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并探讨有效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着力点,从而为建设完整和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服务,最终推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教委首次提出"文化素质教育"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文化素质教育既是高水平的常识教育,也是价值观教育。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为代表的"板块"模式,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核心课程"模式,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尚存在课时安排不合理、缺乏专任教师、考核方式欠科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应该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经历十余年的发展时间已初具成效,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文章通过分析为实现中国梦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学生而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结合当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结构、师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当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完善的课程体系下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高等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各校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历史悠久的中山大学,如何建设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对构建规范的、科学的综合性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一些探讨。一、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构建高质量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建设。中山大学历来重视课程建设,早在1991年,就开始对公共基础课…  相似文献   

6.
中国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过十余载。回顾以往,中国文化素质教育一直在自身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博弈中前行,受内在发展与外在驱动的双重作用,穿梭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矛盾之间。为此,坚持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课程体系和教学的深化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养的加强等,对促进卓越人才培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工程,文化素质课程体系优化配置与构建是题中应有之义.这里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剖析地方性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及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文化素质课程体系设计的具体方案,把课程体系整合成“文化素质通识课程”、“文化素质技能课程”、“文化素质拓展课程”三个模块,认为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应该走科学与人文融通之路,同时应注意课程开设的序列,促成“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形成联动机制,切实加强文化素质课程的管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真正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化素质教育从1995年开始,一直在自身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博弈中前行,受内在发展与外在驱动的双重作用,穿梭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矛盾之间,为此,我们坚持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课程体系和教学的深化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文化素养的加强等方面,对促进卓越人才培养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教育现代化,有利于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者不仅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职业学校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建设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从根本上说,课程思政建设是一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终极目标指向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应紧扣课程思政导向推动课程体系革新,围绕课程思政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立足课程思政施行需要补齐课程建设的制度短板,使课程全面反映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新内涵和新要求;在深化课程认知与优化教学过程中、在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坚守质量底线基础上、在发挥教师主体的能动作用中提升教学质量,对关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质疑声作出正面回应,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与推进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的耦合共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本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同时也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获取思政教育知识,明确思政育人与课程育人目标。然而现阶段,在实际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与建构主义理念不相符合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对此,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教育原则,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创建健全的课程思政教育规划体系,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来从战略上重视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近20年来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及其平台建设,与世界在线高等教育课程的发展节奏基本保持一致,且起点较高,但在学科类型、课程提供主体、课程语言、教学形式和课程共享性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差异。就国际影响力而言,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课程还存在以下不足:在线课程开发缺乏全球化视野,课程内容及质量国际吸引力不足;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机制不灵活,世界范围内传播效率不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不高,开展国际在线教学动力不足;在线教育缺乏质量标准和学分互认体系,国际认可度不高;高校内部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对此,提出以下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整体布局规划;多方协同推进,打造中国品牌;引领标准建设,拓展国际空间;打磨专业团队,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的管理理念是在大学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的。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大学管理理念由于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也不尽相同。大学的管理及其改革最终都应当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 ,要形成能充分调动学校师生教学积极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应当进行系统设计 :1、找准学校定位 ,明确办学思想 ;2、以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为主线 ,不断完善教育过程的总体设计 ;3、以构建基础教学平台为重点 ,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网络课件建设 ;4、以考试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为切入点 ,推动教师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的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5、以过“教学关”为目标 ,建立系统的教师职业培养制度 ;6、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通过开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而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师还对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缺乏全面认识。通过对高校教师培训、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加入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形成,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是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实效的需要。目前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培训活动过程管理缺失、资源配置单一、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提高这一工程的实效,必须加强宣传与制度建设,重视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整合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发挥辅导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网络教学过程监控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最主要的依托。在“大气探测实习”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增强教师德育意识并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明确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举措,深入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促进专业课程思政持续且有效地开展。充分发挥示范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二字承栽了社会大众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和厚望,也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素养教育存在着素养教育意识不强、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方法不科学、考评方式不合理、师资队伍不过硬等问题。应通过树立素养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教材设计、创新教学实施方法、健全素养考评体系、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提高素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金课"建设是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推动"金课"建设必须依靠育人前线和教学一线的教师。目前,高校本科教育"金课"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也是教师的教学认知问题,即教师是否能够认识到"金课"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否愿意采取相应的教学调整和变革。本质问题则是教师能否实现自身角色快速转换,进而在"金课"建设中贡献自己应有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金课",必须破解教师存在的课程育人主责角色不清晰、课程教学主动角色不明显、课程变革主要角色不到位、课程研究主体角色不显著等角色认知和行为障碍,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推动一流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应从更新教育观念、设计课程分类、加强课程的规划与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挖掘隐性课程等六个方面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