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强化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印度面对亚洲秩序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其外交中的对华因素加大。印度与日本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在诸多问题上一拍即合,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印度在变动的世界舞台上努力实现其世界强国之梦。然而,我们对印日关系的迅速升温还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今天,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了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面对亚太秩序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缅甸实施大国平衡外交政策。日本与缅甸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政治、经济、军事合作的迫切愿望,双方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因此,对日缅关系的发展需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强化时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实施重返亚太战略。越南作为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面对亚太格局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近年来加强了与昔日的敌人美国的外交关系,美国和越南都有借助对方制衡中国扩大地区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在诸多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双边关系迅速升温。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力量格局和秩序.美国随之做出反应,调整其亚太安全体系,防范和应对中国崛起对其亚太权力地位形成的挑战.一些与我国存在领土或岛屿争端的周边国家利用美国重返亚太之机,开展有针对性的外交行动,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趋复杂.近年来,印度和越南两国关系成为我国周边一组活跃的力量关系.双方彼此视为战略伙伴,开展战略性合作,主要体现在政治、防务、海洋资源等领域.而印越合作中明显夹杂了应对中国的因素,给我国安全环境带来影响.本文对印越两国的战略合作做出评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今天,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了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面对亚太秩序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缅甸实施大国平衡外交政策。日本与缅甸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政治、经济、军事合作的迫切愿望,双方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因此。对日缅关系的发展需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侨务公共外交有助于解释中国的政治文化,传递和平崛起的战略信念;提升文化软实力,传递中国和合文化的价值理念;传递共赢互利信号,推动中国对外经济互惠合作。然而,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大量的新移民及其经济行为引发当地主流社会的焦虑,西方对华存在负面的舆论导向,部分华人精英对中国社会性成长存在反向意见。优化侨务公共外交政策,一是通过构建和谐侨社,推动新移民与当地民众的族际沟通;二是巧用涉侨信息交流平台与华文媒体,加强对中外合作项目的普惠性宣传;三是建立互访机制,发挥华人精英的双重文化背景及解读中国政治文化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地缘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从旧外交向新外交转型时期的指导思想,并以其科学内涵开创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毛泽东针对建国后复杂多变的地缘局势,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地缘的角度对中国外交作出战略性思考,制定了"一边倒"地缘外交战略、"中间地带"地缘外交战略和"一条线"地缘外交战略,在特定条件下实现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在中国崛起语境下,有着多元文化传统的加拿大的对华反应及其对中加关系的影响。中加两国在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但在新形势下也曾一度出现了不和谐甚至是冲突和隔阂,毕竟两国关系离不开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加拿大国内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形成几种不同的反应,其中理性派逐渐占据了上风,也预示着中加关系的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在日益崛起,这既是举世瞩目和认同的事实,也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当前,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日益凸显,以中国威胁论为代表的许多负面言论也接踵而至。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积极思考与应对中国崛起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于培养具有大国意识和胸怀、能够承担后崛起时代国家建设与发展重任的新时期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认为,周边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核心,中美、中俄、中印关系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支点,亚太地区是中国地缘外交的基点,欧洲大陆是中国地缘外交的板块。中国地缘外交的目标是发挥全球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外交失败与民国职业外交家勃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近代外交失败的主观因素,诸如外交人才的稀缺、外交知识的贫困、主权观念朦胧、外交政策缺乏连续性等,考察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探讨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形成的因果关系,并对晚清和民国两代外交官作一概要评论,以便人们观察两者之间的素质差异。这些或许对当代外交官的培养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侧重推行“一边倒”外交的同时,中国政府还提出了和平外交。到50年代上半期,随着形势的变化,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全面推行和平外交。本文拟简要评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和平外交的提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并在这一重要舞台上不断取得成果,尤其是已过去的2006年,更被誉之为中国的“多边外交年“。本文重点论述了上海合作组织这一中国多边外交的成功模式,并认为随之成功发展,中国会越来越积极地发展多边外交,为保障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The rapid and wide spread of English has given rise to its lingua franca status, which in turn, changes the nature of English and English teaching at the tertiary level. This paper, based on a survey, discusses some of the problems with the current English curriculum used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proceeds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a more appropriate university English curriculum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强文化外交的特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文化外交作为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支柱,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文化外交是他国了解中国、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需要;是中国提升文化竞争力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资源;是中国应对文化挑战、维护文化主权的重要方式。我国要重视并不断加强文化外交,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竞争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需要,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多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参与建立中非合作论坛。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背景分析;二、中非合作在战略、政治、经贸三个层面上的意义;三、从中非合作论坛看中国的多边外交之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探讨的主题是大学在异地办学中英语教学的定位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作者结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英语教学实践,指出了在国际交流日益增强的全球化时代,培养国际性复合式人才对于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异地办学英语教学实践所应遵循的从实际出发、服务于当地人才培养需求的原则,以及在教学实施中的相应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