜欢东凑西凑地凑上四个人,然后大步流星地在校园里进行新版F4模特表演。校园五彩缤纷的变化验证着我们年轻时留下的点点足痕,在这里,我们快乐,我们寂寞,我们曾经豪情奔放,我们曾经黯然神伤,但得也好失也好,所有的一切经过岁月的风干都会成为记忆中斑驳而鲜活的风景。我们无法苛求在短暂的校园岁月里不留下点滴遗憾,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让保贵的校园时光从身旁悄悄流走,也许因为年轻,也许因为环境使然。校园“非主流”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存在着,他们影响着自己、影响着他人、影响着校园,不管你承不承认,他们也许是我、是你、是他。  相似文献   

2.
彭萍 《教育艺术》2001,(12):9-10
有关专家指出 :在大多数情况下 ,人际间有声语言交流只表达大约30 % -35%的信息量 ,而65 % -70%的信息量是由无声语言来表达的。这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想 ,运用无声语言教育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 ,也许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有着很多言语无法替代的作用 ,恰当运用确实能无声胜有声。一、慧眼识才 ,行动中传递爱的信息教育学家周弘说过 :“像万物生灵一样 ,每个孩子与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他们身上都有独具特色的东西 ,关键是我们是否有一双慧眼 ,是否能够发现。”面对你的学生 ,如果能正确认识到他们都是跨…  相似文献   

3.
在低段学生的作文起步阶段,如果我们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培养学生从小观察、感受生活的习惯,引导他们乐于将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笔进行记录和表达的习惯,也许能唤起他们的写话、写作意识和需求,并让这种意识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是值得探索的。  相似文献   

4.
离婚对于父母来说,也许是痛苦的结束,但由于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教师和家长应对此高度重视,在心理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使他们也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2003年.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年会上,很多招办负责人认为现行考生电子档案内容不够充实,不利于高校录取进行全面选材,并提出了建议(详细内容本刊在2003年12期已经报道)。高校录取如要充分体现“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的话。除了从考生的电子档案中了解考生的高考成绩、志愿情况等信息外,他们还需要了解考生其他方面的信息吗?如果需要的话,他们还想了解什么呢?也许此文能告诉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在全班学生面前许诺:“谁能在期中考试时得到满分,谁就可以让老师尽其所能实现他的一个心愿。”今天,竟然有十余名同学因为满分登上了讲台,他们的双眼中无一不流动着兴奋与骄傲的光彩。而我呢?既欣慰又紧张:欣慰的是有这么多孩子在一年级就拥有了勤奋的品质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紧张的是谁也不知道这些小脑瓜究竟会想出什么样的心愿。也许让我带他们吃顿肯德基?也许让我送他们一本连环画?也许让我答应他们当几天班干部?总不至于让我带他们去月球吧?幸亏当时我在许诺时曾狠狠地强调了这个心愿必须是老师力所能及的。我不禁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英语学习后进生,他们也许总会让你失望.可是,我要说:老师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是"潜力马",需要我们伯乐般的信心、爱心、关心和耐心.请您给这些孩子更多的赏识吧,他们需要你更多的关爱,用顺乎其发展规律的活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滋润他们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潜在的力量,获得学习的快乐,为他们撑起一片学习的蓝天.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能始终都不出错。然而,有时人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也许我们的父母期望我们完美无暇,也许我们的朋友常念叨我们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改正。而他们难以谅解的是我们的过失总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触痛了他们的心。这让我们感动负疚。但在承担过错之前,我们必须问问自己,那是否真是我们应背负的包袱。  相似文献   

9.
最近,多次听到有校长们沾沾自喜地吹嘘,说他们学校“没有杂音”。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没有杂音,也许就意味着一言  相似文献   

10.
上中学一年半,没想到竞和三个男生混得烂熟.他们分别被同学称为"一绝情"、"一无情"、"一多情".也许是缘分到位,这学期班主任偏偏安排我们"四魔女"坐在他们后面.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是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各种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哪怕是一些很小的细节也不能放过,这样我们的行为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要知道,教师的一个"不经意"也许会影响到学生的思考,影响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对学科的兴趣甚至他们的行为习惯。所以,数学教师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许多教育工作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经济或学术上的,它更与我们在道德和品质上的一些缺陷有关。如果我们从“课程理解的范式”去思考的话,德育至少应该成为早期教育课程对话的一个部分。也许幼儿间所有的活动都有其道德含义,也许幼儿园所有的课程都拥有一种道德本。然而,这些德育资源都需要教育去发现和整合,幼儿只有去体验、理解和实践后才能将德育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面临不同道德情境时做出及时合适的行为举措。  相似文献   

13.
你不必完美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能始终都不出错。好几次,当我必须告诉我的孩子们我在某件事上做错了时,我多害怕他们不再爱戴我。但我非常惊奇地发现,他们因为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更爱我。比较起来,他们更需要我诚实、正直。然而,有时人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也许我们的父母期望我们完美无瑕;也许我们的朋友常念叨我们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改正。而他们难以谅解的是因为我们的过失总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触痛了他们的心。这让我们感到负疚。但在承担过错之前,我们必须问问…  相似文献   

14.
你不必完美     
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能始终都不出错。好几次,当我必须告诉我的孩子们我在某件事上做错了时,我多害怕他们不再爱戴我。但我非常惊奇地发现,他们因为我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更爱我。比较起来,他们更需要我诚实、正直。然而,有时人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也许我们的父母期望我们完美无瑕,也许我们的朋友常念叨我们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改正。而他们难以谅解的是因为我们的过失总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触痛了他们的心。这让我们感到负疚。但在承担过错之前,我们必须问问…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类孩子,虽然他们的年龄和家庭条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行为要比实际年龄老成得多。我们习惯上称这种言行举止过早成人化的孩子为——小大人。一位母亲说了她儿子这样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6.
一、倾心关爱,善意帮助问题学生犯错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定型为道德问题。孩子们了犯错误,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在错误中不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宽容、善待他们。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盐文化     
·盐与人类· 1、滚滚黄河,河东大地,河东盐池。” 解说词: 为什么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为什么说黄河中下游会交处的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历史的回声说:因为这里有盐池,这里有一个宝地——河东盐池! 盐,在一般人的视野里只是普普通通的调味品,他们也许没有想到盐在人类生活中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展示过无与伦比的魅力。 现在,就让我们一道走进盐的领地,观赏一下盐的世界,了解一下中国盐文化的历史进程;这样,我们也许就会眼界一开,真正地认识盐,认识中国盐文化的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18.
时鲜素材     
《家教世界》2013,(9):18-19
续写雷锋日记北京市红十字会启动"人道感言博爱寄语"首都红十字青少年续写雷锋日记活动。3万册日记本发放到本市青少年手中,用于记录他们学雷锋的事迹和心得。"也许我们的力量很微薄,也许我们的行为并不引人瞩目,但我们一定会因为自己全心奉献而收获更多!"启动仪式上,青少年代表向全市青少年发出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传递雷锋精神、续写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陶先生说的“解放”就是要为孩子创设条件,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解放了,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么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的能力。我们说,创新能力在中学阶段一般是通过动手动脑的结合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赵晓虹 《成才之路》2012,(10):100-I0017
正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能始终都不出错。然而,有时人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也许我们的父母期望我们完美无瑕;也许我们的朋友常念叨我们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