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边强  杜义德 《收藏》2008,(11):80-84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原始氏族公社解体和华夏文明诞生之间重要的文化形态,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而这一文化也正是后来炎黄一系先周文化的源头,因而可以说是孕育、奠定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始形态。  相似文献   

2.
刘继涛 《收藏》2008,(6):99-99
读《收藏》2008年第1期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笔者认为所刊布玉器多属伪造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帅峰 《收藏界》2011,(11):47-53
齐家文化主要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早期文化,距令有3500~4200年的历史.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而被命名。其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齐家文化玉器主要有壁、琮.斧、刀、璜、陬环、牙璋等品种,其中最雨委的是士壁.乜括瑷、环,数量最多,品种样式也多。  相似文献   

4.
陈国英  李江平  李焕 《收藏》2008,(6):96-98
齐家文化与齐家文化玉器的时代与分布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因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发现丁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其文化特征为:1.有相当部分颜色与器形独具特征的陶器;2.出现了红铜器与部分青铜器。  相似文献   

5.
赵顺平 《收藏》2009,(5):163-163
作为一名齐家文化玉器收藏爱好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相关的信息。今年《收藏》杂志第1期、第6期相继刊登有齐家文化玉器的文章,读后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6.
《收藏》2008,(11):85-85
《收藏》2008年6期发表了檀瑞林《真假传世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和刘继涛《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质疑《收藏》2008年1期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  相似文献   

7.
伏思省 《收藏》2008,(11):86-87
文物辨析是一项学术性极强的工作,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观察和研究实物,不可妄下断语。拜读(《收藏》2008年6期檀瑞林等先生《真假传世齐家文化玉器辨析》等文后,感到檀先生等仅凭几幅图片就对戴应新先生《观齐家文化玉器》《收藏》2008年1期(以下如无特别注明,均指此文)。《兰州齐家文化玉琮记述》二文加以武断的否定,有失公允。作为戴文引用部分器物的收减者,一个当事人,笔者不能不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8.
戴应新 《收藏》2008,(6):88-95
本刊2008年1斯刊发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一文,在玉器研究者及收藏者间引起了较大反响。有藏友打电话给编辑部,认为戴文对一批新见齐家文化玉器加以认定,值得赞扬。也有很多藏友打来电话或撰写文章,认为这批玉器的玉质、工艺都 有明显问题,纯属赝品,有的还指称其为近时兰州或甘肃某地所造。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本期我们推出“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发表戴先生有关齐家文化玉器的另一篇文章《兰州齐家文化玉琮记述》;同时刊发陈国英、李江平、李焕三位先生《齐家文化玉器初探》一文,介绍出土齐家文化玉器的材质、工艺、沁色等特征;以及檀瑞林先生《真假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刘继涛先生《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对戴文商榷、质疑。本刊提倡学术民主,鼓励不同意见的互相辩难。我们认为,这对净化收藏市场,规范收藏行为,提高鉴赏水平,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檀瑞林 《收藏》2009,(7):98-100
《收藏》志于2008年第6期推出了《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刊出一组介绍齐家文化玉器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为开展齐家文化玉器的讨论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齐家文化玉器多方面的信息,这对齐家古玉收藏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周南泉 《收藏》2007,(7):104-107
为了帮助广大爱好者了解中国古代玉器的基本情况,提高收藏、鉴赏、断代、辨伪的水平,本刊从本期起,连续选刊著名玉器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先生《中国古玉概论》的部分章节。期望专家与读者交流的这种方式能对藏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首都伦敦中心区的大罗素广场(Great Russell Street),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博物  相似文献   

12.
巴石 《收藏》2011,(9):88-94
目前,收藏和研究古玉器的人越来越多,都想得到一本古玉器方面的好书,当作范本,以引导自己的收藏。而有关齐家文化玉器的好书则很少,因而对于齐家文化玉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更是想得到一本图文并茂的好书。  相似文献   

13.
刘云辉 《收藏》2008,(11):93-94
石家河文化是距今4500~4200年前分布在长江中游两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土著文化,它是屈家岭文化的发展,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大致同时。石家河文化晚期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玉器较多,种类以小型装饰品为主,造型以人物、神面和动物形象为主,有玉人面、玉神面、玉虎头佩、龙形佩、蝉形佩、玉鹿头佩、玉鹰、鹰纹笄(jǐ),柄形器等等。陕西境内也发现了5件石家河文化玉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楚雄 《收藏》2008,(6):163-163
我收藏始于20年前,因当时缺乏相关知识经验,交了不少学费,偶尔也捡过漏。1997年后,在《收藏》的指导下,我收集的玉器先后推上北京翰海、嘉德、太平洋及陕西文德公司的拍卖会。  相似文献   

15.
苏方军  宋康年 《收藏》2011,(1):95-95
1985年秋,安徽望江县黄家堰村村民在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发现地下埋藏有许多陶片、残石器和玉片等,感到十分惊奇。当时县里正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工作队一进村听说这一消息,便告诉村民该地是一处5000多年前的古文化遗址,并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法》,将村民挖出的文物依法进行收缴。县文物管理所及时将此事转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所谓"熟旧"古玉,一是指经久传世盘玩后的出土古玉,由于人为作用而变得温润熟腻,失缺了初见天日时的原始信息;二是指因随葬玉器所处的地层环境较好,出土时呈现出一种光洁纯净的表象,给人一种"古玉似新"的感觉。这两种情况,如无确凿的考证依据,都会十  相似文献   

17.
王信堂 《收藏》2007,(12):110-111
自2006年9月份起,笔者撰写的《古玩市场诡计四十招》连载于《收藏》杂志之后,受到了一些藏友的好评,我很欣慰。不料,在2007年第9期《古玩市场诡计四十招(十)》发表后,却引起了个别人的谩骂。其导火索,是因为我在题为“文化创新”的章节中,将他们经营的品种、造型不伦不类的所谓“苍山文化”玉器称为赝品,并配发了一幅图片。  相似文献   

18.
柳树仁 《钓鱼》2005,(3):15-15
《钓鱼》杂志2004年第21期华先生的一篇文章说到《“化氏大法”精解》部分内容难读懂,引起我的共鸣和感慨。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2013年第1期载有《“放光芒”邮票停发内幕》,其内页附图及封面各有一枚“放光芒”邮票印样,在印样上部边纸上“同意照此样印制·邮票处”批示的后边有一个钢笔所书的“孙”字,  相似文献   

20.
王文良 《收藏界》2013,(11):95-98
“拣漏”和“打眼”是收藏界专用词汇,查《新华词典》、《辞海》均未见,道外人更整不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