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个商品生产要实现价值产出最大化,面临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但任何一种方法的价值效应都是有限的,在单一要素变动的情况下,边际价值成本应当等于边际价值收益,在多种要素同时变动并优化配置的条件下,如果价值收益不变,应采取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如果价值成本不变,则应采取收益最大的要素组合,这一组合实际上就是等价值成本曲线和等价值收益曲线的相切点。 相似文献
2.
高琳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8,(3):39-43
捆绑销售能给买卖双方带来利益。预期理论和心理账户理论为捆绑组合定价提供了新的启发。文章运用这两种理论,讨论了捆绑组合定价时的不同标价方式、折扣分配和价格参考点,及其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李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2):67-70
根据大量实证数据显示股票收益率服从尾部指数为3的情况,构造了特殊的三次价值函数.基于行为金融中的展望理论和处置效应,通过分析价值函数,建立了一个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分析了新模型的特点同时将该模型与传统CAPM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6.
芦荟是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叶片厚实多肉,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医疗保健、食用和观赏等价值。芦荟产业在国外(美国、日本、韩国等)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我国的芦荟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很大,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实践误区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中存在着基础理论研究总体滞后,理论研究具有后发外启性、偏重操作性等问题。同时,在评价实践中也存在着政府干预过重、管理主义倾向明显、名利倾向严重等问题。揭示这些问题,并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子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2):15-18
教育评价由于人们极端化的追求,在许多方面已蜕变为束缚学校教育工作的樊篱,导致教育价只重视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功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价值。现代教育评价改革将走向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的统一、教育与管理功能的统一、科学主义与人主义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生物学特性、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食用营养价值和化学加工价值等方面介绍了玫瑰的利用价值,并且论述了香水玫瑰的开发前景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戏剧界最为著名的剧作家之一,威廉斯在剧作中塑造了“边缘人”这一典型形象。结合作家的同性恋身份及自身所处的边缘性立场,划分归纳出剧作中“边缘人”的两个类型即没落的南方淑女及男同性恋者。通过对这两类“边缘人”艰难的生存处境及精神危机的分析,表达了作家尊重个体差异、同情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立场及倡导文化多元共生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1.
胡义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24(1):1-6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方法论密不可分。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步上升为“具体”的,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把劳动价值论纳入唯物史现框架。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围于劳动价值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不能围于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邝江红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7)
从1994至2006年的13年间关联翻译理论在我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国学者着重于对关联理论解释力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观点或原则,争执的焦点问题是“关联理论是否能够涵盖翻译的所有层次”和“关联理论能否解决文化缺省”。关联翻译理论与思维科学相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李亚昕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
主体性经历了从自然主体、理性主体到价值主体的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对主体性的全面理解极为重要,而全面性的理解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课程理论的研究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理论基础的探索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回顾十余年的研究和发展历程,实践催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成绩与问题共生,新课程改革在持续推进中不断深化,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浮现,课程论研究的问题也逐步聚焦。 相似文献
15.
16.
王述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28
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服务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产品以活动形态存在;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7.
课程论研究三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课程论研究经历了理论储备期、独立时期与研究深化期,并在研究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构建、学科建设、课程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论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需要正确认识课程论研究中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借鉴与批判、继承与创新、单一取向与综合取向、本土与世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问题。为了使我国的课程论研究在未来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未来的课程论研究应形成整体论的方法论理论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理论学科体系、凸显课程研究的本土化、促进课程理论之间的对话、唤醒研究者的反思意识以及注重对课程论的未来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展望: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关系着整个课程领域的建设。在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诸多因素中,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如何确定课程目标以及采取什么形式的课程目标。本文综述了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不同类型、产生的教育现实与理论背景以及存在的争议,并对我国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然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边际效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人、因时、因地其边际效用是不同的,只有在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使用价值最大时,商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才能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紧围绕商品和市场两大内容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所以,充分运用好这一规律,对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要素创造价值说”现代形式的理论缺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白暴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51-57
边际生产力理论是"三要素创造价值说"的现代形式,边际生产力理论所具有的三个理论缺陷:1.资本的测度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2.成本函数的成立性问题;3."没有剩余"假定前提的一般性与最大利润二阶条件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