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战争的起源问题即是战争“何时发生”这个“时间问题”,战争的根源问题则是战争“为什么发生”这个“原因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不是阶级社会,这既符合马恩的经典论述,也与史实相吻;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超越社会形态、超越时空的战争的共同根源;依据社会形态演进的纵向层次分析和战争根源内容的横向层次分析,参照经济发展史,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在“穷人对富人”和富人对穷人”之间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换。然而,战争并不是经济利益冲突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人类明的进步,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人类战争的演变不会出现第五次大转换。  相似文献   

2.
齐王筑城     
一天,齐王上朝,对他的大臣说:"我国处在几个强国中间,年年苦于备战,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条长城,从东海筑起,经太行山,直达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这样就可以把我国与其他国家隔绝开,使秦国、楚国、韩国和魏国不能轻易地进入我国的领地,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现在让老百  相似文献   

3.
1812年战争的起源问题,既有自身的重要性,其解释又富有挑战性,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起源问题主要包括海洋解释和边境解释。海洋解释是关于美国的海上中立权利益(自由航行、自由贸易、船只被扣与海员的强行征用);边境问题集中在加拿大和印第安上,也包括党争和地区因素。不同的起源解释反映了民族感情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酋邦战争与中国早期国家法律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清代湘西"改土归流"是学术界研究西南民族地区土司制度及历史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这里从现存清代湘西"改土归流"地区方志中的几篇筑城记入手,讨论清代湘西"改土归流"后以城市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圈的形成及其对于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筑城活动不仅能够起到防御作用,更重要的是起着区分及教化人群的作用,湘西"改土归流"后的筑城活动对于城内居民的身份、生活基础和民风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部分明清方志中有黄福修建天津卫城的说法,后人颇受其影响.不过,据<明太宗实录>及黄福<黄忠宣公文集>中相关资料记载,至少可以说黄福直接修筑天津卫城的观点证据不足.关于天津卫城始建时间,史籍有永乐元年(1403年)、二年(1404年)、三年(1405年)等不同记载,目前学界并无定论.明代天津卫城督修官张思恭和主修官陈瑄在永乐初年的活动轨迹,以及<明太宗实录>有关天津称呼的变化表明,天津卫城正式兴建当在永乐二年,永乐三年营建进入高潮.  相似文献   

7.
《营造法式》是北宋颁行的一部侧重于营造技法与工料估算的法规性建筑营造技术典籍,其中有关墙体建造工艺、结构特征和营造制度的描述内容丰富.本研究基于传统夯筑工艺技术调查与试验研究分析,通过对《营造法式》卷三"筑基、城、墙"文献的解读,结合不同等级城址和墙体考证,将宋尺换算为现代尺度基础上,揭示了筑城、筑墙和筑基遵循的不同等级模数制度和夯土结构特征的科学性,阐释了夯土结构中永定柱、夜叉木木楔和葽等加筋制度,以及传统夯筑工艺延续千年的科学内涵,为夯土遗址保护与现代绿色建筑建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宇宙来源说”和“地球化学起源说”等各种观点,论述了生命的起源的问题.无论是“宇宙来源说”还是“地球化学起源说”关于原始生命的诞生,都必须经过地表化途经实现,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现代生命.  相似文献   

9.
音乐的起源     
朱玲丽 《家教世界》2013,(8):269-269
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记载:"音乐起源于劳动。劳动的进行,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发达,为音乐艺术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而在中国近代关于音乐的起源论一直是以"劳动论"占主导地位。各种观点在我国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关于音乐的起源还有很多论说,比如本能说:模仿说;个人创造说等等。  相似文献   

10.
由唐至宋,在不同阶段,王朝对川渝地区州县治所城市兴筑、维护城墙的政策和态度历有变化:唐代前、中期,不重视城池修筑,多沿用旧城;唐末五代,开始大规模建造、补葺城池;北宋初至南宋中期,除徽宗时较重视西、南边地城池的修筑外,其余时间均对城墙修补采取消极态度,任其倾颓,直到宁宗以后才有所改观。对城墙的修筑因时、因事、因地甚至因人而存在差异,以"城墙内的城市"来概括中国古代治所城市的形态特征并不确切。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因此,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外市场和资源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中国东北的发展置于东北亚区域内,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同时,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能够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美国为实现其远东战略,将中国东北作为其情报战的重要场所,派出大量情报人员,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建立起间谍网络。美国在东北的情报活动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专业情报组织派遣专业情报人员进行活动;其二是由美国外交人员进行情报的搜集与报告。这一时期美国获取情报的主要目标是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活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美国制定对苏政策、对华政策提供依据,服务于冷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原始中国人的巫术观念大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考察:石和玉崇拜现象及其巫术意义;葬式的巫术意义;自发的巫术与职业的巫师;巫师专用的“法器”;动物之于巫术控制的意义;占卜活动。通过对这些观念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实际就是以后中国宗教信仰中巫术观念的基本形态。数十年来的出土遗存已经为了解原始中国人的巫术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至少距今7000—8000年左右,原始中国先民已经使用占卜方式来预知或了解自己的命运,并且在距今4000年左右已经散布到黄河流域的不同地区。它作为一种范式或模本,已经规定了中国日后类似活动的基本样式和走向。  相似文献   

14.
在对抗战题材、乡土题材和两性题材的处理上,萧红都提供了与东北作家群这个创作群体乃至整个主流文学不甚相同的东西,以纵深的“历史意识”超越了“当代意识”,超越了群体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了群体创作的文学品格。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北方城市的文化娱乐活动当中,东北大秧歌已经成为多数市民接受和欢迎的一种城市文化的艺术形式,但是就其历史的演变和现状来看,东北大秧歌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因此本文旨在呼吁有关部门对其引起重视,使东北大秧歌既能够获得振兴,又能够充实城市市民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冶铁何时起源的问题,历来有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根据已有史料和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这一行动对于加速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战争,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苏联出兵中国是其国家利益的需要。对于苏联出兵中国的真实目的,确实有待商榷。而深刻解读苏联的远东政策,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揭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真实面纱。  相似文献   

18.
东北救亡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东北爱国民主人士、流亡民众、东北军爱国官兵共同发起的抗日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不仅以宣传抗日爱国、支援东北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统战性质的救亡团体,直接参与和协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场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为推动全面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东北救亡运动谱写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史、中国抗战史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在历史上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因为中原王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之后,所具有的东北边疆、边缘的意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地理方位的哲学理念相关。中国东北是具有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特殊区域。1858年是中国东北地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转折点。中国东北的文明诞生、文化移动、民族迁徙的历史具有跨国性、跨区域性的特点。按照流域文明的分布。东北的历史空间可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大、小凌河流域五大流域文明区。在五大流域的空间中有东胡系统、肃慎系统、减貊系统、汉人及其他民族等五大民族体系。这些民族在上述五大流域中建立了若干个方国、王国和帝国政权。由于受国家政治倾向和民族情绪及民族意识的影响。东北亚诸国在中国东北历史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历史观。我国当代进行的大清史编修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程、东北属国研究工程,以及正在进行的各项东北经济振兴建设工程;对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东北历史空间的现实与未来的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的向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从朝鲜向东北排出过剩人口开发水田,把东北作为其军事和粮食基地,建设"农业国防",借助朝鲜人扩大其在东北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