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清华简《尹诰》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出土文献。它本是《尚书》中的一篇,又称《咸有一德》,秦季失传,汉时重出孔壁,为逸《书》16篇之一。西晋永嘉之乱致使官方所藏今古文《尚书》荡然无存,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却有《咸有一德》诸篇。经宋元明清学者反复探究,证明梅本《古文尚书》当为伪作。今出清华简《尹诰》进一步证明了清人辨伪成果的科学性,晚书《咸有一德》是伪非真,铁证如山,不可移易。  相似文献   

2.
《离骚》篇名自汉以降便颇多异义,各家之说虽亦有可通,然终无定论。余读是书,久惑于“离骚”之义,引为憾事。本欲就众说考之,于此二字详加考订。以期明辨其义。  相似文献   

3.
荀子乃儒家最后一位大师,其思想及著作于后世影响甚巨。《成相》篇出,说唱文学有祖。然《成相》缘,何名篇历来众说纷纭。基于荀之经历及文本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此文乃用楚民歌曲调,唱颂治国之道。即:借古成相曲之体制“杂论君臣治乱之事”,故以名篇。  相似文献   

4.
《论语》二十篇篇名来源于文章本身之中,不少学者认为各篇篇名是随机摘取的,并没有实在意义,各章之间也是不成系统的。笔者从标题本身及其相关主题的联系中发现,《论语》二十篇篇名是各章的主题思想的体现,各章都是围绕主题展开,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诗经》的篇名虽然还不具有题目的性质,但也体现了它自身的特征和规律。本文从篇名来源、命名方式和篇名字数三个方面,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篇名的统一性、多样性和简明性。且篇名的特征和规律也给后世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篇名是文章的眉目 ,与正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篇名的翻译决非易事 ,需三思而后行 ,因为它要受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共同制约。因此 ,译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上下文的关系 ;中西文化背景的关系 ;读者与译者的关系 ;不同文化语境下修辞表达的关系。这样 ,才能有效地实现篇名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洪琪 《培训与研究》2007,24(11):127-129
《庄子.内篇》篇名形式工整,寓意深刻,对其翻译是一种挑战。本文以彼得.纽马克的语言功能与翻译方法为理论基础,从原作的语篇和功能上对林语堂、冯友兰、汪榕培三人的不同译作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篇名应当以发挥语言的呼唤功能为重,采用传意翻译法为佳。  相似文献   

8.
历代《诗经》研究者对《诗经》中所谓的六篇"命名"篇章篇名由来问题的解说莫衷一是,且多为个人主观臆说,缺乏求是精神。本文即是对这些说法进行归类,并作简要分析、评价,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和《耆夜》两篇的注释有很多错误,关系到简文的真伪,有必要通过辨析词语、分析简文内容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篇名是文章的眉目,与正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篇名的翻译决非易事,需三思而后行,因为它要受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共同制约.因此,译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上下文的关系;中西文化背景的关系;读者与译者的关系;不同文化语境下修辞表达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篇名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简要分析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第五篇《势篇》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孙子兵法》重要战略概念"势"的含义,同时简析"势"作为篇名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通过比较中外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译本对《势篇》篇名的翻译,进一步分析之后,就"势"的英译提出了笔者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把传世本《孙子》与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篇名相校,发现传世本《孙子》篇名多加一个"篇"字,绾合出土秦汉简帛篇名、标题的形式,则先秦书籍体例不以"篇"字名篇。因此,《赋篇》篇名之"篇"字不可能是荀况亲题。根据《荀子》一书编撰体例,结合赋体文学形成史,《赋篇》篇名当为刘向写定《荀卿新书》时所代题。  相似文献   

13.
《召诰》历来被解读为对成王的训导,其实不然。《召诰》所记,是周公和成王对洛的争夺。七年,召公受成王命先相宅。周公后至,封锁新邑,祭天承命,作《多士》,殷民丕作。召公被困新邑十余日,出,复入,作诰殷民,要求拥护成王。《洛诰》是《召诰》的继续,记录了周公对成王的全面管束,成王来洛终又回镐。《何尊》所记,是八年三月,成王在洛为自己的王宅奠基,同年四月丙戌,成王大会诸侯,洛邑和新邑,合为新生的成周。成王在四年已完成元祀,成王五祀就是八年。  相似文献   

14.
篇名研究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学价值,以往的研究往往多是对毛泽东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而对其篇名的研究是少之甚少,本文则从结构类型、语义内容、艺术特色三方面来论析《毛泽东选集》中的文章的篇名,从而更好地认识毛泽东的语言实践,发掘其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篇名在音节、组合及语义认知方面呈现出一些特点."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篇名化的动因不仅体现在称名性和话题性上.还体现在节省空间、扩大信息量上.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篇名在音节、组合及语义认知方面呈现出一些特点。"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篇名化的动因不仅体现在称名性和话题性上,还体现在节省空间、扩大信息量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寓言的篇名翻译面临种种困难,通过对比杨宪益夫妇和乔车洁玲分别英译的《中国古代寓言选》,例证中国古代寓言的篇名翻译需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和交际对象,既要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也要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化解其矛盾。  相似文献   

18.
清华简《程寤》是一篇新出土的有关商周历史的重要文献。本文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原考释的基础上对其作逐句解读,进一步揭示其本来涵义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伟琴 《课外阅读》2010,(11):178-179
z于P.3451残卷变丈中的“尚书”及其篇名,1937年孙楷第先生在《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中认为“尚书”指张淮深,并拟变文名为《张淮深变文》。之后,王重民先生的《敦煌变文集》、潘重归先生编的《敦煌变文集新书》、项楚先生《敦煌变文选注》及其增订本、黄征先生、张涌泉先生校的《敦煌变文校注》等都沿用了孙先生的看法。笔者在对P.3451残卷歌颂对象考证的基础上认为P.3451残卷变文的“尚书”应为两个一一张议潮和张淮深,其篇名似应为《河西节度使张尚书变文》。  相似文献   

20.
《耆夜》的简文用语和其所记本事之间的历史语境是非常契合的。而简文中《蟋蟀》这一乐歌的本事相较《唐风·蟋蟀》而言也显得较为合理,其主旨思想和周初周公的思想也比较相符。今本《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标题、乐调、语言、句式、思想和题材上都广泛存在着继承和相互借鉴的习惯。考虑到简本《蟋蟀》与《唐风·蟋蟀》在标题、语言、句式、题材和思想上存在极大相似性,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源与流的关系。先秦时期,文本的生成往往需要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段,受不同的环境影响,其文本所呈现出的状态也是十分不同的,这点从其他出土文献中也可以得到佐证。故无论是放在今本《诗经》中广泛存在的继承与相互借鉴的习惯中考虑,还是放在先秦文献的生成与传播的大背景下考虑,简本《蟋蟀》与《唐风·蟋蟀》都应该被视为源与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