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5年韩国光复之后,韩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私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形成具有韩国特色的私立高等教育体系。韩国私立高等教育享有国、公立大学一样的法律地位,成为韩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私立高等教育不仅规模大,而且其质量可与国、公立大学媲美。  相似文献   

2.
在跨国移民的研究中,文化适应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化冲击则是一个分阶段的文化适应过程。在韩国的中国移民中,朝鲜族是一个特殊的族群。朝鲜族和韩国人有着同源的文化和血脉,随着中韩建交他们是最早进入韩国社会的中国移民。语言相通加之文化同源,他们在韩国社会经历着不同于其他移民的文化适应过程。在韩朝鲜族在经历了到韩半岛寻根的期冀,到无法真正融入韩国社会的失意,现在他们开始重新调整自己在韩国社会的定位,文化适应过程正在从危机期走向调整期。  相似文献   

3.
韩国公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不仅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还促使了经济的腾飞,韩国的教育体制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韩国公民教育能获得成功,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把握了三个重点:坚持科学的理念,规划明确的内容,运用有效的方法,这些对我国的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当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和地理的关系,文化和民族性,以及中韩现代足球的发展上比较,两国之间的足球运动应有着相似性,可从结果上看,中国男子足球运动的发展状况太不尽人意。本人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研究,总结研究成果,发现不足,为中国男子足球运动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国游客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洪杰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1):115-116,119
在中、韩建立外交关系后,韩国来华游客迅猛增长。然而在韩国访华旅游市场迅速扩大的背后,也存在很多不足。我国的旅游企业应加大对韩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开发出适合韩国游客的经典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课外补习在国外被称为“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国内有研究者将其称为“择教”,是与“择校”并列的教育选择形式之一。国内的课外补习研究主要是从课外补习的概念、成因、现状、影响和政策启示等方面展开的。未来该领域需要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何慧芳 《教育与考试》2011,(2):43-46,80
韩国的科举制度萌芽于新罗时期,确立于高丽958年,在朝鲜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于1894年甲午更张时期被废除,在韩国共存在了936年。科举制度成为韩国封建制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韩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丰富了韩国的政治文化,推动了儒学在韩国的传播,并促进了韩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韩跨国婚姻增加的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韩跨国婚姻持续增长。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其中的原因,包括政治友好、经贸合作增加及交流频繁、文化认同及教育交流增多、韩剧热播的影响、国际婚介所的推动等。此外手续简化及中韩跨国婚姻的成功例子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韩跨国婚姻将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中高龄者就业,韩国制定了《雇佣上禁止年龄歧视及高龄者雇佣促进法》,该法对雇佣中各种场合的年龄歧视行为加以禁止,并规定了权利救济条款。该法的出台和实施将使韩国促进中高龄者就业的基本国策早日达成,同时其立法经验也给我国带来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社会新式教育快速兴起,新式学校逐渐取代传统的私塾和书院,成为教育机构的主流。政府在发展和普及新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新设大量学校,另一方面也对传统教育机构进行改造,使融入新的学校系统。相比较而言,书院改学堂较为容易;传统私塾因为数量庞大,分布散乱,成份繁杂,改造起来难度大、时间长。教育行政机关通过组织塾师培训、审定塾师资格、实行设塾登记等形式,积极开展对私塾的改造,使之逐渐脱离旧的教育模式,在教学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学校管理上向新式学校靠近,为新教育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韩国文化输出模式及影响研究韩国文化以大众通俗文化产品输出为依托,在亚洲和世界的传播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以对韩国文化输出的研究为目的,来了解韩国文化输出的路径、方式以及内容,从而从中提炼出精华和糟粕,益处为我们所借鉴,弊端为我们所警戒。  相似文献   

12.
韩国终身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40多年的努力,韩国政府不断扩大终身教育机会,用多种政策法规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从终身教育思想、机会、相关法规及政策等方面分析韩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满岩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6):118-121
自19世纪初基督教传入朝鲜半岛,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里,韩国由对基督教一无所知,发展为令世人瞩目的世界主要传教国家。而今年初发生在阿富汗的韩国人质事件引起了全世界对韩国基督教迅猛发展与韩国基督教会多年来步履匆忙的宣教行动的关注。究其原因,这与基督教对韩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私立高等教育比较发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健全的私立高等教育的法津法规体系.台湾既有私立高等教育的专门法律法规,又有相关的法律中的条文规定,形成了系统可行的法规体系.台湾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建设历程和法规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特点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法制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代私学学生的入学年龄应该是八岁;学生人数从二三人到几百人不等,同学之间的嬉戏是少不了的;私塾只是学习一些启蒙性质的读写知识,经馆的学习内容一般以儒家经典为主;私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私学老师水平不一,师生之间除了严肃的教学之外,也和睦相处、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e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has experienced tremendous expansion, whil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s not improved very much. Despite the fact that higher education had to rely on the private sector for most of its finance and provision, market competition amo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s, until recently, been heavily restricted by the government. We argu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ry to incorporate more market-based policies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has been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Upgrading Korean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 Context and Issues’ sponsored by 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 and the World Bank, October 14–15, 2002, Seoul, Korea. We are grateful to the workshop participants and anonymous referees to this journal for thei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韩国的大学评价也逐渐多样化,其中社会评价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韩国中央日报社的大学评价与企业视角中的大学评价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各具特点,一方面为学生、家长及企业界等教育消费者提供了大学的相关信息,努力促进大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受到大学的批评与质疑,其发展状况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韩国制定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计划,但韩国经济凋敝,缺乏工业化所需的庞大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而通过日韩关系正常化,取得日本的赔偿,是导入外资的重要途径。1965年《日韩协定》签定以来,日本对韩国的援助以及技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韩国的越南特需,并在第2个5年计划期间作为主要财源,为韩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另一方面,日本对韩国的援助和投资,也开拓了日企的市场,提高日本对韩国的出口,并使韩国对日贸易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学规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意蕴。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童蒙教育极为发达的阶段,较具规模的私塾多订立学规。在延续两宋童蒙教育注重训练蒙童礼仪习惯的基础上,明清塾规对塾中的功课教学和日常管理都详加规定,使得蒙童的学习和塾内的诸多事务均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20.
简论先秦私学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学,作为先秦社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在春秋战国的纷争动荡中,贵族政治解体,促使学术下移民间和土队层兴起,为私学拉生创造了社会,文化基础。其时的尚贤之风和对贤能之士的需求,使私学的产生成为大势所趋势,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秦私学产生的根本动因,它不仅促进了体脑分工和读书阶层的出现,而且发展丰富了社会思想,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