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名将领高琼能征善战,屡立战功,特别是在景德元年促成宋真宗幸澶州北城,亲临宋辽两军对峙前线,达成宋辽澶渊结盟,发挥了其他臣无法替代的、作为一名武将应有的作用。高琼也因此在朝廷威望甚高,颇得皇上信赖,并得以与皇室联姻,曾孙女被册封为皇后,后世子孙也大多为官,封王授爵,使得安徽蒙城高氏家族成为宋朝的名门望族。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澶渊之盟的性质、产生的背景或原因,澶渊之盟对宋辽双方的影响以及同澶渊之盟相关的人物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具有内容丰富、论述深入、角度新颖、方法多样等特征,但也存在重复研究和研究不平衡现象,对辽方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毕士安作为一名封建专制社会的士大夫,身至宰相后,忧国忧民、一心为国,参与了澶渊之役全程的筹划,并起到了决定性主导作用,促成了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其功劳甚至在寇准之上。由于古往今来的史家对澶渊之盟的评论褒贬不一,因而对于毕士安在此事件中的政治作为也就言人人殊。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将人物活动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澶州跨黄河而置,是连接京师开封与河北地区的交通要冲,区位价值显著,战略地位突出,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发生地。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秩序趋于安定,特别是"澶渊之盟"后的百余年,相对稳定的社会局势为澶州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澶州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宋历史上的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20多年的频繁战争,带来了近110多年的和平相处,在宋辽历史上的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因此,宋史研究者们对“澶渊之盟”及其相关人物研究颇多,对“澶渊之盟”所涉人物寇准、毕士安、王继英,乃至张皓、周文质、王应昌等都有专文论述,给予适当评价。可是,笔者发现,这些研究仅注意到了文臣的作用,而几乎无人注意到武将,尤其是一个重要武将——高琼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而时任禁军最高统帅之一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在促成宋辽澶渊结盟中起到了文臣无法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是他促使宋真宗下决心亲临前线;是他促使真宗过河到澶州北城,到达宋辽两军对阵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6.
北宋和辽朝是古代中国同时并存的南北两大政权,燕云十六州的归属一直是影响宋辽关系的核心问题,"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签订的互利和平友好之约,揭开了宋辽和平共处之幕,奠定了宋辽百年和平友好之基。  相似文献   

7.
8.
"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转折点,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澶渊之盟"是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盟约缔结后,出现了双方百年和好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由其引发的消极政治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与中原政权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状态随之结束,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澶渊之盟"不仅对辽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还对辽的社会构成、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澶渊之盟"对辽朝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辽朝经济文化、社会构成、民族关系政策变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10.
史学界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一直颇多分歧 ,至今尚无定论。对于“澶渊之盟”的性质 ,过去一般都认为它是一个妥协性的屈辱的和约。本文通过考察有关史料 ,对“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过程及内容的深入分析 ,得出关于“澶渊之盟”性质的结论 :“澶渊之盟”是宋辽两国间缔结的一个平等条约。双方互有妥协 ,但最终的谈判结果却不失公允  相似文献   

11.
"澶渊之盟"是宋辽史上一重大事件.对它的评价,学界历来存在很大分歧.然而,从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历史的眼界看问题,尽管存其消极的一面,但其符合民心、顺应潮流的积极作用应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澶渊之盟”是宋代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几乎都把“澶渊之盟”签订的原因归咎于宋真宗对于辽朝的惧怕和宋朝本身的积贫积弱等原因。本文认为盟约的签订是宋真宗开明务实和宋辽双方军事力量相当,双方均无法取代对立面,而在军事对抗中辽朝又占有地理优势等原因而签订的。  相似文献   

13.
宋真宗个人因素对澶渊之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盟约的签订,结束了宋辽双方自宋太宗进攻北汉以来几十年的战争状态,给双方带来了长期的和平相处。但考察盟约的签订及其内容有很多地方仍不如人意,原因在于宋真宗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澶渊之盟”是宋王朝在完全能够收复燕云失地情况下接受屈辱的不平等议和。“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的发展不能看作是议和的“积极的作用”。“澶渊之盟”暴露了宋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内实行镇压、对外推行投降政策的反动本质。它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和掠夺欲望。赵匡义出兵北汉后揭开了宋辽战争的序幕、辽国是契丹族新兴封建王同汉族地主阶级的结合政权、和势必然几种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景德元年八月,辽大举南下、宋朝野震动,宋真宗诏令且御驾亲征.双方于十二月初达成停战协议即“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战事,使边界得以长期安定,促进了双方融合交流.两族之间原有的避垒,随辽宋两个王朝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面逐渐消除,从而为中国实现牢固的统一创造了某些必要的前提,在中华民族统一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寇准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三次拜相,为官清正,曾经在澶渊之役中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澶渊之盟的订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北宋政权的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宋人对其评价一直存在分歧,或讥为城下之盟,或誉为盛德大业,由此导致两宋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动。宋人对"澶渊之盟"二重性的不同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两宋内政外交政策变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18.
后周世宗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并迅速统一中原和南方,宋太祖堪称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可是在十六年后即开宝六年(976)十月二十日夜,太祖突然暴毙。第二天其弟赵光义继位,即太宗。对太祖、太宗兄终弟继的王位继承问题,史学界有"金匮之盟"之说。  相似文献   

19.
公元1004年,宋真宗以每年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代价,同辽圣宗签订了弭兵敦好的"澶渊之盟",从而结束了双方兵戎相见的对抗局面,揭开了宋辽历史关系的新篇章.从这时起以迄辽亡的一百多年中,桴鼓不鸣,北方边陲无干戈之扰;抱布贸丝,庶民编氓有兄弟之谊,成为历史佳话.这一和平环境,为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因此,探讨这一百多年中契丹族和汉族"在历史上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对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对于加强当前的民族团结,也许是有意义的.一宋辽双方为什么能保持一百多年的和平?  相似文献   

20.
<正>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宋辽双方签定的“澶渊之盟”是北宋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个盟约不仅在北宋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同时对契丹的经济文化发展更产生积极的作用。历来史家对“澶渊之盟”多持贬议,认为盟约是北宋的耻辱,且压抑了北宋国力的增强,致使北宋在我国古代史上留下软弱无能的形象。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本文认为应当从双方历史背景及盟约对双方的实际效果来评述,才可以得出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