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显 《考试周刊》2010,(36):45-46
对《论语》中"君子不器"这句话,解释几乎千篇一律——君子不是器具,君子要做通才。但据《论语》整篇表达之意,"君子不器"应解释为"君子不谋器",因为器是由小人于肆中造作而成;君子谋道,学习治国平天下之术,维系和指引整个社会关系,实现治国平天下之大业。  相似文献   

2.
一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1](p30) <论语>中的"君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道德品质意义上的"君子",另一种是指身份和社会地位意义上的"君子",这句话中的"君子"显然是指前者,因为其中并非表述一个事实,而是蕴含着某种道德上的训诫.  相似文献   

3.
《论语》为政第二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日:“君子不器。”从字面上来讲,君子指有学问的人,而不器指不要做器皿。合起来理解就是说一个有才华的人应该多才多艺,有多方面的能力,不能太单一了。这句话中不仅道出了孔子的治学观和他老人家对人生的态度.更让人们对当今我国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君子不器”是孔子对君子品质的最高要求,它既符合“仁”对德的要求,又符合中庸对智的要求,是对君子之德及智等诸多美好品质的高度概括,它为封建知识分子进德修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该书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论语&;#183;为政》之十二)的通才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6.
前辈学者对于“君子不器”的理解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器”的内涵和功用出发,将“君子不器”理解为君子不只有一种功用;另一类则对“君子”进行深入分析,将“君子不器”与君子的道德属性联系起来。第一类理解没有全面考虑“器”和君子的特征,第二类理解则不免抓错重点甚至有过度解读之嫌。因此,两类理解都有所不足。“器”是指人像特定的器物一样,只能承担某些特定的角色,消极地发挥角色功用。“君子不器”则是指君子有能力承担无限的角色,根据所处的关系和情境选择最恰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钱穆心目中理想的"士",在政治领域,是能够练达政事,又能够上达天德的"君子";在学术领域,是能够"博学于文",又能够兼具通识与达德的"通人"。士奉行"士志于道"、"君子不器"的修身处世原则。在道统、政统与学统三者的关系上,以道统为宗主,以德行领导政治与学术,力求在政治与学术中实现"君子不器"之人生大道,这是一种极高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8.
"君子不器"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育人理念与人才标准,"不器"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方法,对当代学校的"立德树人"具有启发意义。近年来,个别学校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攀比之风日盛,引发了不少人对学校"立德树人"效益的质疑。立"怎样的德",才能树"大写的人"?是立"德的精神",是规范"德的行为",是外控人的行为,还是内生人的素养?这些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而孔子的"君子不器",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观念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肖传静 《初中生》2008,(6):48-48
此“君子”非彼“君子”也,我说的“君子”是指“瘾君子”。 《中学生守则》规定:不吸烟,不喝酒。可是,路唯对规定不屑一顾。有一次他吸烟时被我这副班长碰上,我冲过去要他丢下手中的烟,并且警告他,如果再吸烟,就扣他的品德分。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小学学困生教育发展踯躅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教育理念的滞后,因而,极有必要引入社保价值理念。社保价值理念内含权利、需求、公平和发展理念,是学困生教育的他山之石。社保价值理念是基于权利对他者(学困生)主体的尊重理念,是基于需求对困者(学困生)状况的保障理念,是基于公平对弱者(学困生)优先的平等理念,是基于能力对后者(学困生)提升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要学我”的教育理念包含独立性人格的培养,自信心的建立和毅力训练等方面,主张张扬个性和创新.符合“大众化”的教育,使人人成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无疑是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儒墨作为先秦时期具有积极入世倾向的两大显学,针对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都开出了自家治世的药方,两家都认为社会的病因是缺少爱。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以"仁爱"与"兼爱"为中心,两家构建了自己庞大的思想体系,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今天,重新反思儒墨之争,能够对未来文化的发展提供某种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要学我”的教育理念包含独立性人格的培养,自信心的建立和毅力训练等方面,主张张扬个性和创新,符合“大众化”的教育,使人人成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使用"仁爱版"英语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手段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支点.虔诚地对待教育事业,真诚地面对学生,是人民教师立足课堂、心怀学生,自觉地升华教育理念、端正教学态度、倾注教学情感、改进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真诚地面对学生必须坚持“六不”原则:不迷信经验、不迷信他律、不孤芳自赏、不缺席旁观、不冷落后进、不随波逐流,坚持把情感、态度、价值现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中国人工智能中小学教育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开展人工智能课程设置与教育工作。人工智能课程由于具有内容难度较大、交叉学科较多、知识更新较快等特征,对教授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认为,从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师只有做到定心、大心、专心、虚心和用心,才能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正义的教育不能限制人的发展,而是为人的多样性发展以及过有尊严的、"好"的生活服务的;正义的教育不能限制孩子对于"好"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而是要提供机会让每个孩子能够在尽可能多的生活方式中做出自由、理性的选择;正义的教育不能贬损人的自主性,而是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有能力、有机会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享有基本教育自由既是正义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过有尊严的、"好"的教育生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被人誉为画、诗、书三绝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1693 ̄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郑板桥自幼聪颖,性格落拓不羁。早年家境贫寒,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除了做过十来年七品芝麻官之外,其居官前后,均在扬州卖画为生。有《郑板桥集》存世。郑板桥的家训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在外做官时写给堂弟郑墨的16封家书中。郑板桥52岁时才生了一个儿子,自己又在外做官,所以他对家人和幼子的训诲都是通过郑墨进行的。郑板桥在为刊行家书所撰写的《十六通家书小引》中说:“几篇家信,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实践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因此,用来提高实践质量、培养具有专业发展能力准教师的教育实践课程也受到极大的关注。通过分析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发展诉求,我们发现,"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重实践能力""重反思能力""重创新能力"的发展诉求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这成为继续研究"生活教育"理念对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发展的借鉴与启示的一个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课本韩愈《师说》文后“君子不齿”句中的“不齿”注释,有值得商榷之处,依作者写作的本意当以“不能同列,不与……同列”解释为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