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课书2003年4月(人版)《语文》第二册202页,在《数词·量词·代词》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数词中……有的表概数,如‘几、些、多、约’等”。我认为这里关于“多·约”两个词的词性归属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下面,我就这一问题阐述我的看法,望行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在共时层面上对"真心"的句法功能和组合能力进行考察,发现"真心"不仅可当名词使用,也可当形容词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只将其标为名词不妥,应补充其用为形容词的用例。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25-31
在佛法看来,观诸行无常,能让世人破执、对现实生厌离心而出世间,终得悦心解脱。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也具有类似的看法。不过,与佛法有所不同的是,庄子洞悉世间万有皆是无常,但并不提倡人们遁世、出世,而主张陆沉于世,指出如果人们意欲彻底化解痛苦,那么,其必由之路乃是顺道而行,高扬以审美的心胸对待生活、观照人生、憧憬未来,役使或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或驾驭,让人之所为与天道协和一致,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享受到人生的至乐、逍遥于天地之间。  相似文献   

5.
读了《汉语学习》先后发表的三篇有关“相当”词性分析的讨论文章,对三位作者的分析方法及其结论均有不敢苟同之处,谨以此文就教于诸同道。  相似文献   

6.
谢德三《墨子虚词用法诠释》认为"而"作指示代词犹"此"、作系词犹"乃"、作准系词犹"如"、作副词犹"乃、才",并根据译义把"而"归为介词和连词。这些"而"的语法功能都是连接前后两个谓词性结构,是连词。《墨子虚词用法诠释》忽略了"而"的语法功能,用强赋实义、翻译的方法,对"而"做出的词性归类是值得商榷的。《墨子》中的"然而"大部分都不是凝固结构,"而后""而况""而已""而已矣"都是词与词的组合,《墨子虚词用法诠释》把它们都归为熟语也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读曹起先生《试论“经(经过)”的词性》一文,很有启发,但曹文认为“经过”只有动词用法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利用语料和语法化理论证明“经过”应该有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8.
“把”这个词有多种词性,为了帮助同学们迅速正确地作出判断,特总结出如下的规律: 1.当“把”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做修饰成分时,“把”是介词。  相似文献   

9.
虚词“而”的词性总的来说只有三类 ,即 :代词、连词、助词。有人提出“而”作动词一说 ,经举例证明 ,“而”不能作动词  相似文献   

10.
壹"黑白无常"在高二年级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黑者,郝武也,长得虎背熊腰,肤黑如炭;白者乐文,天生唇红齿白,风流倜傥。"无常"则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四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得选兵八万人”的“选”字教材未加注释,一般参考书都译作动词“挑选”,将原句译作“挑选兵士八万人”。这种译法,“得”字没有着落,不妥。《诗经·齐风·猗嗟》:“舞则选兮,射则贯兮。”郑玄笺:“选者,谓于伦等最上。”《汉书·武帝纪》:“《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  相似文献   

12.
“一连”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学界一致认为其为副词。通过追溯其源,并从“一连”与动词“连续”的对比分析以及副词的用途两方面入手考察,可以得知,“一连”最初当由副词“一”与动词“连”凝固而成,在历来的用例中体现出动词的倾向性。其虽处于由实变虚的语法化过程中,但这种“虚化”不够彻底,故“一连”还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副词。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祝福》中有这样一个词语——“无常”。课本注为:“佛教用语,意思是一切事物,包括生命都不能长久,有生必有灭,多引申为死的意思。”笔者以为,这个注释不符合本课实际,有悖于作者原意,即使放在原文中,也是令人费解的。原文在写到得知祥林嫂死去的消息后,作品中“我”独坐在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  相似文献   

14.
无常     
<正>~~  相似文献   

15.
“相当”这个词作为词例,最近在一些语法著作和文章里,把它说成是副词(《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刘丹华等著,135页;《现代汉语》黄伯荣等编,修订本,下册304页;《语文学习》1984,7期,刘治平的文章,59页),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6.
语法学界对于“一起”一词的词性判定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全面分析了“一起”的分布情况。由于对副词“一起”的一般用法的看法分歧较少,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在+一起+动”这种格式中的有较大争议的“一起”的词性问题。本文承认“一起”是一个兼类词,具有名词和副词的语法功能,但又和以往的研究有所区别,认为“在+一起+动”中的“一起”也是副词。本文还对“一起”所属的副词具体小类有所分析。  相似文献   

17.
象声词,又名拟声词、摹声词,顾名思义,它乃是一种模仿、描绘人或事物声音的词。有的语法书,在谈词的分类时,未涉及它;有的语法书,如《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将它列入叹词,而安师大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将“拟声词”作为一类,称它为特殊的虚词,并把它分为“摹拟人的声音的拟声词”——叹词,“摹拟事物声音的拟声词”——象声词。看来,也是将象声词(拟声词)归入叹词。  相似文献   

18.
“继续”一词,使用频率相当大。讲析课文,分析句法结构,往往要碰到它。对它的词性认识不同,对同一句子就会作出截然不同的分析。比如:  相似文献   

19.
汉语史上,"莫"具有名词、代词、副词三种词性。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莫"用作时间名词;在上古汉语中"莫"主要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在中古汉语中"莫"用作副词的用例明显增多,而且根据其在句中的不同作用,又细分为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表揣测性疑问的语气副词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的是“所种树”、“所种”、“所以种”这一类结构中的“所”字。“所种树”的“种树”是定语加中心语的结构;“所种”的“种”是定中结构中的省略式,只出现定语,没有出现中心语:“所以种”的“以种”电是定中结构的省略式,只不过动词定语“种”还带了状语“以〔之〕”罢了。作者企图回答的就是这一类所字定中结构里的“所”字属什么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