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案例背景《我跟妈妈看演出》是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的第3课,属“学做文明人”的单元,课文根据康康熊、创创鼠和爱爱鸽的提示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怎样文明看演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同往常一样,迈着轻快的步伐,微笑着走进教室,准备和孩子们一道学习《景阳冈》一文。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开放性的增强,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呈现,并且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困惑的焦点、认知的偏差、意见的分歧、观点的创意,都有可能会打乱教学节奏,或让教师下不了台,教学上出现  相似文献   

4.
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问题一个接一个,伤透了脑筋。在我一筹莫展时,网友介绍了一位美国教授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这位教授每次上课前,都明确告诉学生,我今天讲的课有三个关键地方是错的,你们的作业,就是把我讲错的地方找出来。  相似文献   

5.
6.
7.
以小见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法,不少成功的作品都善于运用此法。小中见大,见微知著,让小事“出彩”,恰如一句妙语所描述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那么,如何让小事“出彩”呢?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小事放到大背景中去表现。即在特定背景之下来“透视”小事所蕴含的深意,有了这份深意,文章就多了一份生动,也就能“出彩”。如有篇中考优秀作文,叙写两个小孩在放学途中做好事——使出吃奶的力气盖上一处下水道的盖儿。行文安排了得当的背景衬托——“往来的行人都敬而远之”,“行人只是投去一束惊异的目光,但谁也没有停住脚”,…  相似文献   

8.
以小见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法,不少成功的作品都善于运用此法。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小事也能“出彩”,恰如一句妙语:“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那么,如何让小事“出彩”呢?以下几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节外生枝”,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却反映出我们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普遍存在而又需要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否则,不仅对我们教师的成长不利,更不利于我们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如何让这些课堂上预料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再成为困扰师生的障碍,让“节外生枝”也绽放出美丽呢?  相似文献   

10.
[案例]《鸟的天堂》教学片段师:巴金爷爷是怎样写出鸟多的呢?生1(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生2(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时站在树枝上叫,有时飞起来,有时在扑翅膀。”  相似文献   

11.
刘云亮  张金传 《师道》2009,(2):28-29
每次上课前,教师在备课时总是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一番充分考虑,并提前想好各种应对措施。但是无论教师考虑得多么周密,预设得多么完善,在课堂上还是会自然而然地生成一些意外。在和学生交往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教师怎样专心地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何正确地把握自己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不可避免地会有节外生枝的事情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孟永琴 《文教资料》2005,(17):49-5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预设了这一过程,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节外生枝”了。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因多种因素而"节外生枝"。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并合理引导与利用,使之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营造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15.
案例描述 星期一,下午第一节课是科学课,我早早来到科学室,准备好了《把固体放入水中》这一课的各种材料。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兴趣并不在教材编写者和老师设计的实验的原本意图上,而是把实验当成了游戏,或提出些“节外生枝”的问题。如以前我在上《土壤的种类》时,有一项实验是将较湿的土壤分别捏一捏,感觉各种土壤的特点,当捏到粘  相似文献   

17.
初读也出彩     
一、初读的价值体现第一,基础功能。初读就好像是给整个阅读教学“打桩”,只有这个“桩”打扎实了,那整个阅读教学就有了深厚的“底子”,即是为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把文章读通读顺对文章获得的初步印象准确而可靠,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才有根本的保证。第  相似文献   

18.
小事也出彩     
一些同学写的文章得不到高分,埋怨自己没有遇到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所见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平凡的小事。其实——让小事能出彩的常见招术有:一、巧借衬托。环境衬托。习作《感人的一幕》写的是“老司机的车坏了,坏在暴雨中;我和路人都冒雨急于赶路,却停下来为正在修车的老司机和帮助修车的小伙子打伞遮雨”。事小,但发生在特殊的环境里——雨中。如此安排,目的是起烘托作用,突出一人有难,众人相助的友爱精神。次要人物衬托。习作《攻擂》,开头介绍顾老师是区联赛亚军,接着写开始的几场攻擂赛,他轻而易举地取胜了,再写“我”也不是他的…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下午,学生刚上完强度较大的体能训练的体育课后,回到了政治课堂,学习内容是"依法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由于学生体能消耗较大,往日课堂中那种精神焕发、活动积极的状态一扫而光,学生就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原来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实施已不由初衰,课堂教学在索然无味中进行了三分之一。当学习到通过举例说明对于那些尚未触犯刑律的妨害社会秩序的行为如何处罚时,教师列举了学生赵某购买别人偷来的自行车一案例说明: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脏物而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其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被选入苏教版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三册。这折戏着重刻画了窦娥善良美丽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了窦娥负屈含冤却不甘于屈从命运的抗争精神。《教学参考书》对“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实现,作了这样的解释:作者充分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使戏剧情节进入到理想化的境界,这种“如愿以偿、天遂人愿”的写法,虽不现实,但符合人民的愿望,是理想的颂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