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新秋 《高中生》2014,(12):52-52
在同学们的英语表达中,常常出现把介词或介词词组当成动词或动词词组使用的情况。这种错误表达方式的出现是由于同学们以汉语的思维模式来用英语表达造成的。经过认真对比、细心分析。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同学们完全可以从这种汉语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正确地用英语表达,避免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2.
刘一 《海外英语》2011,(14):338-339
韩国语、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韩国语是粘着语,英语是屈折语,汉语是孤立语。三种语言在表达"现在完成体"这一语法范畴时,表现手法有所不同。韩国语和英语是通过动词词尾的变化来表现其现在完成体的特征,而汉语是通过在动词前后加助词或副词等词汇手段的形式体现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take在初一英语教材中频繁出现。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 一、take表示“乘、坐”某一交通工具。例如: she usually takes a bust。wo庆.她通常坐公共汽车去上班。 Whieh busd。you。ften take?你经常乘哪一路公共汽车? 注意:take和by都有“乘、坐”的意思。take是一个动词,后面接具体的交通工具,且在表示该交通工具的名词前一般应有冠词等修饰语。而by是一个介词,且它后面的表示交通工具的名词前一般不可用冠词等修饰语。by短语在句中修饰动词、副词等作状语。例如: Mr Green often goes to work by rrain.二MrGreen。ften takes a traint。…  相似文献   

4.
吴庆丰 《现代语文》2015,(1):138-140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人的思维模式,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产物,也只有认识了事物才能用语言来表达。汉语"在+处所"空间范畴反映事物发生和存在地点或位置,也体现了汉语对空间范畴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英、汉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空间认知系统和认知习惯,因此英语中对空间概念的表达也和汉语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对汉语"在+处所"和英语介词"at、in、on"在表达空间范畴时差异的对比,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对空间范畴表达的不同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5.
倪洪源 《考试周刊》2009,(51):39-40
英语和汉语在用词、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其相同之处,但也有相异之处。在英译汉时,对有些在用词和表达方式上和汉语一致或相近的英语句子,可以采用"词与词对译"的方法翻译;而有些句子则不可用此法翻译,否则译文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这时就要运用词性转换策略来完成翻译。结合英汉语的不同特点,可采用的策略主要有副词转换为形容词、名词转换为动词、介词译为动词、形容词译为动词等等。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形式。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个语法范畴,它是一种动词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示动词的主语与该动词所指动作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汉语的动词没有“语态”的语法范畴。汉语具有动词功能的词都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经过,都是主动形式。也就是说,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形式,在表达方式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汉语被动形式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黄利萍 《高中生》2015,(9):42-43
一、误加宾语或误用被动语态英语中不及物动词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常常会被认为后面要加宾语,故考生经常会选择使用被动语态。连系动词是不及物动词。英语中的连系动词有很多。笔者选择连系动词作为重点,来剖析不及物动词的易错成因,为了直观,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句子中的谓语一般由动词担当,但不同的是,汉语的谓语动词可以连用,和英语相比,连动谓语可以说是汉语谓语的一个特点。在表达方式上,除少数情况下,汉语的连动谓语可译为英语的并列谓语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选连动谓语中一个动词为英语的谓语动词,而另一个动词则需要译为非谓语动词形式。  相似文献   

9.
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我们会发现,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频率很高,而英语中介词非常活跃,有许多介词带有动作概念。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在英汉互译中我们可以将英语介词和汉语动词进行转译。我们可以利用英语介词用法广泛,搭配能力强的特点,将汉语动词译成英语介词。有时同一英语介词与不同介词宾语搭配可以表达多种词义,代替多个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10.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1.
陈露 《考试周刊》2009,(22):38-39
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被动向的构成方式上.英语和汉语被动句都是通过句法和词法手段,不同的是在英语被动句中,谓语动词是经过形态变化而形成的.而汉语被动句中的谓语动词没有经过形态变化:在被动表达方面。两种语言都具有标记和无标记被动表达方式;在被动句语义内涵的特征方面,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物称倾向与汉语的人称倾向是英汉句法的一大差异,但学界过分强调了英语的物称倾向,同时忽略了汉语中的物称表达。基于此,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语料,分析了英语非人称主语句的使用频率,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划分。然后探讨了英语中"无灵主语+有灵动词"的汉译情况,总结了汉语中的无灵主语表达。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隐喻借助空间模式来表达概数是人类语言的认知共性,但在具体表达方式和语序上又存在个性.一般而言,汉语主要使用"确数+方位词"的形式,也使用"空间动词+确数"的形式.两者体现了空间成分作为参照起点和参照终点的差别.少数民族语言主要使用"确数+空间成分"这一形式,这体现了内部的统一性,即"C+M"语序.  相似文献   

14.
用英语提"建议",表达非常灵活。在不同的情景下,应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请看:一、should或ought to should和ought to都是情态动词,后跟动词原形,意思是"应该"。二者常可互换,只是ought to比should的语气强一些。例如: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跑+NP"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比比皆是,如"跑业务""飞北京""坐板凳"等。"跑""飞""坐"作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出现宾语,构成了"vi+NP"结构。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运用生成语法中的轻动词移位理论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从词库表征和语体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类现象主要出现于比较随意的口语中,采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省力,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6.
邵群钢 《高中生》2014,(4):36-37
英语句子中的动词是句子的核心部分。它们构成了英语句子的不同句型。通常情况下,一个英语句子使用一个谓语动词。当多个动词出现时,我们往往用and将它们连接起来.因此就产生了并列谓语。与汉语句子构成不同的是,英语句子中出现多个动词时,有的动词是谓语动词,  相似文献   

17.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18.
“情态”概括地说就是指说话人对于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的主观态度。在语言系统中情态意义的体现方式多种多样。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中情态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情态动词。文章以情态理论和情态意义为基础,对英语的情态动词“can”和汉语的情态动词“能”所表达的情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英汉情态动词在情态意义上的异同,以及语意对应程度,并考虑其受语言形式的制约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朱希芳 《现代语文》2015,(3):141-144
从句法角度对英汉作格动词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句法类同。英汉部分作格动词均可被反身代词修饰:"NP2+V+by+*self"及"NP2+自己+V+了";被动句式对于英汉作格动词来说是可选性(optional),而非强制性(obligatory)。2.句法差异。英语作格动词的过去分词可作形容词来修饰其表层主语,而汉语只能凭借助词"的"来修饰;英语作格动词的中动句式种类明显少于汉语作格动词;英语作格动词的词缀具有多样性,而汉语则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里,表示“行走”有多种动词。同样,在英语中也要依据不同的“行”的方式与形态,选用不同的动词。在日常英语中,我们只要巧妙使用“行”的不同动词,就能灵活准确地表达出各种“行”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