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年来,红色文化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功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同时致力于新时代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盐城是一座与新四军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红色城市,如何发挥红色文化优势作用,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并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推进盐城文化建设,彰显城市的魅力是一项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盐城市“盐阜区新四军革命文物展览”室里,陈列着一枚圆形的校徽,铜质,蓝底,红星,白字,闪闪的红星下面横排着“县立中学”四个大字,下缘是建校时间“1941”的年号。这就是1941年初我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创办的苏北第一所红色中学的校徽(系放大复制品,原件现存南京博物院)。这所红色中学是根据当时的盐阜地委的决定,由赵敬之等同志创办起来的,校名定为盐城县县立中学。校长由贺希明县长兼任,盐城县参议长宋泽夫兼副校长,赵敬之任副校长负实责,陈宗慧任分校主任。总校校址在城西北部的福慧庵内,分校在上冈西北。那时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宣传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3.
加快建设书香盐城是“十二五”期间推进盐城文化强市建设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实现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弘扬盐城新四军“铁军精神”,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加快推进书香盐城的建设,释放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的文化创造力,为早日建成文化强市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盐城中学始建于1927年,最初校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盐城中学”,1928年更名为“江苏省立盐城中学”,1934年一度改为“盐城高级应用化学科职业学校”。抗战以后,学校几经搬迁,先后辗转于盐城周围农村及泰州等地。1940年,东进的新四军和南下的八路军会师盐城,会师以后的第一次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就在盐中召开。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盐城中学校园内的正北楼上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革命战争年代,盐城西北乡的海南中学(今属建湖县钟庄乡)是屹立在敌后的一座文化堡垒,培育干部的红色摇篮。这所学校的存在、变化和发展,并能够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是和新四军的亲切关怀、直接支持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陈毅送米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敌伪蒋三方加紧夹击新四军:日寇南浦旅团会同伪军两万余人“扫荡”盐城;韩德勤从旁侧击。苏北地区战火正烈。苏北鲁迅艺术学校和盐城中学师生在战火的夹缝中突围,迁至新四军军部新址——郭墅、张庄,由原盐城中学党组负责人赵敬之同志组成两校合并的“盐阜区联立中学”(后称一联中)。9月,正式上课。不久,随着新四军的辉煌胜利与发  相似文献   

7.
<正>顾润生:“传承阳澄红色基因的坚毅少年品格成长行动”项目的内涵是什么?金梅芳: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位于阳澄湖畔、沈周故里,学校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地域红色文化的影响。阳澄湖地区文化背后有着不屈的阳澄红色精神。抗日战争时期,阳澄湖人民组成抗日自卫队,与日伪军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战斗,与敌人周旋,掩护新四军伤员养伤;公开身份是湘城小学校长的中共党员张晨曦,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阳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8.
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冀鲁豫边区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边区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进行价值求索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将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推动构筑“大思政课”课堂,可以围绕“四个选择”,强化问题意识,讲清讲透道理;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突出实践导向,进行实地考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推动纲要课“入脑入心”,促进红色文化传播。要建设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资源库,打造“云端思政平台”,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助推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相似文献   

9.
<正>盐城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始建于1958年。2012年获批省重点专业,2015年获批省品牌专业,2016年依托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获批省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师范类本科专业认证。近年来,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专业建设实现了新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立足地方红色文化,用新四军"铁军"精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25日《扬子晚报》刊登了8篇高考优秀作文,以展示江苏考生的才华,展示江苏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风采.其中1篇,就花落在盐城阜宁这块红色圣地,作者是江苏省阜宁中学的孙儒同学(以下简称“孙”).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育人目标、价值理念、核心内容与红色文化具有一致性、互洽性与契合性。思政课凸显红色文化育人价值能够增强教学育人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和文化穿透力。在教学中,应优化教学内容以增加红色文化育人供给,坚持“学为主体”以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成效,改革教学方式以增添红色文化育人活力,推进协同教学以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部队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与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从整编之初、江南敌后、取胜苏中、在盐城军部四个历史阶段,对新四军发展壮大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在皖南事变发生后,处变不惊,及时向中共中央建议调整战略方针,以战略家的眼光,率先提出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实现了华中党军领导和指挥的高度统一,创造性地解决了抗日游击战争中战略指挥关系问题。刘少奇对华中抗战尤其是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充分挖掘家乡地域资源,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之初专门制定了《“红领巾新四军研究院”章程》,并选举产生多名小院士,组成了研究院核心研究组。随后,“红色信使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赋能师范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衔接的有效实施,是师范院校“三全育人”特色打造中不可或缺和需着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红色文化与党史学习教育二者在思想来源、政治标识、精神依托和价值遵循上具有同质互构的内在契合性。红色文化赋能呈现了师范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个方面的价值导向,并释放出红色精神指引信仰之光、红色品性厚植爱国之魂、红色研学砥砺奋斗之志、红色叙事激发创新之力的育人逻辑。新时代师范院校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赋能在师范生成长发展中的党史育人“富矿”,构建校地共建共享“三融合”、多元主体协同“四联动”、红色党史学习“五化育”的一体化长效机制,为高校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更好地培养未来人民教师把好第一道关口。  相似文献   

16.
<正>“红色研学”课程是立足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探究、体验,进而培养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等的主题教育课程。下文,笔者主要谈谈“红色研学”课程的实施。1.创设校园红色文化环境红色文化是“红色研学”课程的一种隐性而重要的资源。为实施好“红色研学”课程,笔者所在的学校积极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环境,以红色文化滋润童心。我们在教室里定期更换红色主题板报,各班既有弘扬红色文化的统一要求,又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中队的几位队员提出用“捏黑泥”的方式来传承红色基因。这一设想得到其他队员的支持,一场“红色人物”捏泥活动开始啦!捏:闪亮的星泥塑大师喻湘涟奶奶说过:“要想真正捏好一个人物形象,首先要了解人物背后的故事。”新四军第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是柏小少先队泥塑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之一,为此,红领巾假日小队决定实地感悟新四军精神,创造铁军人物。  相似文献   

18.
“文化”包含着内隐结构和外显模式,核心为价值观念或价值取向;“红色”不仅与美好同义,而且是激情与革命的代名词,更重要的是它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象征。“红色文化”是在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整合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而形成的先进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及其凝结的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其核心为人的主体意蕴。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盐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有海盐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以及传统历史文化等五种文化资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盐城通过政策推动和项目推进,文旅融合有了一定发展,但存在层次不高、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文化产业滞后、融合方式创新不足等问题。盐城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挖掘文化资源内涵、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培养人才、创新融合方式以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措施,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指导和规范功能。因而,“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科学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文化”的传播机制,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范式,从而有效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