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新闻真实及“宏观真实论”思维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涂艳  秦志希 《新闻界》2001,(2):23-25
新时期以来,对于新闻真实理论,我们经历了由“本质真实论”到“宏观真实论”的提法的转变,其后人们又对“宏观真实论”提出了质疑,我们是不是又在琢磨该以“××真实论”取代“宏观真实论”呢?可是我们并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闻报道为什么一定要在事物现象真实之外提出“本质真实”、在单一事实真实之外提出“宏观真实”?这种思维模式说明了什么?如何评价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似乎有必要对这种新闻真实理论的思维作一番思考,从这一角度出发,或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真实本身的问题。一新闻真实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对于客观…  相似文献   

2.
读报,是笔者每日的必修科目之一,但读后,每每想起电视剧《渴望》里的一句歌词:“欲说当年好困惑。”改动两个字,就能表达我的感觉:欲说新闻好困惑。这“困惑”之一,便是新闻的贬值。有例为证。在所谓的经济新闻中,常能看到“××厂半年时间完成全年任务”的消息。笔者还曾读过一篇“××商店一个月完成全年利润指标”的奇文。眼明人一看就明白这是大马拉小车现象,居然成了“新闻”。难怪有读者称这种现象是“武松打狗”、“张飞抓鸡”。写个体户,内容无外乎守法经营、照章纳税、买卖公平、从不宰客等等。试想,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这不是一个公民起码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么?怎么成了“新闻”?宣传劳模,常常是一年干了3年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报端上屡有让人“不大放心”的娱乐新闻出现。不妨举几个去年以来的例子为证,如“张艺谋要当电影局副局长”。“×××没当歌手大赛评委是因其素质差”、“××影片被禁”、“××影片开禁未作一处修改”、“××影片将是中国第一部分级影片”、“××被困雪山生死未卜”、“××因老公解职猛拍广告以贴补家用”、“《芬妮的微笑》参赛莫斯科电影节并获电影节奖”、“面对绯闻流言××快崩溃了”,等等。这几条“消息”经事实“检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稍加分析,类似“娱闻”的产生可分如下三类:一是某些影视  相似文献   

4.
消息枯燥无味,这是不少读者的反映。怎样使消息写得生动活泼、引人注目呢?美国著名的新闻专家杰克·海敦说得好:“引上几句话能使稿件生动活泼,能使稿件‘动起来’”。(《怎样当好新闻记  相似文献   

5.
我在编稿中,遇到这样两件事: 某乡一位通讯员写了一篇反映该乡党委重视新闻报道工作的稿件,他写道:“××乡在2月30号的××会议上提出……”看后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2月只有28天,就是闰年也只有29天,何来2月30号? 一位通讯员写稿,表扬××村党支书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去年夏天,一位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作者写了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拿到样书后,一看印数只有几万册,便要求出版社马上重印。出版社的同志认为印数已经不少了,不同意马上重印。作者便说:“你们不同意,我可以请××出版社另出一版。这本书是我个人写的,我享有版权。”出版社的同志说:“不行,这本书的版权是我们的,著作权才是你的。”作者说: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又接到了这样一张名片:自由撰稿人,×××。算来这是我一个星期内接到的第六张此类名片了。我认识×××,我知道他是个专写“命题作文”的主儿。但他在濠邦酒吧还是激动地告诉我:老子不侍候他们了,现在辞职干自由撰稿人了。这话乍听起来颇有点“挣脱了束缚”的味道,勇气  相似文献   

8.
套句要不得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不少新闻稿中,字里行间,款式布局常见如下这种套句。××(领导)改变了……受到了群众好评。××(单位)改善了……受到了群众欢迎。××(科技人员)改革了……作出了贡献。大凡性质相同的新闻,皆有类似的开头和结尾。当然不是说这些话就是帮话,而是用的太多、太滥、太俗,成了风,成了套。也许有人会说,写新闻不是要求简短、精练吗?用上这一句可以省不少笔墨。诚然,这些话的“概括性”倒是很强的。它虽然可以使篇章短,却不能使文字精。这样的概括除了使人感觉报道内容空洞之外还能给读者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应约为一家报纸阅报“挑刺”,发现有的年轻记者将被采访对象的某些规划当作新闻进行报道。比如《××××(地名)风吹草低见牛羊》,字里行间不见此地发展牛羊养殖业的任何新闻事实,通篇只是养牛养羊的数字规划,养牛养羊是一门极为艰苦、极讲科学的活儿,而这位记者笔下全是规划数字,仿佛“风”一吹就见到成片的牛羊,读者会提出疑问:这规划究竟能否变成事实?又如,一篇某地级市发展旅游业的报道,通篇写的是  相似文献   

10.
园地员通讯     
××系统日前召开经验交流会,会上有五位同志介绍了经验。出席会议的有××书记,×××长×××长。××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他……要求……他强调……”. 这是近日在一家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读后心头不禁发问,究竟谁是这一会议的主角?无疑,经验介绍者应该唱上角。那为什么新闻报道会“喧宾夺主”呢? 记得周总理生前曾对记者说过,不要把镜头对着我们,要面向群众。为什么时至今日,有些会议  相似文献   

11.
媒体执编一忌“唯心歪”,主观武断“想当然”,无中生有乱改写,添秀不成闹笑话。如有位作者写了一篇题为《离休老干部×××当年登上总统府》的报道,原文中没有插上红旗一词,编辑却唯心主观地、想当然地加上“降下了国民党青天白日旗,插上了五星红旗”这一句,殊不知,那时还没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怎能有五星红旗插上总统府的事呢? 还有一位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是一个普通市民,七旬老人”,其实他是69岁,为了用词与普通市民四字时称,故写为“七旬老人”,编辑者又是想当然地把“七旬老人”改为“70多岁”,使作者一下子…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史学》2000,(3):31-36
中共上海市郊工作委员会关于检查土改情况的报告 ( 1 95 1年 8月 2日 )上海市郊检查土改的初步情况一、上海市郊已分配土地的 2 2个半乡中 ,经过初步检查 ,发现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关于外部方面 :1、少数地主乱说乱动 ,反攻复辟 :(1)抗拒劳动改造 :洋泾地主×××坐在板凳上锄地 ,不象做活的样子。村干部问他做啥 ?他说 :“你们不是说劳动改造吗 ?”有的分得土地仍雇人耕种。(2 )讽刺农民 :洋泾区一地主×××向一农民说 :“我知道你们分到 1亩地 ,现在开心了。”(3)否认土改 ,窃夺斗争果实 :如杨思区地主×××的老婆 ,向村干部讨债…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有着近三十年业余写作经历的人了,打过文字交道的编辑部也不下三十个。最使我感动的,倒不是常编发我文章的报刊;而是近几年才刚刚接触的上海《辞书研究》编辑部。也是“研究”气氛所决定的吧,他们每收一稿,必复一函,工工整整地写上:“×月×日来稿收到。一待读毕,当另函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不少经济报道不为群众喜闻乐见,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经济报道的指导性有误解,在运用上有不适当之处。一是导语成了政治术语的堆砌。往往“在××指引下”,“在××精神鼓舞下”,加上本行业本部门的原则性号召,如“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养猪业要有一个大发展”等。二是用议论代替事实报道。总觉得不多议论几句,新闻就缺乏高度和深度,失去指导性。这种议论还往往借群众之口,夹带着大量的“认识到”、“大家说”、“职工们异口同声地说”之类的话,实际上是笔者借采访对象之口讲空道理、贴标  相似文献   

15.
《读者》2000年第9期摘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原载《中华英才》2000年第3期)的长文,该文有一小标题为:“6位华裔科学家问鼎诺贝尔奖”。 我们知道,华裔科学家中,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等6位均曾荣获诺贝尔奖。那么,荣获××奖能否说成“问鼎”××奖呢?  相似文献   

16.
谈“积累”     
一有这样一个故事: 1984年某省报报道了一则消息:××助理工程师首创了一种热处理材料新工艺,引起了国内外注目。不多久,这位助工竟当上了省政协委员、地区科委副主任。可最后的验证却使入吃惊——原来他是个骗子。写报道的记者是怎样上当的呢?骗子曾拿出国  相似文献   

17.
杞忧二章     
文风啊,文风?! 请问,你有几许时间和生命,是在读这样的报道中度过的呢? “从铺天盖地、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记者朱××获悉:江南最大的都市××省××市国家二级企业××公司,从今年元月开始开展了全方位、多元化、立体交叉式的改革。通过一系列活动,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产生了群体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广播电台播发的新闻稿件中,除非作者是本台记者和通讯员,一般写稿者的姓名多用“本台消息”四个字来代替。我认为这样做有些不妥,能否改一改?其理由:一,按新闻通讯报道来说,除本台记者外,不管是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还是没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只要电台采用了稿子都应将作者视为通讯员。如果只称受聘的通讯员为“本台通讯员×××报道”,而把其他写稿者的姓名用“本台消息”取而代之,这不尽公道。当然,写批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不少新闻媒介使用涉及日本的机构、职务名词术语时,随意简称或原文照搬,不仅语义出错,而且造成不良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新疆日报》曾把日本蝶理株式会社“取缔役”××××原文照搬。我打电话问编辑:“取缔役”是什么意思?回答:我也不知道,记者就是那样写的。编辑都弄不懂,照搬出来,让一般读者怎么能懂?“株式会社”,一般都理解成“公司”,准确地说,应是“股份有限公司”,“取缔役”是“董事”,“专务取缔役”就是“常务董事”,“事务局长”也就是“秘书长”。《新疆经济报》在’94乌洽会期间发了一幅照片,图片上明明有“日商岩井株式会社”字样,可下面的说明却是“岩井株式会社”,把“日商”二字省略掉了,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日商”二字是专用名词,“日商”是个大财团,后来与“岩井”合并,全称应是“日商岩井株式会社”。  相似文献   

20.
谈“广告”     
我是一位农村青年,曾尝过虚假广告的苦头。去年,从某报上觅到一条“种植田七”的信息。广告上赫然写着“包销产品,签订回收合同,如有不实,愿承担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因致富心切,我立即汇去500多元钱,购回种子,同时也得到了一份回收合同书。正当“田七”长得茂茂盛盛,“万元户”在向我招手的时候,那所谓的“××农场”来信了;“因特殊原因,我场已不回收,望自找销路”。原来,这是一个骗局!我恨得咬牙切齿,立即投函询问,结果石沉大海,杏无音讯。至于是什么“特殊原因”,现仍是一个谜。500多元钱、心血和希望,全都付之东流,烟消云散! 如何办好地市报纸?如何使地市报赢得更多的读者呢?本人就广告问题谈谈我的薄知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