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拿破仑的评价,中外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拿破仑的历史将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全部写成。”评价拿破仑产生分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拿破仑战争的不同看法。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同法国的对外战争紧密相连,他被称为“马背上的罗伯斯比尔”。因此,正确地分析拿破仑战争,就成为评价拿破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法国对外战争的性质有个转化问题,至于什么事件是战争性质转化的标志,看法颇为分歧。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2.
在《致大海》(普希金)的教学过程中,怎样评价诗中拿破仑的形象,是个不容回避的难点和重点。教参提供的《外国诗歌名篇选读》认为:诗人歌颂拿破仑,是出于反封建的需要,“但拿破仑是个野心冢,连年发动侵略战争,给人民造成了灾难,同时也决定了自己必然失败的命运”。对拿破仑的命运,“诗人不无惋惜,但更多的却是对他的谴责”。  相似文献   

3.
陈明聪 《课外阅读》2006,(12):43-43
在一次战役中,拿破仑·波拿巴的四名军官因骁勇善战,最后率领着士兵凯旋。拿破仑一时心情豪爽,决定好好犒赏他们。“有什么愿望尽管提,我会无条件地满足你们。”拿破仑说。“我想在巴黎购一所大房子。”其中一位军官说。“行!”拿破仑回答,“你会得到一所巴黎的公寓。”“我一直热烈渴望能拥有一间旅馆。”第二位军官说。“好!”拿破仑又立马拍板。“我一直想开一家酿酒厂。”第三位军官请求道。“批准!”拿破仑立刻答应了。“你呢,我的爱将?”拿破仑接着问第四位军官。“请皇上批准我休假两个星期。”那位军官回答。“没问题!”拿破仑开心…  相似文献   

4.
拿破仑三世的“民族原则”外交及评价孙守春张旭东拿破仑三世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在他统治法兰西的三十多年间,一直以“民族原则”为旗号,致力于法兰西民族的复兴事业,对此,很多学者都以批评的眼光注视着他,只看到了他的“扩张”和“野心”,而很少有人看到他在调...  相似文献   

5.
一拿破仑不但是法国史上,而且是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各经典作家对他作过不少评论。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评价的主要倾向是肯定的;而列宁、斯大林对他的评价却基本持否定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法国人在从事于革命的时候,总不能摆脱对拿破仑的追念。”他们称其为“英雄人物”,“真正的、伟大的波拿巴”,并不象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而列宁、斯大林从未作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的覆灭,使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获得了又一次解放。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彻底推倒“四人帮”反革命的“两个估计”的同时,对脑力劳动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知识分子的状况,作出了科学的评价。这一旗帜鲜明的拨乱反正,为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7.
奥地利的战争结束之后,拿破仑想要犒赏那些在战役中奋勇向前的不同民族的人们。“把你们的愿望说出来,我将以此犒赏你们,我的了不起的英雄们!”拿破仑大声说道。一个波兰人嚷道:“把波兰归还我们吧!”“它是你们的了!”拿破仑应道。一个可怜的人叫道“:给我土地,因为我是个农夫!”“我的孩子,土地将属于你了!”德国人说:我想要个啤酒厂。”“给他一个啤酒厂!”拿破仑下了命令。下一个将轮到犹太士兵了。拿破仑脸上带着鼓励的微笑问道:“想要什么呀,年轻人?”“陛下,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要您赏赐我一条非常漂亮的青鱼。”犹太人怯怯地说道。“…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评价孔子,是我国多年来一个争论不休的重大学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全盘肯定,以儒家信徒为代表。另一种是全盘否定,以“四人帮”及其御用写作班子为典型代表。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评价孔子,只许否定,不许有半句肯定。他们不但肆意捏造历史,制造思想混乱,而且搞“影射史学”,企图通过对孔子的全盘否定,搞所谓“批林批孔批周公”,以达到打倒以周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打倒了“四人帮”,揭露了他们的假批孔的面目以后,要拨乱反正,正  相似文献   

9.
应该恢复岳飞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岳飞的评价问题,在解放以后经过几次讨论,虽然有些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在岳飞是个应予肯定的历史人物这一点上,早已不是什么问题了。但是,前些年由于“四人帮”大搞文化虚无主义,大刮“打倒一切”的妖风,把历史上的帝王将相通通予以否定。在杭州的岳王坟及岳王庙,也被“四人帮”的党羽捣毁。批林批孔运动以后,“四人帮”更大搞古为帮用的影射史学,随意给历史人物戴儒家或法家的帽子,把一些历史人物搞得面目  相似文献   

10.
老师:杨秀斌同学对“拿破仑”颇有研究,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他主持“拿破仑”的复习。  相似文献   

11.
拿破仑一生功名赫赫,其用人之道也别具一格,人们将其概括为“四不一必”: 不讲年龄拿破仑自己27岁时任军团司令,30岁任法国“第一执政”,33岁成为“终身执政”,35岁登基当皇帝,如此经历自然使他深知“有志不在年高”。拿破仑称帝后诏封的14位现役元帅中,有7人的年龄在37岁以下。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都熟悉一句“拿破仑名言”,说拿破仑一世曾形容中国是一头睡狮,“让他睡吧,当他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然而尽管拿破仑时代的档案保存较完整,当时已很发达的欧洲媒体也记录下这位风云人物的许多言行,这段“睡狮说”却毫无根据。  相似文献   

13.
赫赫有名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指挥家,而且还是一名业余数学爱好者。他曾说:“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发展,才能表现它的国力强大。”拿破仑之所以能在战扬上运筹帷幄,不能不归功于严谨的数学思想对他长期的熏陶。拿破仑在数学上也有一些独到、天才的发现,所谓的“拿破仑三角形”就是他最早发现的。这个以拿破仑的名字命名的三角形,说起来也相当简单。你先在纸上任意画上一个  相似文献   

14.
论拿破仑     
拿破仑这个人,曾经把欧洲的封建贵族搞得坐立不安。沙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君主们于是联合起来,宣布拿破仑是“人类之敌”,对他进行围剿。从这一历史事件中,现代修正主义者居然发现了俄国沙皇和欧洲人的“战斗友谊”,他们一方面咒骂拿破仑,一方面叫嚷是“俄国军队把波兰人和德意志人从拿破仑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人落入水中大声求救,这时拿破仑正好外出打猎路过这里,拿破仑用猎枪对着他说:“你若不爬上来,我就打死你。” 那人一听,拼命地在水中挣扎,最后爬上岸来。 “为什么要杀我?”那人气呼呼地问。 拿破仑说:“我若不吓唬你,你就不会拼命往岸上划,你不就死了吗?”  相似文献   

16.
生存的力量     
一个人落入水中大声求救,当时拿破仑正好外出打猎路过这里,拿破仑用猎枪对着他说:“你若不爬上来,我就打死你。”那人一听,拼命在水中挣扎,最后爬上岸来。“为什么要杀我?”那人气呼呼地问。拿破仑说:“我若不吓唬你,你就不会拼命往岸上游,你不就死了吗?”  相似文献   

17.
在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中,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愤怒揭发批判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罪行。“四人帮”篡党夺权大搞修正主义,大搞分裂,大搞阴谋诡计,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除了其反动立场之外,还有其世界观的根源。我们必须从哲学的高度,认真剖析“四人帮”的世界观,才能将“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批深批透。  相似文献   

18.
西方敬畏数字的大人物当首推拿破仑。1792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可是新成立的共和国政府却腐败无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拿破仑密谋推翻它,并定于1796年1月13日发动政变。这时,手下的人告诉他:这一天是星期五,“13”加上“星期五”可是凶上加凶的日子。拿破仑听得心惊肉跳,但要更改政变日期将面临前功尽弃的危险,说不定会被政府发觉而被杀。可是,拿破仑宁愿冒被杀头的危险,也要避开这黑色的“13”和“星期五”,硬是决定把政变时间向后推延5天。幸亏新共和国政府实在是太无能了,对此竟毫无察觉。不然,迎接拿破仑的就不一定是胜利的…  相似文献   

19.
复读生     
杨德林是开学一个多月后来学校要求复读的。“拿破仑”想不起当时为什么就会答应收下他了,六年级3班已经够乱了,再收下一个差生真有点添乱的意思,可“拿破仑”仍然收下了。也许是因为杨德林妈妈那一双由于哭得太多而有些肿的眼睛,也许是因为杨德林妈妈告诉老师,杨德林的爸爸进了劳改队。总之,当时“拿破仑”心里抖了一下,便收下了他。收下后,“拿破仑”将杨德林安排在了后面一张单独的课桌上。“拿破仑”想,他考不上是肯定的,但只要别再拉下去几个同学就谢天谢地了。杨德林也好像知道自己得到这座位不易,因此上课倒是挺规矩。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拿破仑的评价始于晚清。随着闭关自守大门的被打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当时对拿破仑的评价也有所不同:改良派贬低拿破仑,是为了实现君主立宪的政治目的;革命派赞扬拿破仑是要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研究清末有关对拿破仑的评价,不仅能看出当时学术界的动向和水平,还能很好地把握住辛亥革命前我国政治思想界的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