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9,(1):82-86
基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收集的气象资料,建立了明代(1368—1643年)江西地区水灾的数据库,根据灾情程度将水灾的等级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统计、分析了明代江西水灾的分布特征及发生规律。明代共发生水灾787县次,平均每年发生约2.85县次,以1520年代为界,前期发生频次低,波动小,后期发生频次高,总体年际波动大。明代后期的水灾总县次远多于前期。水灾的空间分布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河流下游多于上游,平原多于山区,水灾多发地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2.
湖北是一个水灾多发的省份,城市发展深受其害。以湖北城市水灾为研究对象,透过历史材料,对近代湖北城市水灾的基本特征、发生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近代湖北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只有将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有机的结合,走生态治理、综合治理之路,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水灾问题的观点。这对当代城市水灾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一定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保宁府地区水灾,其时空特征分别表现为普遍性、季节性、持续性、趋势加剧性、区域性及周期特征。灾度特征则主要以1、2度水灾为主,3度水灾分布间隔时间较长,4度水灾主要分布在清朝中后期。明清小冰期的气候背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因素、河流的水文因素等自然因素,以及森林植被与水土流失、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形式等社会因素,是明清时期保宁府地区水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代顺治至嘉庆年间,徐州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区,黄河的决口导致徐州水灾频繁发生.自然气候因素是导致黄河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人为、社会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徐州地区的黄河水灾呈现出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同时期水灾次数的变化也反映出国家水利政策和社会环境对水灾次数及水灾防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1954年洞庭湖大水灾是近代以来百年罕见的灾害,造成水灾的原因既有自然环境变迁的原因,也有人类活动的因素.水灾后,洞庭湖区政府和人民积极对湖区进行修复,但并未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因此,水灾威胁仍然存在,人类反思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6.
由于一些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代广西的水灾日趋严重。水灾发生的频次较前代明显增多,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水灾主要集中于梧州、南宁、浔州及郁林州等府县。同时,水灾还呈现出连续性、灾区广、灾情重、多灾并发等特点,给近代广西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水灾过后,政府和民间社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灾民进行了赈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清代徐州地区频繁发生的黄河水灾给地方民生带来了严重危害。基于维护统治和体恤民生的目的,清政府采取修筑堤防、堵塞决口、疏浚河道等措施来治理黄河水患。水灾发生后,中央政府更是采取蠲免税粮、开仓赈济等众多荒政措施来积极应对水灾。徐州地方官员以及地方士绅也在徐州黄河水灾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灾发生的特点,本文提出确定水灾风险区,并对风险区在不同频率的水灾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项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抗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9.
贵州水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民国时期,贵州水灾发生频繁,这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导致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和巨大损失。对此,国民政府和贵州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对灾情进行救治,这对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水灾救治进行研究,总结出水灾救治的一系列办法,从而为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安徽是清代水灾的重灾区之一,清代安徽的水灾频发周期大为缩短。而其在全省范围的分布也是极广的,大水过后必有大疫,水灾给清代安徽造成极严重的后果。本文试图分析清代安徽水灾的基本情况,概括其分布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十七日温州发生历史上最大的水灾。此次水灾是台风暴雨所致,原本无疑义,然昊松弟先生认为不是因台风导致的大潮水,而是因温州沿海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此说笔者不敢苟同,特将此次水灾的经过、损失、赈灾及影响作一考述,以还原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王蔚蔚 《家教世界》2013,(4):236-237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多个科研领域。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水灾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系统地论述了粒子系统理论的主要思想和方法,结合城市水灾场景中水波的模拟对粒子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大空间实验间为研究对象,使用大涡模型对大空间的排水系统效率进行了模拟,实现了VR环境下符合水运动规律的大空间水灾的实时仿真,并对城市水灾预防与排涝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安康地区水灾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代安康地区水灾发生频次的统计分析,探讨了该区水灾在清代的时空分布特征 ,以期为治理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中干旱、水灾、冰雹、大风、严霜、大雪及蝗螟等是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数据分析表明,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的水灾在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水灾的历史记录呈递增趋势且在15世纪之后出现明显的峰值和谷值,这反映出自然灾害发生机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频繁发生的黄河水灾是自然和人为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呈现出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黄河水灾给徐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主要表现为地方民生的劫难、自然灾害的加剧、南北漕运的衰落、社会秩序的混乱等。频繁发生的黄河水灾是造成明清以来徐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宋代以前,今安徽境内发生水灾、旱灾、震灾、风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旱灾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水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救灾,采取蠲赈、仓储和治水等救灾举措,这些措施对纾缓灾情、救助灾民,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益阳地区自古就是水灾多发之地,民国时期水患更加频繁严重,呈现季节性、连续性、频率高、范围广的特征.连年的水灾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严重破坏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社会秩序混乱,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民国时期益阳地区的水灾研究,可以为当代治理洞庭湖区的水患、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常德地区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影响各异。然而在这些自然灾害中,发生最为频繁危害最为巨大的莫过于水灾。民国时期常德地区的水灾频繁发生,不同地区发生的水灾类型不同,如环洞庭湖区多发江洪灾,山地多发山洪灾,洪水发生的原因各异,涝灾的发生往往与江洪灾、山洪灾同时发生,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水灾的发生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往往造成人畜死亡、房屋冲毁、垸田冲溃,从而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严重影响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因此考察民国时期常德的水灾对于在当今常德地区的建设过程中减灾防灾,保障人民的生活、财产和生命安全,具有积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六朝时期是水灾多发期 ,水灾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给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六朝统治者采取了发放救济物质、减免赋税、平抑物价、修建排水工程等措施以救助百姓。  相似文献   

20.
嘉庆年间,奉天地区水灾频繁。水灾给奉天地区农业经济造成较大的破坏,甚至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为此,清朝采取了各种救灾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区的民生问题,但其中的教训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